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孩对德军说: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后来如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 18:1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孩对德军说: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后来如何                                                         2023-03-31 11:3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下,一位犹太小女孩对当时负责掩埋她的德军士兵,所提出的稚嫩要求。
当时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曾立起上千个集中营。
随着二战范围的扩大,战场牺牲人数的一再增多,集中营中人间烈狱般的哀嚎,也在不断叠加。
他们开始借着战争的口号,将自己眼中所有“不可饶恕”的人,都抓了进去。犹太人、吉普赛人...这些普通百姓难逃其魔手。
在希特勒的手中,集中营已经彻底沦为了,为杀害无辜人士而建立的存在。

受难者中,犹太人在营中丧命人数量最多,据二战后统计估算,他们的死亡数量竟高达600多万。
集中营,俨然成为了犹太人的死亡营!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犹太红衣小女孩,她短短的一生,就是战争下无数犹太人悲剧的,一个不幸的缩影。
那么,红衣小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吗?究竟在当时的集中营中,像她一样无辜枉死的犹太人,是怎么度过那段黑暗岁月的?
红衣小女孩是真实存在吗?
1993年11月30日,美国华盛顿上映了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纪实电影--《希特勒的名单》。
导演皮尔伯格,在童年时遭受了纳粹集中营的侵害,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家族中死去的17位成员,以及这期间上百万个同胞的逝去,让他难以忘却这段伤痛。
所以,他选择以奥斯卡·辛德勒,与他的夫人保护犹太人为载体的小说作为剧本,重现当时的历史。

在这部时长3小时的黑白战争电影中,最让人难以忘却的就是那位穿红衣服的犹太小女孩。
这抹黑白中唯一的红,每次在电影中出现时,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两幕最扣人心弦。
第一幕是,红衣小女孩睁着一双懵懂无知的眼睛,和同胞们一起被送进死气弥漫的集中营中。
她走在路上朝气勃勃的样子,与背景音乐《热情在火炉中燃烧》结合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
这抹红色,带来的究竟是救赎?还是不停歇的死亡?
而另一幕则是让人无比揪心,是小女孩躺在运尸车上的情节。
她仍然身穿那套鲜艳的红衣,但那具小小的身躯已经没有了任何活力,她在等待着,被焚烧或被送进尸坑彻底掩埋的命运。
短短几次的出场,没有一句台词,但她鲜活生命的逝去场景,却让所有观众震撼。

也正是这个角色的出现,让电影主角纳粹党员奥斯卡·辛德勒,人性彻底觉醒。
他由此,坚定了要拯救犹太人的信念,从一个奸商变为了人道主义者。
影片播出后,原著也跟着爆火,书中红衣小女孩的那句“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这句话,也让无数人感到泪目。
同时也有人疑惑,这个红衣小女孩到底是小说虚构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经过调查可知,这位被纳粹残忍杀害的红衣小女孩,是有历史原型的,她的名字叫做罗玛·利高卡。
罗玛·利高卡
1939年的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爆发。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煽动军士情绪,也为了夺得财富,德国纳粹一边赞赏着自己所谓的雅利安人的高贵血脉,一边大肆宣扬反犹口号,要将这群犹太“老鼠”彻底消灭。
犹太人,逐渐陷入惶惶不安的状态。

随着德军占领的地区越来越多,城市沦陷得越来越快,犹太人彻底陷入了绝望,他们成为了纳粹人的“刀上鱼肉”。
最开始,他们只是被驱赶到一起,进行关押隔离,尚且能保住性命。
可是随着1942年万湖会议的召开,犹太人的噩梦,真正开始了!
在这场会议中,纳粹最终作出决定,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
与此同时,这群刽子手们,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做出了周全的计划,他们准备将犹太人押运到各地的集中营中看管,进行工业流水线似的大屠杀。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忽略了自己的反人类行径,已经泯灭了自身的人性。
因为这个会议决定,欧洲各地还没有被控制起来的犹太人们,开始四处逃窜,寻找生机。

罗玛·利高卡,因为母亲体内的二分之一犹太人血统,所以他们一家人也在被追捕的范围内,跟着同胞们着急寻找,可以隐藏的地点。
但不幸的是,在逃亡期间,罗玛·利高卡一家还是被德国人捉住了,被送入1933年3月建立的,曾经关押过25万人的达豪集中营,进行关押。
就在这个被运送的过程中,罗玛·利高卡那没有犹太人血统的父亲,因为保护妻子孩子,而死在了路上。
徒留崩溃的母亲,和稚嫩的罗玛·利高卡,从此相依为命。
当时年仅7岁的罗玛,并不明白死亡的含义,也不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她只知道在想念父亲时询问母亲:
“爸爸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找我们!”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只能含着泪沉默应对,或者简单地回应:“你的父亲马上就来了”,然后忍不住失声痛哭。

