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尚书序》提到的“结绳记事”应实有其事,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6:4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尚书序》提到的“结绳记事”应实有其事,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2022-09-13 06:06                                       
                                        《尚书序》据说由孔安国所作。里面说“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岛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岛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第一,伏牺氏,就是伏羲,在他之前的人们是结绳记事。从他开始画八卦、造书契,于是有了文籍,后世就称文献。第二,自伏羲以降,重要的文献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应着不同时代。这是描述了一个古文献发展史和列出了重要文献目录。
孔安国是孔子的十世孙,活动于汉武帝年代,古文经学大师,是司马迁的老师。当过武帝朝博士,谏议大夫、临淮太守。武帝末年,孔府旧宅壁中出《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等书,为六国文字。别人皆不能读,而孔安国识之,于是奉诏作书传。《古文尚书》定为五十八篇,又著《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孔安国确实写了《尚书序》。问题是,这部《古文尚书》,包括孔安国的《尚书序》,于永康元年(300年)之初的西晋永嘉之乱中佚失了。东晋元帝年间,豫章内史梅赜献奏孔安国书传之《古文尚书》。唐代孔颖达作疏,即后来十三经中的《书经》。《尚书》原来是由汉代大学者伏生口述,学生们以汉隶记录而成,称为《今文尚书》。这部梅赜献奏的《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4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古文与今文合共还是五十八篇。
不过,从宋代开始,就有人怀疑梅赜所献《尚书》是伪书。到了清代,阎若璩列举了一百多条证据证明其确为假冒;清代的丁晏还考证出造假之人是魏晋时的王肃。所以,《尚书序》原来是冒牌货。
但是,假冒不一定就是伪劣。李学勤先生主持清华楚简的整理工作,他发现,《伪古文尚书》里一些篇章具有真实性。《尚书序》虽未被证实,其所云的观点,如结绳记事,大可作为汉字诞生的历史参考。

结绳记事
古时先民,是否有过一个“结绳记事”的阶段?应该是有。《易.系辞传》亦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也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结绳记事是在神农氏那个阶段。怎么记事呢?《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郑玄、孔颖达分别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独龙族、傈僳族等,均有结绳记事的历史。在国外,这种记事方法也很多见。据说波斯王大流士即曾以“结绳”作为军令下达。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在安第斯文化里,用在各种颜色的绳子上打结当文字用,称为“结绳语(quipu )”,可以多达数百条绳子,打几千个结。印加帝国时,这种方法达到鼎盛,西班牙人占领南美后,仍沿用不短时间。直到西班牙人站稳了脚跟,才被废止,改用拉丁文和数字。
结绳记事之后呢?许慎说:“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这是说,后来需要记的事情太纷繁,黄帝的史官仓颉,受到野兽蹄迹和鸟之爪印的启发,发明了文字。关于仓颉,秦以前没人提到他,到了司马迁和班固,才说汉字是他造的。一个人造字,不太可能;说距现在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期始有文字,靠点谱儿。许慎下面接着说的话很有道理:“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第一,他把文字的产生,分为了“文”和“字”两个阶段,“文”是象形,“字”是形声相益,进入表意和符号阶段。第二,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的哈拉巴的古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已经不是汉字的初始阶段,而进入了成熟文字阶段,但仍然有68%是象形文字;32%是形声字。再往后,哈拉巴文字灭亡了;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象形文字,经过闪族、腓尼基人的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了拼音文字,形成了四大字母文字系统,原来的象形文字也灭亡了。中国的古汉字,同源演进,经历过秦时的“书同文”统一为小篆,又经历了隶变,成为今文汉字,流传使用至今。隶变以后的汉字,仍有象形因素,但已成为形音义兼具、以表意为主的文字;因为汉字的字词是和汉语的语素相对应的,因此又称语素文字。
说回到甲骨文。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是刻于兽骨龟甲的文字,距今3300-3000年左右。甲骨文是成熟汉字,国内外学者均无异议。搜集到的5000个左右的甲骨文字中,已释读的2000个左右,里面有一些是特殊的族徽、人名、地名;与金文及之后的汉字有联系的1490个左右。如前述及,甲骨文里的形声字已经占到三分之一。作为形旁或声旁另组新字的偏旁部首各有100余个。甲骨文,是汉字从“文”的纯象形阶段,到“字”的完全成熟阶段的中间环节,国内外学者亦无异议。它们的成熟,很可能与巫史——贞人集团有很大关系。第一,仍然不是哪一个人就能造出来的;第二,肯定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前人有哪些呢?距今8000年左右的贾湖遗址,已经发现了若干契刻符号;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带有符号的陶器;距今40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器上用毛笔所写的“文”字,等等。仰韶和其他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刻符或者壁画。这些,都可能是汉字更早的源流。不妨耐心等待有新的考古发现,或许带给我们汉字起源的更多证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4 04:48 , Processed in 0.0074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