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希濂指挥沈醉动刀,八个将军都想杀他出气:功德林战犯最痛恨的是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7 17:4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希濂指挥沈醉动刀,八个将军都想杀他出气:功德林战犯最痛恨的是谁?                                                         2023-03-26 12:17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将军级战犯也分成了好几个帮派:正规将军瞧不起军统特务,老蒋嫡系与地方杂牌互相仇视,文官(战犯中是有文官的,比如杜建时李猷龙 、李帆群、苏本善、王榆楦,这里面有市长、厅长,还有报社总编)和武官互相抱怨,老蒋的嫡系,又分成蒋派、何(应钦)派和陈诚的“土木系”。
这些将军级和省、厅级战犯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骂老蒋,蒋系很多人不乐意,骂陈诚,黄维等人也撰文反击,只有骂刘峙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在功德林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出动了四个兵团、八位将军,兵团司令策划,军统高手执行,终于成功“围剿刘峙”。
宋希濂指挥八个将军大呼小叫穷追不舍,沈醉提着明晃晃的尖刀准备下手的时候,刘峙还活着呢(沈醉1960年离开功德林,刘峙1971年病逝),还活着的刘峙如果听到这个笑话,肯定会被气得吐出三升老血:蒋总裁都称我为“福将”,你们怎么拿我当猪来宰?

其实早年的刘峙口碑还是不错的,当时蒋军里有两个最好说话的“婆婆”,一个是何应钦,另一个就是刘峙。刘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给人过得去,要给人以生路。”
刘峙的文才不错,曾给欧阳修、文天祥等人编过文集,在旧尺牍也就是古代书信上颇有研究,步兵操典也能倒背如流,再加上他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不但老蒋喜欢他,就是一般的中高级将领,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后来成为众矢之的,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玩坏了。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只有两件事能意见一致,一个是调侃和痛骂刘峙,另一个是为抗美援朝出谋出力。
电视剧《特赦1959》中说黄维周养浩等人希望美军获胜,那也只是前期的事情。在战争刚一开始的时候,这批平日里互相看不惯的战犯的意见很一致:“不能打!怎么可能打得过美国人?”
嘴上说不能打、打不过,真打起来,他们也没闲着,这批与美军有过大量接触的国民党将领很快就聚到一起,把自己知道的美式装备和美军战术都写下来,汇编到一起,整理成了一篇长达六万字的《关于美军之战术研究》,有关部门看了后觉得非常有用,就直接送进了中南海。

在支援志愿军的“炒面粉”活动中,那些不肯写悔过书的、不肯骂老蒋的功德林将军们也都很积极,“头皮最硬”的文强和黄维不但炒得非常起劲,黄维还每日“监督杜聿明炒面粉的质量和火候”。
打老美,功德林的将军们行动积极,骂刘峙,大家也是异口同声,就连远在海外的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刘峙原是我多年老友。刘峙身为大将而胆小如鼠,真令人惊异。其人也,生得肥肥胖胖;其为人也,老老实实。真是‘庸人多厚福’的典型代表。(下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李宗仁回忆录》)
抗战期间,刘峙代替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最高兴的居然是鬼子,他们在广播中公开嘲讽:“欢迎常败将军来老河口驻扎!”
据李宗仁回忆,抗战初期,战场上表现最坏的就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
1937年,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结果刘峙在少量敌军的追击下,不战而退,一路南逃。固安、琉璃河、源州相继失守。
逃到保定郊外的刘峙按照老蒋的旨意,摆出与一副与日寇决战的阵势,但是鬼子大炮一响,刘峙又撒丫子往南狂逃数百公里,军需物资全部落入敌手,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全部失陷。此次溃退,刘峙名声大振,“长腿将军”之名不胫而走。