身边同行的犹太人同胞,也会跟着一起流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和小女孩解释,战争的残酷性。
在之后的押送中,罗玛·利高卡和其母亲,全程都被关到一个车窗被封得极其严实的车厢中。除她们外,车厢中还拥挤着很多人。
罗玛·利高卡年纪小,抵抗力更是低下,虽然在母亲的照顾下,她幸运得没有生病。
但长久的饥饿、口渴、难受,让她总是哭着询问母亲,自己想要喝水。
就在这种和死亡面对面的境地中,车终于到达了达豪集中营。
到达这里后,摆在罗玛·利高卡面前的,是永无休止的劳动。
没有休息时间的繁重工作,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无疑又在无形中,带走了一大批犹太人的生命。
罗玛·利高卡和母亲,被安排住进了一间人挤人的营中宿舍。
这里经常暗的没有一丝光亮,透过唯一的一扇小窗前,德国士兵经常能看到这个红衣小女孩的身影。

三层床铺没有任何活动空间,年幼的她,每天都会和母亲一起,辛苦挖草皮和拖运岩石,然后就是回到狭小冰冷的房间里休息。
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年纪又小,说到底罗玛·利高卡并不知道死亡正在逼近自己,也对被关押这种事,感觉不到害怕。
那时的她,身穿已经脏乱不堪的红衣,依然每天和母亲一起劳作,开心时还会哼起家乡的民谣。
同样被关押的犹太同胞们,被她的阳光天真所感染,总是会亲切地跟她打着招呼。
没有人愿意告诉她:没有劳动力的儿童、妇女,在这里能够存活的时间都很短,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射杀、活埋,甚至进毒气室。

她和她的母亲,以及身边每一个刚刚还在交谈的犹太同胞,只是在等待着死亡的悄然到来。
他们都在努力呵护着,罗玛仅有的纯真!
然而就在不久后的某天清晨,德军突然来到这所集中营,带走了一批犹太人,其中就有罗玛的母亲。
罗玛很诧异,不知道她的母亲为何会被带走,她只是拽着母亲的袖子,无辜地看着她,问母亲可不可以带她一起走。
被拒绝后,她又不死心地问妈妈,可不可以将爸爸也带回来。

罗玛母亲泣不成声,她看着自己稚嫩的女儿,只来得及说一句,
“妈妈去找爸爸了,很快就会回来的!”
然后,就彻底被德军从罗玛的眼前带走,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孤独的背影。
此时被关在这里的所有人,都知道离开的人再也回不来,忍不住小声啜泣着。
但罗玛相信了母亲临走前的话,每天都在期待着她的出现。劳作一天后的她,经常对着房间里那扇唯一的小窗,向外眺望着。
之后,德国士兵带走人的频率越来越高,终于有天罗玛也被点名带走了,她十分兴奋,以为自己是要和爸爸妈妈见面了。
但是等到她跟着人群走到目的地时,眼前只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身边认识和不认识的大人们,都在一个个被士兵们粗暴的推进了这个坑里。

她天真的看着,身边的人惊恐的抽泣,看着德国士兵走到了自己面前,将自己也扔到了坑中。
她太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数不清的沙土,从人群头顶落下。
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哭泣,可能她也不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她只是在担心,如果自己在这里,那妈妈回来见不到她怎么办?如果埋得深了,爸爸回来找她会不会很辛苦。
于是,坑洞里响起了她脆生生的声音:
“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回来以后,找不到我!”
这句稚嫩的请求,直直戳进了负责掩埋的德国士兵的心中。
他被这场战争推着往前走,看着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也对犹太人真的是要遭受这样报复的事件,有所质疑。
但他的脆弱和犹豫只在一瞬间,或许他的人性早已被日复一日的惨剧,浇灌的冷硬无比,或许他的内心有所触动,可这名士兵最终还是继续了往坑里填满土。

幸运的是,电影中红衣小女孩的结局,是永远失去了生命。现实中,身穿条纹病号服的小光头罗玛,却是侥幸死里逃生。
因为就在最危急的时刻,这所集中营里发生了严重的暴动,坑里的犹太人都逃过了一劫,罗玛也被同胞给救了下来。
之后她也一直平安待在了集中营中,从1933年纳粹当权开始,一直到达豪集中营解放。
这所集中营活下来的犹太人,仅存不足20000人,罗玛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等到后来,二战彻底结束后,罗玛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穿红衣的女孩:一本自传》。
她用笔下的文字,记录着自己身为犹太人,所遭受到的苦难。
而与她一样,留下了集中营历史信息的,还有一名女孩子,名叫安内莉泽·玛丽。她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则是叫安妮。
战争中的少女日记
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得到了一本签名簿,此后她就一直拿它当日记本使用。

里面记录了,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包括校园生活、交友情况等。
但与罗玛不同,安妮一家人都是纯正的犹太人。
她在二战开始后,就一直饱受迫害,所以在日记中,安妮用自己稚嫩的笔触,清楚描绘了当时纳粹给犹太人的压迫,和对他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在安妮的日记中,也完整记录了在德军正式对犹太人赶尽杀绝后,她与家人人为了逃避追捕,无奈只能躲进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
在此期间,安妮在日记中伤心的表示:
为了生命安全他们被逼扔下了家里的猫,穿了很多层的衣服,徒步走了好几公里,躲进了“秘密基地”。
这段秘密生活,持续了足足有两年多。
为了不暴露踪迹,安妮只能每天在阁楼里度过时光,她失去了自由,于是只能尽可能用笔,记下自己在这间狭小阁楼里的一切事情。

