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必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必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21:00: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8-01-11 19:46

                                                          
“只要给这部电影取个恰如其分又特别有吸引力的名字就好了。只需在请柬上写‘请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行,其余不必做过多解释。”1954年5月,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时,对会议期间放映的新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出精妙比喻。这样的介绍使与会各国代表团、新闻记者直观了解到影片内容,看到了中国悠久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新中国成立后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上,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1919年,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面对“强权即公理”据理力争。

上述两段“外交佳话”发生的时代条件虽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西方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介中国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笔者从近年来多次参加“模拟联合国”、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历中认识到:走进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愈加迫切。
深谙其理则纲举目张,掌握中华文化精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无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中华文化艺术百花园中多彩的戏曲、绘画、书法、民乐、中医药、武术、节日民俗,还是当下神州大地上逐梦圆梦的生动实践与故事,其中所包含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爱和平等思想精髓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深谙中华文化精髓就抓住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牛鼻子”。当然,阐释精髓不能刻板说教,而要讲得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换位思考则事半功倍,熟悉并顺应受众聆听习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要义。在国际交往特别是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文化背景、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话语体系、关注话题、审美方式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聆听习惯的不同,也决定了一套方案、一种方式讲故事的做法行不通。熟悉并顺应受众聆听习惯往往知易行难,不妨多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受众最关注什么?其关注的内容可否找到我国国内普通人的情况或案例来说明和印证?要表达的内容是否可“借喻”受众文化背景中熟悉或喜闻乐见的事物?是否能及时洞察受众听故事的情绪变化和反馈,并进行交流互动?
做实做细则润物无声,从我做起、从小处着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正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的,要健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各地方、各部门、各类组织和群体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潜力和资源……将人文交流寓于中外民众日常交往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除了倚重政府、驻外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和专家学者等,普通国人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国家形象、国民素质。讲述中国故事如能做实做细,往往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5 01:25 , Processed in 0.0084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