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艺国际春拍|陈逸飞时代浪潮中的视觉回声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3 05:39: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华艺国际春拍|陈逸飞时代浪潮中的视觉回声                                                                 2025-05-19 09:28                                        

发布于:广东省
   

                                    

陈逸飞(1946-2005)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始终紧贴时代脉搏,纵览其作品的风格变迁,便是一部生动的时代影像。

从绘画到电影、从时尚到空间美学,陈逸飞在“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下所进行的多元艺术实践,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发。2025年陈逸飞逝世20周年,浦东美术馆呈现“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以集体叙事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唤起几代人对城市、视觉文化的共同记忆,正如电视剧《繁花》中,至真园墙上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绮梦。

电视剧《繁花》剧照

华艺国际拍卖作为曾经多次呈现陈逸飞重要作品的拍卖机构,在这个重新回望的时刻,与时代共同致敬这位在中国艺术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对其人生经历、创作路径与艺术脉络的梳理,呈现一个更立体、丰富的陈逸飞,亦为今天的鉴藏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凝视与再造:仕女画中的时代寓言

自80年代末期,陈逸飞就开启了对古典仕女题材的探索,其女子肖像在技法上融合西方古典绘画与照相写实主义,他的油画写实功底在其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已经充分体现,自走出国门赴美求学之后,造访欧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研习西方艺术名家原作,陈逸飞的油画语言的运用更加娴熟,对东方古典神韵的刻画在肖像绘画中也体现得也更加深刻。

浦东美术馆“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现场

陈逸飞

模特

1988年

布面油画

92×118cm

签名:陈逸飞 Chen Yifei 1988(背面)

出版:

1.《陈逸飞 CHEN YIFEI》,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2008年,第56页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博览会 ·油画艺术· 中国写实画派与写实绘画》,2010年,第150-151页

3.《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展)》,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0-11页

4.《省识丹青—当代美术名家作品评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4-55页

展览:

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北京,2010年

2.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1年

说明:原藏家1995年购自艺术家本人,并附艺术家签名之作品销售协议书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作品《模特》便是这一时期肖像探索的代表作:作品在构图采用三分式构成,背景以简化的深色空间暗示,人物服饰多为旗袍、对襟衫等传统装束,身着和服的女子身体微向左前倾,头转向左侧,双目下视,柔荑般的双手,右手微握于耳后,左臂前伸,纤纤细指似要触碰前方画面之外的“上帝之手”,不禁让人想起米开朗基罗《创世纪》中等待上帝之手的亚当。身着东瀛服饰的模特儿,犹如柔和的火焰,低垂暧昧的目光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东方韵致和特殊的情调,营造出一种“停驻时空”的质感。这并非纯粹的东方主义再现,而是艺术家试图在全球语境中,建立一个属于中国审美的当代表达。

整幅作品严格的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东方美人刻画得浪漫唯美,充分体现了陈逸高超的写实技法。《模特》作为1988年留美期间的创作,来源清晰,是同时期罕见可流通的仕女题材作品。

陈逸飞

上海滩——扇舞

1996年

布面油画

150×80cm

签名:陈逸飞 Chen Yifei (左下)

出版:

1.《上海艺术评论》第211期,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2021年,第 87页

2.《中国写实画派二十周年》,吉林美术出版社,2025年,第25 页

展览:

1.在海上,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2023年

2.中国写实画派20周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24年

“上海滩”是陈逸飞“海上旧梦”系列中另一重要的题材,创作于1996年的《上海滩-扇舞》是其九十年代归国后,开始以民国时期旧上海夜生活为表现主题的经典之作。在其艺术风格趋于华丽与戏剧化后,进一步将“东方美”的想象推向浪漫化叙述的高峰。这时期的作品试图把早期海上风情系列精致高雅的古典主义意蕴,推向世俗的裹挟着殖民文化特征的都市情调。陈逸飞择取了酒吧间、夜总会、梨园堂会、姨太太们的麻将桌凳等夜生活空间环境,表现了奢华而慵懒,精致而荒芜,严厉而苍白那样一种物质过剩的生活方式。

和“海上旧梦"系列的前期作品相比,这一主题作品的色调浓厚,笔触粗放,加之一些光晕、光斑的处理,更增添了其油画单纯而古朴的古典主义气息。

《上海滩——扇舞》以较大尺幅展开,塑造了一位上海里弄的舞女金莉萍的形象,人物被安置于画面前景中央,形象刻画细腻入微。金莉萍出身寒微,白天是学生,夜晚则着旗袍在舞厅伴舞。画面中的她手执羽扇,神情凝滞,身着华服却流露出内心的压抑与苦楚,背景中的乐手群像以速写般的笔法轻描淡写,既强化了画面的层次关系,也展现出陈逸飞极高的写实功力与叙事张力。不同于同时代艺术家以私人情绪切入现实,陈逸飞通过关注舞女、弄堂妇女等社会边缘群体,将东方女性置于时代变迁的深层语境中,这种独特的美学立场与文化关怀,也正是陈逸飞艺术持久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模特》、《上海滩——扇舞》这两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近十年,是陈逸飞以“东方女性”作为视觉符号的艺术高光时刻,在这令人屏息的东方仕女图景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这位视觉巨匠长达数十年的艺术追索与身份辗转。从上世纪60年代的革命叙事,到80年代的跨洋求索,再到回归东方文化传统,这些女性肖像的视觉遗珍,映现着他人生历程与时代图景...