刘峙在河北溃败时被到撤职查办,但是没过多久,老蒋又开始启用刘峙,连老蒋的宋夫人都看不下去了:“外边闲话很多,刘峙恐怕不能再指挥作战吧?”
没想到老蒋连夫人的建议也不听了:“刘峙指挥作战是不行,但是哪个人有刘峙那样绝对服从?”
读者诸君都知道,老蒋最喜欢用听话的庸才、奴才,薛岳很能打,但是老蒋对他却只欣赏而不亲近。
长沙三次会战时,薛岳本来打得很顺手,没想到在战役关键时刻,老蒋又越过薛岳打电话亲自调动各师各军,薛岳猝不及防,被日军打得大败丢了长沙,李宗仁回忆:“薛伯陵一气,不听统帅部撤往湘西的命令,竟把部队撤到江西去了。后来薛岳几乎为此受处罚呢!有人问薛岳,为何要到江西去。薛说:‘跑远一点,他(指委员长)电话便打不通了!’”
薛岳的话,连李宗仁都知道了,老蒋自然知道得更多,薛岳上岛后连房租都付不起,还被银行告上了法庭,这也跟他的性格有关。
李宗仁和薛岳不同,虽然李宗仁地位更高,但他对老蒋的瞎指挥另有一套对付办法,李宗仁当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之前,就先打了预防针:“委员长,我很感激你这样看重我,使我负这样重要的职务。不过古代战略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希望你不要打电话直接指挥五战区的部队啊!”

老蒋也笑着承诺:“五战区我不打电话,对你我放心得过,放心得过。”
老蒋一向说话不算数,没过多久就给李宗仁打电话东拉西扯,李宗仁干脆来了个“听不懂”:“他那口宁波腔,当面谈话还可勉强懂得,在长途电话里,我就有一大半不懂了。我听得很吃力,蒋先生也觉得很苦,以后他连这类电话也少打了。老实说,我在五战区能打几次小胜仗,未受委员长直接指挥亦不无关系。”
刘峙不是薛岳,也不是李宗仁,他对老蒋的命令,总是口头上无条件执行——逃跑的时候除外。
刘峙之所以到第五战区接替李宗仁,其实也是为了躲避家里的河东狮。
刘峙在抗战初期担任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时总是不战而溃,当时的军队高层总结出了两点原因:第一,刘氏之才最大不过一位师长,过此即非其所能胜任。第二便是因太官做大了,习于享受,再不愿冒矢石之危了。
刘峙在前线屡战屡败,老蒋怕这个听话的将军成为众矢之的,就把他调回重庆当卫戍司令,于是这个胖司令饱暖之后就开始想别的了。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刘峙“忙里偷闲”又纳了一房小妾,结果闹得后院起火,刘夫人跑到蒋夫人那里哭诉,弄得重庆满城风雨,老蒋这才让他去第五战区接李宗仁的帅印。

刘峙一到第五战区就被吓坏了:“刘氏来接篆时,见司令长官部设在老河口市区之内,便有惴惴不安之感。他首先便问我,老河口的防空情形如何。”
李宗仁告诉刘峙:司令长官部虽然设在城里,但是位置偏僻,屋子很小,四周都是菜园子,敌机来轰炸的时候,你最好到菜园子走走,免得房子塌了把你埋住。
一听敌机常来轰炸,刘峙的大白脸连一点血色都没了:“那怎么靠得住?我听到空袭警报,脚都软了。”
刘峙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听到日军“欢迎他到老河口”,第一时间找地方搬家,而且是一月两搬:先搬到杨林铺,又迁往草店。
刘峙搬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倒霉了:“长官部四周的农民莫不大遭其殃,花、果、菜蔬时为官兵强取而去,例不给值。农人有来诉苦的,长官部里的人却说,我们一向是这样的。军人为国抗战,难道吃点水果、菜蔬,还要花钱买?”
刘峙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不久,鬼子就发动了进攻,刘峙自然是照跑不误,老河口与襄、樊等战略据点全被敌人所占领,直到抗战胜利才重新收回。
1948年5月,“何婆婆”担任“国防部长”后,马上任命“刘婆婆”为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

