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隆会议,美国挑唆部分阿拉伯国家抵制中国,周恩来用一段即席发言镇住了场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05:0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包机爆炸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当时不少人以为周恩来是在这架飞机上。这一点,从我驻印尼大使黄镇向外交部报告中可以看出:

“当我正式通知印尼外交部关于代表团工作人员及记者十一人来雅之消息时,对方一再问随机来的是否有周总理或其他重要人员,虽经我一再解释,对方仍半信半疑……”

当消息传到昆明后.代表团成员和云南省党政军的领导都力劝周总理取消万隆之行,周恩来回答说:我们是为促进世界和平、增强亚非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友谊而去的,即使发生了什么意外也是值得的,没什么了不起!

当时,缅甸总理吴努也曾致电周恩来,劝他慎重寺虑是否参加亚非会议,电报说: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人可能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加害于你,我请求你极端慎重考虑。你参加万隆会议是否适当,会议对和平很重要,但如对你个人安全有风险,你可以委托副总理代表中国出席。

周恩来指出:敌人对亚非会议搞示威性破坏,并不说明他们强大,相反,这恰恰说明他们害怕我们召开亚非会议。

4月19日,中国代表团收到一封署名“觉醒了的国民党暗杀队员”的信,信中说:三月初,国民党驻雅加达支部奉国民党总统府之命,组织了28人的敢死暗杀队,持美国驻印尼大使馆发给的无声于枪,准备谋杀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

代表团立即对这封来信进行了研究。尽管此信内容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根据当时的安全形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元,必须果取措施严加防范。

于是,代表团一面通知印尼方面,要求加强安全保卫,一面召开内部会议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陈毅在代表团紧急动员会上,要求代表团每一位成员都要对周且理的安全负责,并说“我也是总理的警卫员”。

在代表团、中国大使馆,以及印尼警方和当地华人华侨的共同努力下,美蒋特务的破坏企图终于没能得逞。

外国大使说:周恩来赢得了每一场战斗

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进行破坏活动的目的,是想分散我注意力,扰乱我代表团的既定计划,削弱我在亚非会议上的影响,最终破坏亚非会议顺利进行。然而,这一切破坏和捣乱,不仅没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反到更激发了中国代表团开好亚非会议的决心。

对于敌人的捣乱和破坏,其中包括美国政府一直想破坏亚非会议的图谋,中国代表团早就有所准备。

早在195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当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五国在锡兰首都科伦坡召开会议,传出可能召开亚非会议的悄息之后.美国政府就显得有些紧张。12月28日,29日两天,五国总理又在印尼的茂物召开会议,最终达成了召开亚非会议的一致意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与会。

此时,美国人有点坐不住了,它先是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造舆论贬低亚非会议的意义。随后又试图通过挑拨离间,来改变会议既定的反对殖民主义的目标,企图把会议开成跟共产党斗争的舞台。

当时,美国驻黎巴嫩大使就扬言:“美国将设法同尽可能多的阿拉伯国家结盟,在亚非会议上同共产党的影响做斗争。”

在会议开始前夕,美国以各种名目派到万隆的人员. 比任何一个参加会议的代表团都多。

4月18日上午,世界瞩目的亚非会以在万隆独立宫隆重开幕,代表着亚非29个国家的340多位代表相继走进会场。

身着中山装的周恩来,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等中国代表团成员的陪同下进入会场.在中国的席位上就坐。

9点30分,会议正式开始。印尼总统苏加诺作了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随后,各国代表进行一般性发言,阐述各自国家对亚非及世界和平的看法及原则立场。

绝大多数代表都表示了他们对开好亚非会议的良好愿望,希望会议能有助于消除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但是,发言中也有另外一种声音。

伊拉克代表贾马利在发言中.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他宣称,共产主义是一种所谓“新殖民主义”,指责中国对邻国进行“威胁”和“渗透”,他要求各国一起采取“防御措施”,直到“共产主义在思想上解除武装”时为止。

在此后的发言中,其他少数国家也发出了与会议精神不和谐的声音。会议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身上。

人们在关注中国代表团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

美国媒体幸灾乐祸,《纽约时报》的评论借机煽动,要各国代表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上,而应当放在遏制共产主义上,不要去打“殖民主义的死马”,要去打“共产主义的活老虎”。

各国代表和采访会议的记者们此时都在猜测,中国代表团会讲些什么,有的记者甚至预先发布消息:周恩来将会针锋相对,给予贾马利等人以猛烈的驳斥。

面对这些无端的攻击,中国代表团的一些同志也有点沉不住气了,而此时的周恩来却表现得十分镇静。他心里明白.此时中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系到亚非会议的成败。由于各国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相互之间又缺乏了解,加之帝国主义的暗中挑拨,出现这些不如惜的声音不足为奇。此时如果我方针锋相对,跟其他国家的代表打口仗,那么,会议就可能走入歧途,使敌对势力的阴谋得逞。

周恩来和大家认真分析了形势,决定要坚定地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绝不能让会议偏离既定的方向。

按照日程,中国代表团的发言在19日的下午。本来周恩来事先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发言稿。但是,面对新的情况,周恩来决定,发言稿不念了,交由秘书处印发与会代表。他拿起一张便笺,起草了一份补充发言。

19日下午3点,会议主席宣布:“我现在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

这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了亚非会议的发言席。

此时,会场里鸦雀无声,有人形容,此时如果有根针掉到地上大家都会听得见。

周恩来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证上用不看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存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周恩来的发言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

当发言结束,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代表来到周恩来的席位前,同他热烈握手、拥抱,表示祝贺。至于接在周恩来之后发言的南越代表阮立瑞在说些什么,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各国代表对周恩来的发言好评如潮,就连曾抨击过中国的一些代表也不得不承认: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4月25日傍晚,黎巴嫩驻美国大使马立克来到周恩来位于万隆塔曼沙里街十号的住地拜会周恩来。

马立克感慨地对周恩来说:

“总理先生,我想我可以说,这次会议上你赢得了每一场重要的战斗。很多人犯了错误,例如尼赫鲁先生发了一两次脾气,不得不事后道歉。对于你,我想可以说,你都获胜了。”

周恩来的发言奠定了亚非会议成功的基础,也使敌对势力破坏亚非会议的图谋彻底破产,而保存在外交部档案馆的这份补充发言稿,已经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极其珍贵的外交档案文献。(本文节选自《解密中国外交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17:28 , Processed in 0.0074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