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知青在北大荒30年!嫁入当地多次放弃梦想,晚年得以回上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17:4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海知青在北大荒30年!嫁入当地多次放弃梦想,晚年得以回上海                                                         2023-06-29 08:30                                       

       是什么让一位女知青阔别家乡上海30年?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的?又是怎样的契机能让她重新回到上海呢?韦建华,一名在1968年下乡到北大荒的上海女知青,她在北大荒生活了有30年之久,最后却还是回到了上海落户。她在当地还认识了一个淳朴的少数民族汉子,并且生育了子女,原本她的人生轨迹不会是如此!

韦建华原本就是一个上海的女学生,却甘愿留在当时荒芜的东北,放弃上海的繁华。她的这个性格就要从她小时候的经历说起。
韦建华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家里一共有五个闺女,她是长女。本来以她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应该走进大学校园的,到那时候正赶上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历史浪潮,再加上她妹妹也恰好在这时毕业,所以在再三考虑之下,她决定自己去下乡,让妹妹留在上海。就是这个决定让她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

因为韦建华从小就被人夸赞美丽秀气,特别是她出生在上海,所以身上就有了江南女子特有的气质,但是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是,朱建华温柔漂亮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坚强勇敢的心。 她父亲自小就让她树立长女为母的观念,让她自立自强,所以对她的教育也是像一个男孩一样,而韦建华也是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抽烟喝酒,对看不惯的人绝不妥协等等,这些性格特点在她下乡之后给了她极大的帮助。

来到北大荒以后,韦建华被安排在了农工排工作,因为农工排的工作是所有下乡劳动中最累最脏的,很多人都以为这个上海来的小姑娘肯定吃不了这个苦。但谁也没想到,韦建华却在这样的日子里怡然自得,虽然每一次从农田里回来的时候衣服裤子上都是泥水,虽然每一次站在寒风瑟瑟里一站就是一整天,但是回到住处的韦建华还是会把弄脏的衣服给洗干净,把自己脸上,身上的泥巴全部擦去,没错,即使是在北大荒,韦建华还是保持着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并且在劳动之余,她也会和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知青们聊聊理想,聊聊今天的趣事。

前排右边第一个
但生活中总有些不顺心的人和事情。韦建华的烦恼就来自于她的指导员。她这个指导员是个心术不正的人,整天不是把心思花在如何开展工作上,而是一直想着怎么去跟这群女知青们发生些不正当关系。作为这里面最好看的一位,韦建华自然成为他第一个关注的目标。可是他当然不知道韦建华的个性有多么强硬,在数次利诱和暗示都被韦建华给挡回去以后,他人不死心,最后韦建华直接对他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吃瘪之后的指导员,气急败坏地指使手下的人去造朱建华的谣,还让其他单位的男孩子们都去骚扰韦建华。可见,宁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这句话是真的没错的。可是他不知道韦建华就是一个铜豌豆,越是压迫她越是不肯屈服。
不久,在上海的父亲来信了,想要给她说一门亲事,可是阴差阳错之下,这封家书落到了指导员的手里,指导员这下可有了借题发挥的理由了。他总是当着大家伙的面,明里暗里地说:有些同志啊,就是不肯安安心心地投身到劳动当中去,人在我们北大荒,心却早就跑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想着家里给她找对象呢。众人这时候都是齐刷刷地看向韦建华,按常理来说,无论是谁这时候还是会感到脸红的,可韦建华偏不,她还是目光如炬,丝毫不惧怕指导员,也不管旁人说些什么。这一来二去,指导员算是明白了,韦建华是没戏了,于是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女知青身上去了。就是这样,韦建华在那里凭借着自身的勇敢击退了这些外界的骚扰。

在她下乡的地方有一个姑娘,和她算是知心朋友,经常有事没事就跑来和韦建华聊天,也会带她回家吃饭,以改善一下她的伙食。这个小姑娘有一个亲姑姑,她的这个姑姑有三个儿子,一直都没有成家,这可把她急坏了,而现在她看到韦建华经常和自己的侄女回家来,慢慢的她是越看这个女知青越顺眼,便想着能不能把这个女知青给说成自己的儿媳妇。此时的韦建华也还不知道,自己早就被未来婆婆给看中了。