《大决战》里演的刘峙自述,还真确有其事,有史料记载这句话是郭汝瑰对顾祝同说的:“徐州乃南京的北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刘峙到徐州,解放军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很高兴:“徐州来过三个大将,前年来的叫薛岳,打了败仗撤掉了;去年来了顾祝同,庸碌又无能,我们把他赶走了;今年来的叫刘峙,也是有名的大笨猪,我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就要勇敢上前打进徐州去杀猪!”
刘峙走到哪里,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福州投诚的李以劻,在淮海被俘的杜聿明、杨伯涛分别写了《淮海战役蒋军被歼概述》、《淮海战役始末》、《黄维第十二兵团被歼记》,后来在大渡河畔被俘的宋希濂也写了一篇《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倾轧》,这些人有时候不骂老蒋,但几乎各个痛斥刘峙。
李以劻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刘峙很搞笑的一段话:“白崇禧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停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府中是无条件的。”

第二天,李以劻就通过电报,原封不动地把刘峙的话转告了老蒋——李以劻当时是“总统府特派少将战地视察官”,老蒋给他的使命是“监军”,也就是相当于“钦差大臣”,难怪刘峙要对他表忠心了。
刘峙嘴上说得漂亮,该忽悠老蒋的时候一点都不犹豫,编造“大捷”的时候能把蚂蚁吹成骆驼,但是杜聿明却心中又是,他在《淮海战役始末》中说:“刘峙、李树正(参谋长)对解放军的作战企图并无全面分析判断,只是被各方面的情况所迷惑,束手无策。”
杜聿明在淮海,被刘峙和李树正压得死死的:“我作了上述判断(解放军要集中力量歼灭黄百韬)之后,刘峙李树正很怀疑,仍然不敢抽调邱清泉兵团……我的第一方案(黄兵团固守一周,以二、十六、十二兵团击破二野六个纵队)提出后,刘峙李树正坚决反对,认为黄伯韬(即黄百韬)坚决不能久守。”
杜聿明在回忆文章中有多处“我提出……刘峙坚决反对”,于是在刘峙的“坚决反对”下,杜聿明打不过也跑不掉,淮海战役结束,蒋军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一百二十四人,投诚二十二人,起义八人,淮海战役被俘的一百多个将军,无论是在功德林还是在其他战犯管理所,最恨的当然是刘峙。
无论是将军还是特务,在骂刘峙的时候都有共同语言,“打到徐州,杀猪过年”是淮海战场常见的标语,这句话也被功德林的将军们记住了,他们把改善伙食叫做“围剿刘峙”,这可能也跟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被击毙前说的一番话有关。

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又叫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跟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不是一个人。1949年8月在福建永春被俘的陈士章告诉沈醉:黄百韬也算是被刘峙坑死的,当众怒骂刘峙为猪将军的,就是黄百韬。
那是在1948年11月5日,徐州会议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决定从新安镇撤向徐州,出发前忽接到刘峙的电话。刘峙在电话中命令黄百韬立即率部赶赴徐州,防守徐州东南及飞机场。黄百韬接到这一电话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像瘫痪了一样。
陈士章从黄百韬口中得到这个惊人的消息,也是久久说不出话来,还没等陈士章和黄百韬行动,刘峙的电话又来了:第九绥靖区撤退到新安镇后,由第七兵团掩护,一同撤退到徐州。
黄百韬询问第九绥靖区何时才能到新安镇、第七兵团何时才能撤退,刘峙却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李延年部何时才能撤退到新安镇。
黄百韬当场就气得摔了电话:“刘峙这个大胖猪是有名的‘长腿将军’,未败先跑,一向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在此存亡之生死关头,用这种蠢猪来指挥这样大的决战,是自取灭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2:33 , Processed in 0.0079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