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启良:老山前线一等功臣,毙敌18人,转业后百姓称他“老娘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03:37: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杨启良:老山前线一等功臣,毙敌18人,转业后百姓称他“老娘舅”                                                         2022-03-14 13:57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令无数人为之震撼和感动,它就是《英雄儿女》。
其中“王成”这个人物,在影片中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将自己血肉之躯作为火炮发射坐标,用步话机汇报了上去,然后在步话机向我军炮兵部队嘶吼:
“向我开炮”!
这一镜头深深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

无独有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战役中,也涌现出了一位像“王成”一样的战斗英雄,为了胜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泱泱大国,岂能容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底线,很快,我方决定除了原先驻守在云南省的部队,还抽调全国其他军区的部队赶赴老山一线,在这里,战士们将与前来挑衅的越军展开长时间的领土保卫战。

老山山势陡峭,丛林密布,又因为越军早就偷偷在老山主峰搭建各种军事设施,我军面临的不仅仅是作战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有越军的战壕、坑道以及满地的地雷。
这场对我方极为不利的艰难的战役中,注定会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雷区的地雷密集,根本没有时间去排雷,有多少不畏生死的战士是用自己的身体在雷区上滚过,能让后方战友安全通过。
诸多英雄事迹,令人无法不动容,其中,就有“王成”的现代版原型,他在敌方的炮火中,英勇抗敌,一人击毙十几个敌人后,仍不忘拿着步话机对自己的战友喊:
“向我开炮!”
他就是杨启良。

杨启良1983年应召入伍,因为老山一线战事吃紧,在1984年7月,杨启良所在的步兵第1师向战场进军,刚到战场的杨启良,立刻被眼前血肉横飞的战场惊呆,还是新兵的他们很快就被安排在了猫耳洞,与敌人长期对峙、坚守作战。
什么是猫耳洞?
猫耳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丘陵、山区的战地隐蔽工事,因为形状与猫耳相似,所以称为猫耳洞,猫耳洞一般都是又矮又狭窄,这样小的空间里往往却要驻扎3-4个士兵,再加上里面密不透风,在猫耳洞里作战的日子,成了每个老兵不愿回忆起的噩梦。
亚热带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使得老山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溶洞,这些溶洞也成为了战士们的掩体,所以在老山战场上,有人为修建的猫耳洞,也有这种天然的溶洞。

首先,猫耳洞内低矮狭窄,身材高大的北方战士们常常无法站立,经常是蜷缩在内,甚至是匍匐在地,有人就曾77天都没有站直过腰。

老鼠在洞里成群地跑,见什么咬什么,不少人都被老鼠啮咬过,还有一位士兵曾被老鼠咬下一只耳朵。

杨启良和他的同伴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过得漫长且痛苦,无时无刻不在磨炼着他的意志。
1984年3月,此时的杨启良已经是第1师第2团3连的一个班长了,这时他接到了上级任务,因为老山主峰东南面的一处166高地被越军长期占领,并且以此为根据地经常发动突袭,让我军非常被动,所以我军必须将这处高地夺回,抢回主动权。
连长从连队中挑选了一支12人的冲锋小队,前去勇夺166高地,杨启良作为一位优秀的班长,被连长指派带领这支小队。临行前,杨启良表示:感谢上级信任,坚决完成任务!

这次突袭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后方炮火的强大支援,经过短暂的交锋后,越军不支,撤出了166高地。
攻上高地后,杨启良并没有放松,他知道166高地对敌我双方的战略意义,越军这次后撤只是缓兵之计,他们一定会再度反攻166高地。
进攻可以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如今攻守形势转换,优点也变成了缺点,包袱落在了自己身上。杨启良叮嘱战士们保持警惕,他将13人小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据点,所有人必须都坚持在自己的据点上,不能放松精神,严防越军的反击。

果然,当天晚上,越军便组织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进行偷袭,幸亏被战士吴天平发现了。
杨启良让所有人暂时隐蔽,先观察敌军情况,不要暴露自己的位置,等待越军上了高地后,却发现四周一片沉寂。
随着杨启良一声令下,敌军的人群中响起了手榴弹的密集爆炸声,随着战士们的强力反攻,让本来想突袭的越军却被“反偷袭”,顿时变成了无头的苍蝇。夜色已深,敌军根本找不到我军战士们的位置,只能胡乱扫射一番后,自乱阵脚的越军很快就被赶下了166高地。

