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看着名单,突然问道:吕俊生怎么没在里面? 2024-07-11 09:20 发布于:山西省
前言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毛主席一见到吕俊生便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声音中充满了赞赏:“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1955年,毛主席坐在办公桌前,审阅着手里的一份名单,眉头微微蹙起,突然,他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吕俊生怎么没在里面?”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一旁的罗荣桓也感到有些懵,他示意秘书立刻着手去查。让毛主席如此上心的吕俊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八路军“活吕布”,一连挑27个日本兵早在明治时期,就非常迷信“白兵战”,也称“白刃战”,即刺刀突击。因此用刺刀比拼一决胜负也十分符合“武士道”精神。日本人很是擅长刺杀技术,得益于每日的勤苦锻炼,为了让日本士兵们更好地训练,他们不惜用中国人当活靶子,令人发指。 当时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与日本兵在战场上3:1拼刺刀的话,也很难能对拼得过。不过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吕俊生。1938年7月,在山东夏津县,吕俊生所在的部队与日军发生激战。面对敌人步步紧逼的攻势,我军已经到了弹尽粮绝之际。 这时,吕俊生挺身而出,带领战士们冲入了敌方阵地,开始与敌人拼刺刀。吕俊生身高近两米,在一群日军当中,显得异常高大。吕俊生光是站在那里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就足以震慑敌军,日军不免心里也有些发怵。 但转念一想,自己这么多人,还怕他不成?便疯狂地向吕俊生刺了过去,没两下的功夫,吕俊生就送那个日本兵上了西天。随即又冲上来了几个,只见吕俊生灵活穿梭躲避,左右突刺,毫不费力地就将这几个人解决了。 其他一看,互相使了一个眼色,随即一拥而上,试图以人数压倒吕俊生,让他无暇顾及,打他个措手不及。吕俊生左右闪躲、突刺,也确实是人数众多,吕俊生一个没注意,一个日军的刺刀就刺中了他的腰部。 巨大的疼痛从腰间袭来,吕俊生也不顾上了,化疼痛为动力,他也杀红了眼,拼死刺杀,打得他们鬼哭狼嚎。周围日军的尸体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在这场战斗中,吕俊生被刺中了三次,他强忍伤痛,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单挑了27个日本兵。 这不是虚构的抗日故事,这是真实存在在战场上的。而吕俊生也一战成名,被大家誉为“军中吕布”。在山东夏津战斗结束后,吕俊生在带着自己的连队执行任务时,不巧与日军来了个头碰头。 不仅人数上我方没有占据优势,就连武器装备上同样逊色于敌人。这种情况下,肯定会觉得不能直接拼,得边打边撤,寻找机会再给予打击。吕俊生却认为,如果这时候边打边撤,岂不是完全丧失了主动地位,这样一来,再想反攻更是难上加难。 吕俊生果断抽出大刀,嘴里高喊:“战士们!冲啊!”,随即就冲向了敌人。 本以为会是一场恶战,却没成想,没一会儿工夫,敌人就慌忙撤退了,吕俊生一连砍死了17个敌人,他的“军中吕布”的绰号,坐得更加实了。吕俊生能在部队中有如此成就,并非偶然,与他之前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常胜猛士”吕俊生吕俊生出生于河北省邢台,从小就比别家孩子长得快,孩子群中拔尖。那个年代,大家都知道,不能说是吃饱,能有口饭吃,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吕俊生个子窜得很快,孩子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也很多。可家里就是一个普通农家,提供不了什么。 吕俊生从12岁起就开始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虽然脸庞还略显稚嫩,年龄也小,但他个子和力气却不小。什么苦也能吃,什么活也能做,小小年纪就已经做过很多工了。一天,他在路上走着偶然间看到一家武馆。 吕俊生眼前一亮,学门武艺在社会上也不吃亏,也是不错的。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干的,他根本没有钱交学费。想到这里,吕俊生满脸失落,他呆呆地盯着武馆,一时间出了神。这时馆长也注意到了这个小伙子。 从他的个子和体魄来看,练武的话,倒也是个好苗子。武馆门口正好有一个大石锁,馆长便示意他举起来。吕俊生很轻松地就举起来了,还拿起来晃了晃,丝毫没有感觉费力。馆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不是练武奇才嘛! 于是,他决定破例,免于了他的学费,让他跟着学习武术了。他的个子也长到了1米92的大高个,这下可谓是又高又壮实了。吕俊生是个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的人,每每看到地主欺负百姓时,都会挺身而出。 他看不惯这种恃强凌弱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精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大肆侵犯中国的土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吕俊生心中的家国情怀也被点燃,便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吕俊生并不只是一个满脑子只会拿着大刀在战场上拼杀的莽夫,他虽没读过什么书,但每次战斗过后,他都会总结战斗经验。