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立马就被唐玄宗辞退了?这三首诗可真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3 07:1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立马就被唐玄宗辞退了?这三首诗可真美                                                                  2025-06-22 15:36                                        

发布于:天津市
   
     大唐,这个历经千年依然令人向往的朝代,代表着极致的繁荣与兴盛,同时也涌现了如星辰般璀璨的诗人。其中,诗仙李白无疑是最为闪耀的一颗星,家喻户晓,声名远播。
余光中曾言,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个醉心于诗酒的才子,甚至在酒意上头时,随处都是家乡的感觉。正是这种天性自由、无拘无束,浑然天成的浪漫气质,让他在诗句中展现出了无尽的风采。

时光荏苒,千年已逝,李白所作的三首诗,短短的84个字,却能让杨贵妃羞怯一笑,让唐玄宗为之倾倒,激起无数人艳羡嫉妒。这种才气的迸发,正是他豪放与浪漫个性的体现。然而,这三首诗为何一经问世,就惹得唐玄宗的不满,甚至要将李白辞退呢?要弄明白其中的因果,还是要从李白进宫之前的背景谈起。

李白,这位生于川西的豪放诗人,年轻时便离开家乡,踏上了求索的旅途。年仅25岁,他便告别父母,闯荡四方。经历了17年的游历与诗作,李白渐渐在民间积累了些许名气。尽管他喜欢游山玩水,结交各路才俊,在没有稳定职业的情况下,他并未显现出任何焦虑或沮丧。
他曾两度做了倒插门女婿,带着入赘之心,怀揣着朝廷召见的希望,痴痴地等待着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自古文人建功立业,都渴望能仕途有成。在唐朝,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直接的路径便是通过科举考试或干谒权贵,而李白因为家庭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干谒结识权贵,寄托于他们的引荐之上。

然而,这一等待便是整整17年,才终于迎来了机会。公元743年,李白因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获得了进宫的机会。唐玄宗在阅览李白的诗作后,对李白的才华极为赏识,特地召见了他。

李白,等待了十几年的机会,终于来临,他内心难掩激动,心情澎湃,挥毫写下了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豪放不羁,洒脱自如,犹如他诗中的气度与神韵。

当李白进京后,唐玄宗对他极尽礼遇。不仅在大殿中请李白畅谈,玄宗甚至亲自为他调羹,展现了知遇之恩。李白心中激动不已,至少他感受到了报国的希望与尊重。然而,虽然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李白的职位并未立刻上升,只是按照常规程序,暂时安排李白到翰林院做个供奉,开始熟悉朝政。

李白对此并无怨言,他明白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待在翰林院,等待自己的机会。在翰林院,李白不仅负责写写诗歌,为皇帝增添一些娱乐,时常也陪伴玄宗一起饮酒游玩,且没有参与朝政事务,实则只不过是一个闲职。
某日,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看到杨贵妃欣喜若狂,决定为她举行一场歌舞盛会。天性风流的玄宗见到这美丽景象,诗兴顿起,他认为在这美丽的环境下,岂能用平凡的旧词来表达呢?于是,他命令梨园班子暂停演奏,立即召李白入宫作诗。

正在与朋友饮酒的李白,被玄宗突然召入宫中,尽管酒意尚浓,但李白毫不客气地进入了宫殿。在醉意朦胧的状态下,李白面对玄宗的突如其来的要求,并没有感到任何拘谨,他的浪漫天性完全释放出来,迅速写下了《清平调》三首诗。
第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层层递进,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现实的维度来描绘杨贵妃的美,充满了赞美之情,并且巧妙地歌颂了唐玄宗的宠爱与幸福。第一首用天女下凡的比喻,表达了杨贵妃容貌的超凡脱俗;第二首通过用古典的楚王与飞燕的典故,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国色天香;第三首则将杨贵妃的美貌与唐玄宗的宠爱,升华到了连春风都为之嫉妒的境界。

这三首诗的诗意深远,堪称神仙之作。李白的才华,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天妒英才,李白的优秀也引来了不少嫉妒。更何况,李白一向自信傲气,不久后便因言行不拘小节,得罪了权贵。
一次,唐玄宗让李白起草一份诏书,结果李白再次醉酒进入宫中,衣衫不整,完全不顾形象。唐玄宗不以为意,然而李白的随意态度却让一些权贵心生不满。更有甚者,李白直接让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自己脱鞋,杨国忠为他磨墨。这一系列不合常规的行为,彻底得罪了权贵。

李白并非不聪明,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实际上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也意识到自己有朝一日无法实现报国梦想。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已然失望,开始有些自暴自弃。

在翰林院任职的那段时间里,李白深感焦虑与失落,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令他愈发消沉,开始更加沉迷于酒精。唐玄宗也听到了不少关于李白的非议,加之他自己也有些怀疑李白是否适合做官,便找了一个借口将李白辞退,并送上金银让他回家。
李白被放逐后,仍然生活了十多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积极响应永王李璘的征召,成为其军师,参与了讨伐活动。但历史往往充满了变数,永王很快兵败,被定谋反之罪,李白也因此卷入其中,被流放至夜郎。

李白这一生,离实现报国之志最近的一次便是在这时,然而却也最为天真。尽管他的诗篇让整个大唐为之倾倒,却无法抹平因三首诗而引发的无端谗言,李白的报国理想最终未能如愿。直到今天,他的心境与抉择,依旧令人难以完全解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7:32 , Processed in 0.0087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