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5-10-11 14:29 编辑
陈云鲜为人知二三事:曾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陈云伟大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本文择其二三记述如下,以增进人们对陈云生平的了解,丰富对陈云业绩的认识,并以此纪念陈云诞辰105周年。
一、去过鲁迅家 193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护送张国焘前往鄂豫皖根据地的返回途中,在武汉被捕叛变。这个突发事件,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6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又因擅自在外过夜而被捕叛变。国民党利用顾顺章、向忠发等叛变后提供的线索,加紧对中共地下组织的破坏,使得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活动更加艰难。 在这种恶劣形势下,临时中央不得不把一些党的重要领导人陆续转移出上海。1932年12月下旬,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接受了中央交给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秘密到上海北四川路鲁迅先生的寓所,去帮助瞿秋白及其夫人杨之华转移。陈云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去了鲁迅家。 瞿秋白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追踪。当时他病得很重,不能远离上海,中央特科就把他安置在鲁迅家中隐蔽。虽然鲁迅那时也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但鲁迅还是尽力保护瞿秋白夫妇,让他们安全地住了几个月。随着国民党特务活动的日益猖獗,为了保证瞿秋白的安全,也为了保护鲁迅,中央特科决定把瞿秋白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12月23日深夜11时许,天下着小雨。陈云坐着一辆黄包车,把铜盆帽压低到眉毛以下,把旧西装大衣的领子翻起,掩住双颊。黄包车夫到北四川路一处停下。陈云看看四周没有人盯梢,便迅速沿街走进一座三层楼住宅,上了三楼,按照中央特科预先告诉的门上记号,找到了鲁迅的家。陈云轻轻地叩了两下房门,里面出来一位妇女。陈云问:“周先生在家吗?我是x先生要我来,与x先生会面的。”女主人听罢,很客气地把陈云请了进去。 这时,瞿秋白已把东西准备好,只有两个小包袱。他问陈云:“远不远?”陈云说:“很远,我去叫三辆黄包车。”说着,陈云准备下楼去叫车子。鲁迅这时对陈云说:“不用你去,我让别人去叫黄包车。”说着,他招呼女主人去叫黄包车。 乘此机会,瞿秋白把鲁迅和陈云互相作了介绍。陈云上前尊敬地说了一声:“久仰得很!”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鲁迅。鲁迅穿着一件旧的灰布棉袍,庄重而略带忧愁的面容显示出他非常担心瞿秋白夫妇和陈云的安全,他问道:“深晚路上方便吗?”陈云很有信心地安慰鲁迅,说:“正好天已下雨,我们把黄包车的篷子撑起,路上不妨事的。”一会儿,女主人回来说:“车子已经停在门口。”陈云就提起一个包袱,说:“走吧!”瞿秋白走到门口,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对鲁迅说:“我要的那两本书,请你以后就交xx带给我,或者再请陈云同志到你这里来拿一下。”陈云随即答应说:“隔几天我来拿。”鲁迅又叮嘱瞿秋白说:“今晚上你平安到达那里以后,明天请xx来告诉我一声,免得我担心。”瞿秋白答应了一声。 他们三人往楼下走去。鲁迅和女主人站在门口,一直目送着他们。陈云走到楼梯拐弯处,回头望去,仍看到鲁迅那副庄重而略带忧愁的面容。这副面容在陈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云本来准备再到鲁迅家去替瞿秋白拿那两本书,还想再去同鲁迅谈谈。但他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了,很快离开了上海,所以没有再去。这是陈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鲁迅家。
二、当过副教授 陈云只是高小毕业,但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担任过代理副教授。这是陈云革命生涯中一段引人注目的经历。 陈云离开上海后进入中央苏区,之后参加了在1934年10月开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陈云奉命离开队伍,只身一人前往上海,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恢复和开展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9月,陈云又受命由上海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向西北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在这里,陈云一边在列宁学校学习,一边在东方大学任代理副教授,担负教学任务。 列宁学校是共产国际创办的专门为各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1935年10月9日,列宁学校召开学生资格审查会议,听取并同意接收中国共产党选派的陈云等11名学员入校学习。陈云的学生证编号为4572号。10月11日,列宁学校副校长签署了录取陈云等11名中国学生入校学习的第103号决定。陈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 列宁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列宁主义问题、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共党史等。从陈云参加革命以来,这是他第一次进校学习。这对酷爱学习的陈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同时,在以前商务印书馆学习的基础上,重新学习英文。他每天记30个英文单词,几个月后,就能看莫斯科的英文版每日新闻了。陈云后来谈到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时说:“1935年我到苏联,看不懂英文报纸,要人家翻译成中文。后来我旁边住了一位大学生,我就跟他学英文,用了几个月工夫,马马虎虎能看懂报上一点消息了。”由于学习刻苦,翌年5月8日,陈云获得列宁学校学习“突击手”称号。