在百团大战中,吕俊生带着部队向敌人的碉堡发起进攻,可没成想,敌人的碉堡周围加固,手榴弹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对碉堡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身旁的战士接二连三地倒下,吕俊生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让战士们先躲好,自己独自前往寻找机会。当吕俊生悄无声息地摸到碉堡时,他趁着敌人换弹的空隙,猛地一下,连人带枪一同拽了出来。 战士们趁机一拥而上,就这样敌人的碉堡被端掉了。战后吕俊生才发现,自己的掌纹早已被机枪给烫没了。而在阎家庄的战斗中,面对弹药匮乏的困境,他巧妙布局,让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设伏,静待敌人自投罗网。 当日军大摇大摆地踏入这里时,迎接他们的是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敌人瞬间陷入混乱之中。这场战斗,敌人损失惨重,而我方仅一人轻伤,吕俊生及其连队因此被誉为“英雄连队”,而他本人也被授予“英雄连长”的光荣称号。 每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只要有他参与的战斗,基本就没有失败的,因此他也被战士们称为“常胜猛士”。 “吕俊生怎么没在里面?”吕俊生还有一个非常喜感的绰号——“猫头鹰”。猫头鹰是什么,只要盯上的猎物就不会让其逃走,夜晚的眼神仍旧锐利。他常常带着战士们,夜间突袭。为了刺探敌情,他孤身一人,踏入了危机四伏的夜色之中。就在他前进时,却突然发现马路对面有一个哨兵。 吕俊生生怕他嗷一嗓子引来更多的敌人,他大步冲到日军面前,像逮小鸡似的,将那个日军提溜起来,连人带枪一块带走了,其身手之矫健,令人叹为观止。 岁月如刀,刻在他身上的不仅是荣誉的徽章,还有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在一次战斗中,吕俊生身负重伤,被迫暂别战场,进入医院疗养。 对于这位习惯了枪林弹雨的英雄而言,病床上的日子无疑是煎熬。伤愈未久,他便急不可耐地要求归队。在一次意外中,吕俊生与七名战友不幸落入敌人的包围圈。面对绝境,他非但没有慌乱,反而冷静判断,利用复杂的地形,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 最终,他不仅成功带领战友突围而出,更上演了一出“回马枪”的好戏,一举端掉了敌人的据点,其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在抗日战争中,他立下了8次一等功。 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毛主席见到吕俊生便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声音中充满了赞赏:“我知道你,你很厉害!”吕俊生也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的称号,而他的故事还被编成了画册,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1951年,吕俊生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入朝作战,乘坐火车前往,一路上,都能看到敌人的炮火和被狂轰滥炸的土地。列车刚抵达德川时,敌机的炮弹就把火车给炸毁了,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大家白天休息,夜晚急速行军。 每个人的身上都被着重达20多公斤的子弹、粮食,长途跋涉,一刻也不敢停歇,即使脚底流脓,也不敢有丝毫地松懈,咬咬牙,也要坚持行军。 10月10日,敌机在高空盘旋,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吕俊生不断调试机枪点位,趁着敌机俯冲扫射时,他扣动扳机,将敌机击落。 最终,敌机被打得落荒而逃。可敌人也不会善罢甘休,没几天,又派出了8架战机疯狂扫射。霎时间,阵地一片焦土,烟雾缭绕,吕俊生的头发和衣物也被点着了,他赶紧脱下了衣服,翻滚在地,把火苗灭掉。 不顾身体被烧伤的疼痛,继续迎击敌人,据统计,吕俊生在9天时间内,击落了七架敌机。吕俊生作为高射机枪手,必须得忍受近距离的冲击和轰炸声,所以吕俊生常常会被冲击波震昏,真可谓是死里逃生。 1955年,毛主席坐在办公桌前,审阅着手里的一份名单,眉头微微蹙起,突然,他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吕俊生怎么没在里面?”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一旁的罗荣桓也感到有些懵,他示意秘书立刻着手去查。 原来,吕俊生认为自己一身的伤,也为国家做不了什么了,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便直接退役回乡去了。所以,他也就错过了授衔评定。回乡后的吕俊生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继续在家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贡献。 结语1970年11月22日,村里放映起抗战电影时,吕俊生像往常一样搬着板凳前去观看。在看到八路军取得胜利的那一刻,他激动地与众人一同欢呼,那份对胜利的渴望与喜悦,仿佛又将他带回了那个年代。 就在这份激动与喜悦之中,他的心脏却突然停止了跳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