越军很快就改变了进攻路线,他们知道我军在166高地肯定是严防死守,于是决定先攻打166高地一旁的无名高地,妄图攻占此处后,再兵分两路,对我军实施包围夹击。

打退了敌人的3次攻击之后,杨启良等人也是身负重伤,有3人已经无法再继续战斗了,杨启良命令另外一人先转移受伤的队友,由他自己继续坚守阵地,阻止越军再次攻击。
随着敌人的再度进攻,杨启良一个人在坑道四个点位来回奔跑,哪一个方向的人多,他就在那处工事里向外倾泻弹雨。
毕竟双手难敌四拳,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在他即将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革命电影《英雄儿女》,心一横,又爬起来继续誓死支撑,杨启良知道绝对不能让敌人夺了高地,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杨启良手中的步话机传来了指挥部的声音,指导员指示让杨启良先撤退。但是杨启良实在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他不能容许自己撤退,于是他坚定地对指挥部说:
“我不会撤退,我一定要坚守住。”
越军继续一波又一波地猛烈攻击,杨启良甚至觉得自己的手指已经僵硬,无法扣动板机,腿上的伤早就让他无法奔跑,在无数次的跌倒之后,他又无数次地爬起来,向外投掷手榴弹。

在敌人炮火的攻击之下,已经被炸得有点恍惚的杨启良拿起了步话机,坚定地对着指挥部喊道:
“向我开炮!”
“向我开炮!”
在炮火支援下,孤军奋战的杨启良似乎也找到了生的希望,也再次投入到反击中,越军再一次被击退,在坚持了4个小时的独自战斗后,杨启良终于因为体力不支,倒下了。
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杨启良击退了敌人4次攻击,他自己还成功击毙了18名越军,战后,他被战友们亲切地夸赞是现代版“王成”。

杨启良因为伤势过重,从一线战场转到后方医院,他的英勇事迹已经传遍各大军区,英雄被记一等功。
有一张杨启良的战地照片流传至今,他的这个眼神被后人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令人震撼骇人的眼神”。
没有恐惧,没有慌张,照片上的他,只有最最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

1996年,战斗英雄杨启良转业到了家乡台州的工商系统工作,军人风范让他在工商执法工作中刚正不阿,一视同仁,在群众中也广受好评。
2010年3月,他担任了台州开发区的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在当地的消费投诉案件中,受理了121件,其中杨启良本人就亲自出手解决了104件。
杨启良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停地调解中度过,正常人一般很怕承担这种与人打交道的枯燥工作,往往也是一团乱麻,很难断清这些“口水官司”。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有多烦闷,反而有点乐在其中,很享受与人交流的过程。

老杨的这份工作也经常会使他遭遇别人的误解,甚至责难。
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宗关于汽车修理的案件,便立刻去了4S店,只见那个涉事店员不停地解释道歉,但是投诉人依然不依不饶。
上前询问情况后,原来是投诉人因为追尾而导致车辆损坏,于是把车放在了4S店里维修,过了几天,4S店通知投诉人来取车的时候,投诉人却认定自己的车没有修好。
杨启良没有偏袒任何人的主观意愿,他与工作人员一起细致地对车辆进行了详细检查后发现,属于该事故所导致车辆的损坏已经修好了,投诉人所说的没有修好部分,是之前的剐蹭旧伤。
杨启良安安静静地等他发泄完情绪后,仍然是耐心把投诉人单独带到一旁,拿出条例与事实比照,最终说服了对方。

处理完现场回去的路上,杨启良的同事对老杨说了一句:
“我看他当时那么嚣张无礼,还害怕你会忍不住动手呢。”
杨启良却瞪他一眼:
“军人,能屈能伸!”
动手打敌人我当然擅长,可人家是老百姓啊。
2015年,到了年纪的老杨退任做了消费者协会的普通干部,百姓有啥事也喜欢找这位热心肠的“老娘舅”处理。昔日的一等功臣、战斗英雄,至今仍然兢兢业业地做着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老娘舅”,鱼水情深,美颠颠儿的,乐此不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4-28 01:26:08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0 10:19 , Processed in 0.0118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