后来陈云具备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知识,同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共产国际执委会为了进一步为中共培养干部,于1936年2月11日作出了《关于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决议》,委托陈云等九人组成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审查关于培养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考虑各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陈云积极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3月1日,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处聘请陈云担任“党建、工会建设代理副教授”,从1936年3月1日起,每年100课时,每课时16.66卢布。这样,陈云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又担负起一定的教学任务。 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是共产国际培养亚洲国家革命者的学校,其中的第八分校,是共产国际专门为培养中国东北抗联干部而设立的学校,学员约有二三百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经常来这里组织活动。陈云在该校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苏维埃和红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五次反“围剿”的经过、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等等。由于陈云实践经验丰富,又刚从国内战场上来,他的讲课很受学员欢迎。陈云作报告从来不拿稿子,讲的都是中国学员想知道但又不知道的国内政治形势。比如,他讲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分析、批评“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军事领导上所犯的一系列根本性错误,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红军和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陈云讲的这些党内大事,对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中国共产党人是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1936年12月,一项回国的紧急任务落在陈云肩上。12月8日,陈云离开莫斯科,结束了在苏联紧张的学习和教学生活。陈云在任副教授期间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经常讨论他的报告,对他的每个观点,所述的每一历史事件都特别感兴趣。陈云以他准确把握时局的报告和富有权威的言论,为培养中国革命者和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授过中将衔 陈云自称不懂军事。除了在东北战场上三年零八个月的军事历程外,陈云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组织和经济的领导工作。因此,对于陈云曾被授予过中将军衔的经历,许多人并不很知情。 陈云在1937年4月回国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在延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44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云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受命奔赴东北战场,参加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就在临去东北之前,陈云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派陈云去东北,是与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历史重大转折关头、东北成为全国时局的重要焦点紧紧相连的。 东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如果国民党占领这一地区,将切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苏联的联系,并将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对华东、华北、西北解放区造成南北夹击之势。相反,如果中国共产党控制东北,就可以改变自己薄弱的物质基础,形成不受国民党包围的战略基地,摆脱长期被四面包围的局面。 国民党为占领东北费尽了心机,共产党为控制东北也早有筹谋,并投入了很大力量,组织部署延安及华北、山东、华东各地派大批干部及部队去东北。 1945年9月14日,驻东北苏军代表贝鲁罗索夫中校,在沈阳卫戍司令曾克林的陪同下由沈阳飞抵延安。中共高层与苏军建立起直接联系,以协调双方在东北的行动。次日早晨,陈云、彭真同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伍修权、中央军委后方勤务部部长兼政委叶季壮、中央军委第三局第一处处长段子俊、中共中央机要处办公室副主任莫春和,在曾克林的陪同下,搭乘贝鲁罗索夫来延安的飞机前往东北。为便于同苏联红军打交道,行前,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下午3时,飞机在山海关机场降落时出现了险情。据伍修权回忆:“那是一架道格拉斯式的双引擎飞机,开始还飞得很正常,后来却发生了问题,飞机没到沈阳,飞到山海关就降落下来。当时飞行员又很不沉着,匆忙地从跑道中段落下,结果冲出了跑道,猛插到一块稻田里。飞机尾巴翘了起来,机身成垂直状态才停住。我们六个人中,我和段子俊、莫春和都因撞击受了轻伤,叶季壮被撞得最厉害,受了重伤,腿被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压住了。彭真也受了脑震荡。最幸运的是陈云同志,飞机的舱门被撞开时,把他一下子推进了驾驶室,反而没有受伤。” 9月17日,陈云同彭真、伍修权在锦州考察,听取锦州卫戍司令王珩、政委徐志的汇报,详细了解锦州地区的情况。第二天到沈阳。从此,陈云开始了他三年零八个月不寻常的驰骋东北战场的历程。 (《党史博采》 作者:张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