在那座她生活的阁楼中,有一道道铅笔做的记号,这是安妮用来记录自己身高变化的。
她也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慢慢长大了,开始对男女感情有了好奇和向往。
但作为一名普通女孩子,她可以憧憬未来的日子,还是在一天中结束了。
1944年8月1日,安妮写下了自己日记中的最后一篇。
当月4号上午10点钟,她与家人的秘密基地遭人举报,她和“秘密基地”中的所有犹太人,都被纳粹警察突袭,抓捕看押了起来。
9月3日,她们被火车转移到了德国在波兰南部修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这所集中营中,是按照性别不同分开管理,所以安妮被迫与父亲分开。
从这之后,白天她要和姐姐辛苦劳作,晚上则要和很多同胞一起挤在冷冰冰的宿舍中。她很害怕,也感到绝望。

尤其是在某天,关在集中营中的犹太人被通知,15岁以下的孩童都要进行一次洗澡,结果是纳粹借着这个名义,杀害这些孩童。
因为个头较高,逃过一劫的她,之后只要看到有孩子被送往毒气室,她总会自己找个角落默默流泪,既是为那些死去的同胞们悼念,也害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奴隶式的苦工和死亡逼近的压力,没有击垮安妮,但她却因为集中营卫生条件恶劣、疾病肆虐,而得了病。
她的姐姐也患上严重疥癣,姐妹俩被送往了医疗室治疗。
但那里,是一个比宿舍更加可怕的地方 。
环境黑暗,甚至天天有老鼠出没,姐妹俩的吃食都是由她们的母亲,将自己口粮省下来所提供的。
这位伟大的母亲,将医疗室的底部凿空,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送了进来,才得以保住了她的两个女儿。

后来,在1944年10月,安妮的姐姐和母亲被选中,去往西里西亚集劳动营。但因为疥癣感染,安妮只能留在达豪集中营中。
为此,她的姐姐和母亲也选择了留下,三个人于10月28日,一起被转移到了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这里的环境因为人数多,比之前更加恶劣,死亡率一直在飙升,因此安妮的病也开始不断加重。
后续安妮病情的严重性,我们可以从她存活下来的朋友--兰特的形容中,得知:
“安妮当时经常颤抖,而且她非常瘦弱!”
安妮,已经陷入了绝境!
之后在1945年,营中散播了斑疹伤寒,数万被关押的犹太人因此死亡,安妮没有罗玛的幸运,她和她的姐姐以及母亲,接连因此疾病丧命。
她的尸体因为解放后,营地为了防止疾病蔓延烧毁,而埋葬在了万人冢,尸体踪迹难寻。

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侥幸活了下来,将女儿的日记整理成册出版。
后世认为,红衣小女孩罗玛的故事,和《安妮日记》,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犹太人被屠戮事件的关注重视。
罪恶的开始
二战结束后,更多人开始参与思考,这场屠杀事件产生的原因,大部分认为是资本主义崩盘导致的。
资本主义自带的侵略性和强攻,在掠夺资源的同时,也严重导致和平失衡。
德国的资本主义,恰好因为经济懈怠,出现了反动,最终演变为了纳粹主义。
德国士兵的手起刀落,不再是为了保卫国土,而只是为了杀戮。
在纳粹人的眼中,犹太人是可以被随意对待的存在,而这种认知,促使纳粹士兵变成了会呼吸的杀人工具。
除此之外,纳粹人骨子里认为人种有低贱好贵之分,尤其是希特勒。

拿最富裕、最好欺负的异教徒,宣泄自己经济危机、赔地割款以后的愤怒和崩溃,纳粹德国人的民族自信,就是这样重新建立的。
这么严重的罪行,其实是一个个小的“人之恶”,积累起来的。
在二战后法庭审判时,纳粹德国军人表示,自己虐待无辜只是被逼无奈。这样的狡辩和理由,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也这样以为,所以他对犹太人的遭遇,无法释怀。
他在访问波兰的时候,坚定地跪在了华沙犹太纪念碑前,请求上百万受害者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结语
二战虽然为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也打开了新的世界格局,但是对于人口大幅度缩水的犹太人以及被战争连累的人们来说:
纳粹德国的上千座集中营,是他们永远的噩梦,纳粹势必与反人类画划等号。
无论是教科书中,关于集中营的记录,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主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成为第一个揭露战争邪恶的证明。
这件事,都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纳粹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
它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对战争的抗拒,其实就是对和平的向往。
历史已然远去,可是我们要牢记历史,拒绝极端种族主义,努立维护和平,才是对世界上所有生命的认可和尊重。
而作为同样经受过这样苦难的中国公民,我们更要时刻保持理性,跟随国家的步调,放飞和平之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0 12:45 , Processed in 0.0084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