陈逸飞创作“海上旧梦”系列油画时

一、江南少年:写实主义的中国种子

1946年,陈逸飞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同年随父母移居上海,陈逸飞的少年时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激变期,上海的文化氛围逐渐培育着他浪漫主义、充满朝气与秩序的艺术世界。1961年,陈逸飞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受教于张充仁、孟光等老一代写实画家,打下坚实的油画基础。1965年毕业后就任于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

“写实”对彼时的陈逸飞而言,不只是技巧训练,更是一种时代的语言。他早期作品多以工农兵形象为主,形式庄严,造型严谨,光影富有力量感。凭借对题材的敏锐洞察、饱满的创作热情以及对细节的持续钻研,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载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作品,这一时期堪称其写实主义创作的巅峰。

陈逸飞与魏景山在《占领总统府》前合影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那时的陈逸飞,内心已在悄然酝酿另一种“美”的可能性。

二、横渡大洋:从“革命图景”到“视觉变奏”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处事业如日中天时期的陈逸飞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纽约亨特学院与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这是他艺术转向的分水岭。彼时的纽约,抽象表现主义退潮,新具象写实兴起;而对于一位来自中国的画家而言,西方古典写实技艺与现代都市生活的视觉刺激,构成了双重冲击。在此阶段,陈逸飞将出生时的江南水乡与留美期间的游历牵引入画,开启了“水乡”和“音乐家”系列的创作,在纽约艺术界引起高度关注。

1983年,陈逸飞的作品被石油大亨哈默家族旗下的哈默画廊代理,并成为该画廊签约的首位中国艺术家,得益于画廊的精准定位和商业运作,他成功进入国际艺术市场,尤其在政治和商业层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了扎实的国际收藏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获得国际性商业成功的中国艺术家寥寥无几,彼时的陈逸飞,也由“革命历史画家”转身为“东方美的代言人”。

陈逸飞在哈默画廊和藏家交谈,图片来自于陈逸鸣

三、凝视与再造:1990年代的海上绮梦

199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陈逸飞开始频繁往返中美之间。他将自己的创作主题逐步转向“海派文化”与“都市女性形象”的再造,开始探索以东方女性为主题的油画肖像系列,这一阶段也是他发展海派绘画的成熟期。

陈逸飞 玉堂春暖

1993年

布面油画

169.5×243.5cm

成交价:RMB 14,950万

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陈逸飞 丽人行

1997年

布面油画

190×208cm

成交价:RMB6,768.02万

佳士得2018年春季拍卖会

陈逸飞 夜宴

1991年

布面油画

137×208cm

成交价:RMB 4,489.18万

苏富比2022年春季拍卖会

“仕女”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题材,包括《玉堂春暖》《夜宴》《丽人行》等,以旗袍女子、藤椅、雕花窗棂、海派建筑为主要元素。相比早年纽约时期的仕女画像,这些作品更显叙事性,艺术语言更趋内敛细腻,情绪表达也更加多义。此外,他在此阶段对色彩的运用趋于统一和柔和,常以象牙白、墨绿、赭石与胭脂红形成低饱和度的调性,突出画面整体的古典气质。这种风格既有19世纪欧洲学院派绘画的精工细描,也继承了中国工笔画的层染精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西融合的视觉建构。仕女系列是陈逸飞最具标志性的“视觉盛宴”,在历年拍卖中展现了强劲市场吸引力,是内外重要收藏机构与藏家的重点追逐对象。

四、多维拓展:电影、时尚与文化理想

1990年代末至2000年初,陈逸飞不仅继续绘画,还执导电影、创办服装品牌、经营时尚杂志,成为少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艺术家”。

陈逸飞导演电影《海上旧梦》剧照1993年

他于1993年执导电影《海上旧梦》,1999年推出《逃往上海》,1996年完成电影《人约黄昏》,该片由梁家辉主演,是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深情回望。影片中的美术设计、灯光、服装几乎完全由陈逸飞掌控,是其绘画风格的影像化延伸。

与此同时,他创立“上海逸飞模特经纪有限公司”,1997年,创建了服装品牌“Layefe”并策划多场时装活动,首次将“时装”的概念带进中国。在艺术之外,陈逸飞有强烈的社会自觉,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城市建设和规划,通过各种在地实践反哺了这座养育他的城市,这使得他在市场之外,也成为知识阶层与文化精英高度认同的艺术家。

五、时代之眼:跨越时空里的文化意义

2005年,陈逸飞因疲劳过度而辞世,年仅59岁,他未竟的电影项目、尚在筹备中的艺术展览、与建筑师合作的文化广场构想,全部中断。陈逸飞艺术人生的戛然而止,给中国当代艺术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今日重读陈逸飞,是在重新理解一个跨越绘画、电影、时尚、文化推广等多维空间的创造者。如今市场上,1980、1990年代的肖像作品,其艺术价值与市场表现都日益突出。他的艺术实践,既属于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集体记忆,也映照着当代文化人追寻“何为东方美”的时代命题,这份命题,仍在今日的收藏、展览与研究中不断回应。

先说前头,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如有相关疑惑或疑问,都可以私信或留言小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23:38 , Processed in 0.0080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