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宝四次被盗,差点被溥仪带到日本!最后在垃圾堆里发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6:36: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国宝四次被盗,差点被溥仪带到日本!最后在垃圾堆里发现                                                                 2025-07-22 08:08                                        发布于:广东省
   

                                    

1950年,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的仓库里,工人们正清理着积压的旧物。一堆被视为“无用”的破烂中,三个落满灰尘的旧卷轴眼看就要被扫地出门。

就在这时,年轻的文物专家杨仁恺心头一紧,喊了声“等等!”他快步上前,小心拾起卷轴,拂去厚尘。

当画卷徐徐展开,杨仁恺惊呆了:眼前竟是三幅构图精妙、笔触非凡的长卷古画!经过数日呕心沥血的比对研究,他最终锁定其中一幅最为古旧、绢质破损严重的画作。

一个大发现随之揭晓:这竟是失传数百年的中华第一神卷:北宋张择端真迹《清明上河图》!

这幅描绘汴京繁华的旷世巨作,怎会沦落至此?它的身世,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国宝漂流记”。

北宋宣和年间,东京汴梁(今开封)盛世繁华。年轻画师张择端寄居相国寺,立志将这座“世界之都”的盛景永留丹青。他的才华惊动了酷爱艺术的宋徽宗。徽宗亲命其入宫,在翰林图画院潜心创作。

历经寒暑,张择端于清明时节完成了这幅长达五米多的鸿篇巨制。画卷上,汴河两岸的市井百态、舟车楼宇、近七百人物栩栩如生。徽宗龙颜大悦,御笔亲题“清明上河图”,并钤上双龙小印,珍重藏入深宫。这是它的第一次入宫

然而,盛世难永。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铁蹄踏破汴梁,徽、钦二帝沦为阶下囚,无数珍宝被洗劫一空,《清明上河图》也未能幸免,第一次被盗出皇宫,落入金人之手。

所幸,金朝一位负责书画的官员张著识得此宝,不仅收藏,还在画上留下题跋,成为后世确认作者的关键线索。

元灭金后,此画第二次入宫,成为元朝内府珍藏。但好景不长,一名精明的内府装裱匠起了贪念,竟用仿本调包,将真迹偷偷带出宫外卖掉。这是它第二次被盗。此后,画卷在民间藏家手中流转,元代文人杨准得到后,激动地在画后题跋,记录了得画经过和流传历史。

明朝,《清明上河图》命运更加曲折。它先后被著名文人李东阳、官员陆完收藏,后落入权倾一时的奸相严嵩父子之手。

严嵩倒台后,画作被抄没,第三次进入皇宫。然而到了万历年间,它又神秘失踪。最终,人们发现它竟在东厂大太监冯保手中!冯保得意洋洋地在画后加上了自己的题跋。这无疑是它第三次被盗出宫。此后两百年,真迹仿佛人间蒸发,坊间赝品却层出不穷。

乾隆盛世,《清明上河图》重现江湖,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但厄运似乎缠上了它的主人,毕沅死后,毕家获罪抄家,画作第四次进入皇宫,被郑重编入皇家收藏目录《石渠宝笈》。

清末,国势衰微。末代皇帝溥仪虽退位仍居紫禁城。他视宫中珍宝为私产,以“赏赐”弟弟溥杰为名,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大量书画珍品第四次盗运出宫,先藏于天津张园。

1932年,溥仪在日本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当上傀儡皇帝,又将这批国宝带到长春,藏于伪满皇宫的小白楼。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仓皇出逃,混乱中,小白楼遭守卫哄抢,无数珍宝散落,《清明上河图》也险遭不测。

更令人后怕的是,溥仪在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竟曾以故宫珍宝作抵押向日本“捐款”30万美元。若非伪满迅速垮台,他极有可能将这些“抵押品”包括《清明上河图》带往日本!

长春解放后,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在当地干部协助下,全力收集伪满皇宫流散文物,国宝《清明上河图》奇迹般地被寻回,并于1949年上交东北人民政府林枫同志,随后入藏东北博物馆。

然而,由于真迹失踪太久,加之赝品泛滥,它竟被误认为仿品,在仓库角落蒙尘五年之久。直到1950年杨仁恺慧眼识珠,才令这颗蒙尘的明珠重放光华。东北博物馆当即将其奉为镇馆之宝。

后来,故宫博物院借展此画,从此,《清明上河图》终于结束了它八百多年的漂泊,在紫禁城安家落户,成为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

这幅长528厘米的画卷,以鬼斧神工之笔,定格了汴梁的盛世烟火,也铭刻了自身穿越乱世、五入宫门、四遭劫掠、险赴东瀛的传奇劫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16:31 , Processed in 0.0086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