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06:1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2022-11-10 10:32                                       

           唐诗三百,各领风骚,流传千古,描绘出大唐王朝的从一开始的盛世繁荣之景到最后的国破衰败的结局,我们都可以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窥探一二。
诗歌多采用写景抒情或叙事抒情的手法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感叹世间美好,亦或是怨怼世事不公,而这些情感都需要带入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去体会的,而不是空穴来风,杜甫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句诗是赞美之词,但它的真正的含义还是让我们回归到曾经的那段历史去一探究竟吧。

学富五车,却终生不得志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有“诗圣”的美称,我们从小到大语文课本中的“常驻嘉宾”。
在我们眼中的杜甫的形象总是深沉悲愤,其诗风也以其沉郁顿挫为特色。
不论是描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地登高萧瑟之景,还是展现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忧国忧民的胸怀,杜甫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其作品都极为深刻的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生活的疾苦。
再来说说杜甫这个人的经历吧。杜甫也曾身处于盛唐之时,接受过各类文化学派的熏陶,加上自身家庭环境也比较优越富足,曾经他也满怀壮志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迈之语,也曾期盼着能够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为这盛世的延续增添一份力量。

杜甫仕途不顺,科举无力,四处寻找出路,但都没有结果,一直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客居长安十年,过着清苦的生活。
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在这十年的蹉跎中消失殆尽,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的繁华外衣被无情地扯下,暴露出其下腐朽糜烂的真实面目玄宗仓惶西逃,肃宗仓促继位。
乱世下每个人都难保自身,何况是杜甫这样一个小官员。但就算是在这种危亡之际,杜甫看到了无数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就算力量单薄,也努力的去用自己的笔墨文章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代贡献一点微薄力量,其心怀天下的品质值得为后世流传。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一生中大部分的诗歌都是在表达对百姓疾苦生活的悲悯,对横行霸道的官僚地主的愤恨,对自己漂泊不得志感到悲哀,对官场腐败黑暗的批判......
正如前文所言,诗歌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是逃不开作者的经历和他一贯的文风特点,而开头所提到的那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乍一看是单纯的赞美之词,但是以杜甫整体诗歌风格来看,又会是这么简单的内涵吗?
这句诗源自杜甫的《赠花卿》一诗中: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全文是个普通的七言绝句,简短有力,诗歌表达的字面意思也比较简单:锦城每日管弦乐纷纷绕绕,一半飘入江风中,一半飘入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有能得几回听闻呢?

咋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首普通的赞美友人乐理高超的诗歌,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杜甫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这个“花卿”又是何人?
“花卿”名为花敬定,是唐朝的一名武将,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率兵平定段子璋叛乱,但太过居功自傲,手段残忍,有勇无谋,最终在追剿段子璋残余部队时被反杀。这样一个目中无人,残暴不仁的军官,杜甫为其做的诗又怎会是单纯的赞美呢?

了解了这些前因后果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的内涵,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沉迷丝竹之声,还目无朝廷,僭越天子音乐。
杜甫在诗中说他的音乐只有天上才会有,人间能有几人能听过,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让那个目中无人头脑简单的武将只以为是对他的夸赞,殊不知是对他的极大的讽刺。
都说文人骂人扎心不见血,杜甫这一首委婉含蓄的讽刺更是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

从诗歌中探索历史故事
讽刺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手法,常常更能表达出诗人对某一行为的不满,除了杜甫的这首《赠花卿》,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讽刺诗,其中还有比较有名的一首同样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古讽今,运用汉将李广的英勇抵抗外敌的故事来讽刺唐代后期对外战争中主将的无能。
不管是用诗歌来讽刺某个事件,亦或是用诗歌描绘一些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还是想用诗歌来激起一部分人的共鸣,诗歌的创作总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分割不开。
王维之所以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塞外美景,被赋予边塞诗人之称,跟他身处于这个环境,能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是分不开的。
  虽说诗歌作为一个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的想象。
就像正是李白见过了杨贵妃的美艳与华丽,加上他浪漫主义风格的想象才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的千古佳句。不过,除了想象力更甚于现实的描述,诗歌中当然也会有更为写实的作品。
本文主人公杜甫的诗风就更为现实,字字句句都表达出唐后期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所以杜甫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记录下当时真实的历史,将社会的阴暗苦难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以史为鉴。
其实,不论是写实或者想象,诗歌都为我们展示出了当时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让我们能够在当今时代,通过诗歌描绘出来的故事去探索当时发生了什么,人们又在经历着什么。
捧读诗三百,犹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里,与诗人对话,用他们的双眼带我们再看一遍当时发生的故事,去感悟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2:58 , Processed in 0.0080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