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面对敌人30万大军,却下令红军原地睡觉三天,有何妙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14:5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面对敌人30万大军,却下令红军原地睡觉三天,有何妙计?                                                             2024-10-12 12:30                                        

发布于:天津市
   
       1931年8月11日,黄陂西面的山区里人影攒动,这本是一个你去向别人询问,十个人里有九个半都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然而,围绕着这个小小的山区,却发生了一系列足以载入现代战争史册的战斗。
这天夜里,隐藏在这片山区里的,正是我党红一方面军。这支部队是本次反“围剿”的主力部队,由毛主席和朱德率领,此前已经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战斗,尽管这些战斗都获得了胜利,但我军将士也已经人困马疲,需要休整。

谁知,天不遂人愿,第二天我军就接到线报,敌军集结了整整30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向黄陂包围了过来。此时,我军只有三万人,如果让敌人完成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大家急着向哪里转移的时候,毛主席却在慎重的思考后突然下令,要全军在此地休整三天。

毛主席为何会在如此紧急的情态下令全军休整?我军又该如何突出重围?
蒋介石的失败经历
自从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亡共之心就从未有丝毫遮掩。1930年十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自认为已经解决了国民党内部军阀问题的蒋介石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共产党。

中原大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调集全国武装,开始对各个红军根据地展开“清剿”。这也是第一次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全国性的“围剿”行动。
当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还是放在了对我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上。
第一次“围剿”行动,蒋介石派出了十万兵力,此时的他大概还处于中原战争胜利的膨胀之中,认为以超过两倍于红一方面军的人数,足以消灭我军主力。

在蒋介石的殷殷期盼下,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江西南部推进。而我军则以“诱敌深入”为方针迂回作战,将敌军主力引入包围圈后一举歼灭。
此战歼敌一万余人,五天后再得胜仗,歼敌3000余人,至此,我军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彭德怀则对毛主席颇为赞叹,感慨道,还是摇羽毛扇的厉害呀!
但面对这次失败,蒋介石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暴跳如雷,相反,他还写信点评其他人每次听到共产党就惊慌失措,实在是胆子太小了。

在这样的心态下,蒋介石很快开始了对我军的第二次“围剿”,这次,他向国民党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绝对的兵力和装备优势下,派出了足足20万军队。
20万国民党军队对4万红军,足足五倍的人数差距,看得出,蒋介石对这次“围剿”还是相当重视的。
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意思是五倍于敌军的兵力就可以直接进攻了。显然,孙子虽然对战争颇为了解,但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了解还是有限。
在毛主席,朱德等人的指挥下,我军再次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连胜五场,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再一次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

亲自指挥
20万打四万依旧失败,或许让蒋介石破防了。
在网络上,有很多人称蒋介石为“微操大师”,讽刺他喜欢越级直接指挥。
蒋介石的越级指挥水平是出了名的菜。但他对于这项屡战屡败的活动如此热衷,或许正是由于对自己的那份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

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期,或许是认为五倍兵力足以碾压红军,蒋介石在己方阵营开启了内战模式。
1931年二月,第二次反围剿开始,2月28日,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胡汉民,粗暴的内斗手段震惊宇内。
这件事也可以从侧面证明,第一次针对我军的“围剿”失败,并没有对蒋介石的内心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原大战胜利带来的膨胀感依旧萦绕在他的内心,让他产生了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
此时的他,正在国民党内党同伐异,准备将不听自己的人全部清除出去。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也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胡汉民与蒋介石在“约法”上多有争执,多次理念冲突后,蒋介石将其约至总司令官邸晚餐,并将其扣押,后迁至汤山软禁。
此事引起了国民党内部极大的震荡,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昔日的对手联合在了一起,一直想要把蒋介石从高位上搞下来的汪精卫,则抓住机会联合了曾经的敌人胡汉民,众人掀起了一波反蒋高潮。
此时,第二次“围剿”失败给蒋介石带来了迎头一击,反蒋势力又在南方组成广州国民政府,纷乱之下,摆在蒋介石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先解决广州,还是先解决红军?

根据毛主席对局势的判断,应当是两广问题更加重要,但蒋介石的判断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在第二次围“剿红”军失败后仅仅两个月,蒋介石就调集30万大军开启了第三次“围剿”,并且将这次围剿的总指挥交付给了他最信任的人——他自己。

十则围之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出自《孙子兵法》,在孙子看来,五倍于敌人就可以平推,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将敌方围起来歼灭。
蒋介石前面出动五倍兵力“围剿”失败,或许是深刻反思过后,认为“围剿”“围剿”,自然是要围起来“剿灭”,还是要十倍于人、围而歼之更加合适,这次出动了足足30万人,而我军主力此时只有三万。

这样的兵力对比换任何一个将领来看,都要感慨一句,十倍兵力,怎么赢?
而且蒋介石此时的优势不止在于人数,前面说过,毛主席判断局势,认为蒋介石应该会优先针对两广,因此,红军主力分散休整,想要再次将人串联起来并不容易。
毛主席此时定下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从建宁出发,绕了一大圈,与其他主力军会合,终于集中优势兵力,又绕过敌军主力攻打相对薄弱的东侧。
从8月7日起,短短五天时间,我军三战三捷,歼敌一万余人。