这位姑姑的大儿子名叫付忠义,是当地邮局的干部,年纪轻轻地就当上了局长,在当地很多姑娘的眼里也算得上是青年才俊了,可是付忠义却是丝毫不急自己的婚事。凡是有人跟他说起媳妇的事,他就笑呵呵地打着马虎眼。其实付忠义是因为早年丧父,家里的大小事宜一直都是母亲在操持,所以,他想的是,找媳妇就得找一个自己母亲喜欢的,对自己母亲好的才行。这天,刚好母亲就和付忠义提起了韦建华,说自己喜欢这丫头,你看看能不能把她说成媳妇。就这样,在付忠义母亲的撮合之下,韦建华真的就和付忠义结婚了。韦建华也不避讳什么,她就是看中了付忠义是党员,是干部,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男子汉,所以才愿意和这个当地人结婚成家。

在得知自己女儿要和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男子结婚的消息后,远在上海的韦建华父母先是比较诧异的,因为,他们本以为以女儿的性格是看不上当地人的,但是做父母的的总是为了儿女好,所以在回信中也是表达了长辈的祝福和告诫,随后还寄来了两套结婚要用的被褥。看到父母回信的韦建华,眼泪止不住得往下流,她也清楚自己这一嫁,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但因为对丈夫的爱,她也不得不选择留在这里。

时光匆匆,结婚以后的韦建华夫妻俩就诞下了两个小孩,在这段时间里,夫妻俩一直是相濡以沫,彼此包容,韦建华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平淡生活。可就在这个时候,一道选择题摆在了韦建华的面前。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了,韦建华的母亲来信了,询问她要不要重新参加高考。韦建华得知这一消息后,思考了很久很久,她原本也是成绩优异,气质出众的才女,本来也该是迈进大学校园的学子之一,但因为各种原因,现在成为了这北大荒里的一个普通妇女,谁不曾有过梦想呢?可韦建华回头看见自己的两个孩子时,她犹豫了,是啊,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知青了,现在的自己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更何况,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可以算得上是涌泉之恩,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抛家弃子,自己又将怎么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对自己的良心呢?于是,韦建华放弃了这一次宝贵的机会,依然选择留在这里。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韦建华把自己的儿子,女儿给培养成人了,给他们安排了安稳的工作,给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对象,而她自己也在辛勤工作几十年后,顺理成章地退休了。本该颐享天年的她却在退休之后得以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回到她梦开始的地方!

1997年,上海当局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当年的知青返回上海并同时将户口迁回上海。得知这个消息后,韦建华这一次没有犹豫了,立刻将自己和老伴的户口迁回上海,但是由于自己的儿子早已成家了,所以不能连同儿子家的户口一同牵回来。不过,要强的韦建华这一次说什么也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到了2000年年初,上海的房产政策松动,允许一次性付清八十平米以上的业主将户口迁来上海,好不同意等到这个机会的韦建华和老伴一合计,不如就趁现在,把儿子的住房和户口都给解决咯!于是,韦建华一咬牙,向亲戚朋友们凑足了九万块钱,一次性地把房款给付清了,虽然当时上海的房价还没有起飞,但九万也不是什么小数目了,就是因为韦建华平时好强,体面的个性让亲戚朋友们都没有过多犹豫就把钱借给她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韦建华就把这些钱给还上了。韦建华终于把自己这一家都迁回了上海,她也终于算是实现了一个夙愿,阔别三十年,她在上海又重新有了自己的家!

后来,韦建华的儿女们都个个有了出息,儿子事业有成,女儿也算是行业翘楚。忙碌了一辈子的韦建华终于能享享清福了。回顾她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她也曾有过很多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每一次面对选择,她首先考虑的都是家人,都是将最优的选择就给自己的亲人,可以说她这一辈是真正做到了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姐姐,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
韦建华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善良的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的。所以,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抉择的时候,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秉持自己内心的答案。这样,在生命的最后,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或许就不会留下任何遗憾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7-22 04:04:1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20:54 , Processed in 0.0082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