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世纪末最后一位中国画大师":60岁出名,一年后封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4:18: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十世纪末最后一位中国画大师":60岁出名,一年后封笔                                                                         2025-06-19 19:02                                        

发布于:北京市
   
                                    

冬日清晨,张朋起得比谁都早。

他没有画室,就在老屋靠窗的一张桌子边支起画案,边角被磨得发亮。

他的妻子和孩子还在熟睡,屋里静得只能听见墨汁在砚台里被磨开的声音。

张朋蘸好了墨,在旧报纸背面练习写意花鸟,一笔落下,行云流水。

谁能想到,这个用废纸作画、在十平方米破屋中低调了四十年的人,会在六十岁那年突然惊艳整个中国画坛?

而他,仅仅一年之后,便再次归于寂静,自此封笔,不问世事。

他叫张朋,是“二十世纪末最后一位中国画大师”。

1978年夏,青岛的一场小型画展上,几幅泼墨写意作品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李苦禅、袁运甫、祝大年三位美术名家,原本只是出来写生散心,却被一幅幅生动洒脱、笔意自由的花鸟画震住了。

“落款是谁?”

“张朋。”

这个陌生的名字,开启了一段艺术圈的“寻宝之旅”。

消息传回北京,李可染、张仃、黄胄、吴作人等人接连赶赴青岛,争相要看这位“隐藏高手”的真迹。

而张朋此时的身份,仅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小学美术教员。

无人知晓他此前已经画了四十多年,从未被正式认可。

1917年,张朋出生在山东高密一个清贫家庭,父亲是典型的旧式儒生,母亲辛劳持家。

因为家境贫困,张朋早早放弃了升学梦想。

19岁那年,他从青岛铁路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小学任教,一做就是四十年。

他不仅教授图画,还兼教语文、数学、地理、珠算,甚至音乐也要带。

张朋常说:“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用画教数学。”他把立体几何讲成一场画展,让学生在线条的流动中理解抽象的概念。

下课铃响,别的老师放松歇息,张朋则关上教室门,在黑板上练笔。

他用的不是贵重宣纸,而是学生用剩的练习纸,就是在这种极简条件下,他默默磨练出一身深厚功底。

自学绘画的张朋,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国画技法。

他从旧书摊收来的齐白石画册临摹起步,尤其沉迷于荷花、鱼虾。

他不单模仿形,更揣摩神韵,足足画了上千张齐白石的作品,熟至“以假乱真”。

参加本地画展,是他为数不多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可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落选,他的作品不是被挂在展厅,而是进了清理废纸的角落。

“画得还不够。”他总是这么说。

张朋的画案靠窗,家里很小,画纸总被孩子踩脏,他便把画案架到炕上,夏天挥汗如雨,冬天手指冻得生裂。

这一画,就是四十年。

1978年那场展览,是张朋命运的分水岭。

李苦禅看完画作,说:“白石之后,唯有此人。”

黄镇部长看后惊艳,当即批示,安排张朋调入青岛大学,破格任国画教授。

消息在青岛传得沸沸扬扬,一个小学老师,直接跃升为教授,还被称为“国宝级人才”。

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年后,张朋却宣布封笔。

他送出画具、撤掉画案,甚至港商求画愿送别墅,他也断然拒绝。

市政府给他分房,他推掉;文化名人公寓给他预留房,他拱手让人;所有资源、荣誉、报酬,他一概不收。

“我想画的是自由,不是市场。”他说。

成名之后,他有三次“进京”的机会。

第一次,文化部直接点名调他进京,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享国家级待遇。

他推辞:“我母亲还在,我不能离开。”

第二次,中央美术学院想请他接替李苦禅,教授花鸟画。

彼时母亲已过世,但张朋说:“妻子和孩子身体不好,我走不开。”

第三次,是90年代初,一位香港企业家开价两百万求画,并愿意赠送青岛核心地段新房。

他婉拒:“我的画不是商品。”

就这样,他甘愿居于不足十平米的老房中,一张旧桌、两张小床、几幅自作书法,是他生活的全部。

张朋虽受齐白石影响深远,却从未囿于齐派窠臼。

他的用笔由逆锋转顺锋,用墨淡而不枯,融金文之意入线条之骨,画风潇洒简劲、空灵通透。

尤其是动物画,一只鸡、一头牛、一个侧卧的猫,都用几笔速写表达形神兼具。

有一次,他带儿子张石去动物园写生,他却不动笔,只观察。回家后凭记忆速写,用三笔勾出一只猴子跳跃的神态,形神俱在。

刘奎龄父子是简笔大家,可在极简境界上,张朋也能并肩一席。

“能一笔不两笔,能空不填满。”这是他画艺的最高标准。

张朋不入画院、不入画派、不入展览体制,不写自荐材料,不办个展。

他甚至拒绝刊登画作,只偶尔在学生的邀请下,出席青岛本地的笔会。

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将其与黄秋园、陈子庄、陶博吾并列为“在野四大家”。

张朋虽未享世俗荣耀,却在专业圈内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大师。

他在晚年手写诗句:“神游纸上,心栖山水;不为人识,天知我意。”

他不仅是画家,更是精神上的“归隐者”。

2009年,张朋辞世。

他的后半生与世无争,从未离开青岛,也从未主动求画展、求评奖。

他活得简朴如一滴墨,却在中国画坛的纸上泼下重重一笔。

他的学生感慨:“张老师一生没富贵,但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是艺术家该有的尊严。”

如今,张朋的画在拍卖市场极为罕见,流通极少,却备受藏家追捧。

他没有留下“张朋美术馆”,没有弟子开山门派,但留下了一个时代最后的文化典范。

“世人都想在年轻时名满天下,可张朋用六十年,把自己打磨成金,哪怕从不发光,他也照亮自己。”

他是那个被艺术界称作“二十世纪末最后一位真正中国画大师”的人。

但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画得差不多,就够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9:28 , Processed in 0.0076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