这三场战斗的胜利对于自信满满的蒋介石来说,可以称得上是迎头痛击。
但是,连战三场的我军也因此而人困马疲,虽然胜利的战斗为我军带来枪支子弹,但我军伤员也得不到良好的安置。
而蒋介石方自开战以来,被我军遛了一个月。国民党军队主力追着我军的踪迹上窜下跳,却连我军主力的影子都没抓到,更不要说正面对战了。

这三场战役一出,蒋介石立刻判断,我军应当还在黄陂地区没有远离,他立即下令,令罗卓英率军包围红军,罗卓英又联络了另外两路,30万人浩浩荡荡的向黄陂包围而去。
这或许是蒋介石第三次“围剿”中最后的机会。
大睡三天
或许我们常常嘲笑蒋介石打过的那些败仗,但至少这一次的判断,蒋介石做得十分准确。

我军刚刚打完三场胜仗,的确滞留在黄陂地区,而且很难立刻转移。
8月11日晚,我军在黄陂西面的山区隐蔽集结,但敌军先头部队已近在咫尺,第二天,赵观涛,卫立煌等人就已经攻占黄陂。
在黄陂展开彻底的搜查后,这几支军队开始向西进发,而国民党其他部队也在向我军包围而来,情况十分紧急。
要知道,那可是足足30万敌军,我军在反“围剿”战斗中屡屡取胜,正是依靠灵活机动的战术指挥,从不正面接敌。可以说,在淮海战役以前,与我军主力决战,正是国民党军队一直以来的梦想。

因为兵力上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而战术,正是用来避免这种兵力差距下的正面作战。
正当我军将士以为又要在疲惫的情况下转移阵地时,毛主席在审慎的判断过局势后,却让我军主力原地休整,大睡三天。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毛主席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自暴自弃,而是准确判断了敌方的心理。

前两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让蒋介石积累了许多“反思”,而在第三次反“围剿”前期,我军主力又再次从敌军包围圈的漏洞中顺利离开,因此,蒋介石严令罗卓英一步一围,务必不能让红军再钻空子。
当然,这条命令罗卓英执行的并不怎么好,这个我们稍后再说。

经主席判断,国民党内部倾轧严重,国民党军将领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次合围又是三路齐进,为了不让人从自己这边跑掉,大部队必定行军缓慢。
在毛主席高明的战术指挥下,我军主力获得了宝贵的三天休息时间。
声东击西
这三天的休息时间,主席也没有闲着,在国民党军队逐渐形成包围圈的时候,毛主席也在研究敌军的军力部署。

这一研究就发现,尽管敌军行进缓慢,力求不放过一个红军,但在敌军重兵之中却有20里大山处于真空地带。
毛主席很快就瞄准了这20里的空隙。
但空有空隙,并不代表就能带领军队突围离开。三万军队想要行动起来,哪怕是在山林中也颇为扎眼,让敌人在两侧以逸待劳,一定不行。

在临时总前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毛主席做出决定,由红军第12军伪装成红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移动,将敌军引向东北方,以掩护主力部队行动。
伪装主力,对于红军第12军来说,堪称是做惯了的老任务,在数次反“围剿”战役中,我军正是靠着这一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战术,才能屡次甩脱敌人的包围,集中优势力量攻打敌人薄弱部位。
很快,红12军轻装简行,在罗炳辉的带领下,穿过敌人的空隙,一路向着东北方前进。

国民党军队很快就侦查到了12军的前进方向,蒋介石果然上当,误以为我军主力要前往东北方向夺取物资,立刻调兵回防。
同时,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也是中央军的精锐主力被派遣追击红12军。
这样的人员调动很快就将国民党军队撕扯出了一条更大的空隙,并且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引向了红12军,我军主力得以从山林间穿过,获得了整整半个月的休整时间。

直到八月底,与红12军进行了半个月捉迷藏的蒋介石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又调兵扑向我军主力。
此时我军已是养精蓄锐,敌军则人困马乏,与半月之前全然相反了。
后院起火
尽管在湘赣地区被我军戏耍了足足两个月,但直到八月末,蒋介石依旧认为30万对3万,优势在我。

在他看来,这次找到了红军主力,双方当面锣对面鼓的大干一场,必定是国民党军队大获全胜。
可惜的是,他再也不会有验证自己想法的机会了。
自二月末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起,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从未停止。

蒋介石不顾反蒋人士在广州建立起的新政府,而执意要打红军根据地,正是因为在蒋介石心中,30万大军要“围剿”红军只需短短一个月。
在蒋介石看来,花费一个月解决掉共产党这个外部隐患,接下来还有大把的时间解决两广危机。
但第三次“围剿”足足拖到九月,国民党军队连红军的边都没摸到,宁粤冲突已经愈演愈烈,不但两广地区对蒋介石多有试探,就连北方的阎锡山和冯玉祥都开始蠢蠢欲动。

九月初,趁着国民党主力军队被红军遛着在深山老林里玩躲猫猫,两广联军直取湖南,甚至开始策反本地军阀。
为稳固政权,蒋介石飞回南京,并令主力军队撤退。
随着敌军撤退,我军不断扩大战果,在后面的追击战斗中屡战屡胜,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就这样,我军又一次获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料事如神的指挥,也给我军将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8:13 , Processed in 0.0088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