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祠博物馆:战火年代故宫国宝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03:24: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祠博物馆:战火年代故宫国宝的故事                                                         2023-05-18 10:00                                       

          今(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博物馆是时代与历史的镜鉴,记录着历史,引领着未来,也为公众提供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让大家在这里收获归属感和幸福感。
去年和今年,许多博物馆新鲜亮相,或即将亮相。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故事,红星新闻特推出“博物馆上新”,让我们走进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博物馆。

馆名:宋祠博物馆
地址:四川乐山高新区安谷镇
开放时间:预计2023年年底
展陈特色: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安谷的史迹文物
博物馆上新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陈列馆主馆——宋祠博物馆(一期),目前已初具雏形。上世纪抗战时期,逾百万件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文物前后经南迁、西迁,一路运至安谷镇“一寺六祠”,在乐山民众的保护中安全度过了8年抗战,留下了“功侔鲁壁”的佳话。
在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副主任、宋祠博物馆筹备负责人之一的郑刚看来,这段历史实在太值得铭记。
博物馆的得名,无关宋代
为避免被日本侵略者掠夺,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京故宫文物即开始筹备南迁。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则,南迁文物分3批向西迁移:80箱文物走“南线”,经长沙、贵阳,1938年运抵安顺,1944年12月运至巴县;7287箱文物走“北线”,经宝鸡、汉中、成都,1939年7月运至峨眉;9331箱文物走“中线”,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1939年7月运抵乐山安谷乡,存放于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及宋、赵、易、陈、梁氏宗祠(一寺六祠)里。从1939年到1947年抗战胜利后东归南京,八年内文物完好无损。

当年文物存放的具体位置图
因此宋祠博物馆,并非望文生义的宋代祠堂,而是宋氏宗族的祠堂。郑刚介绍,之所以将博物馆建在宋祠原址上,一是因为当时宋祠是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办事处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负责文物安保的连队驻地所在;二是因为宋祠虽然不是六祠中规模最大的,但它距离场镇较近,之后被改为粮站,因此建筑设施也保护得较好,而其它祠堂现已基本不存。此次在宋祠旧址上新建博物馆,建筑也参考了祠堂原有的范式和结构。
整个宋祠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4805.19平方米,主展区域分成三个部分打造,即主院、附院和多功能厅。主院主要通过史料展陈形式展现故宫文物南迁、西迁再到东归的历史;附院为小型数字文物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多维度呈现南迁乐山文物;多功能厅,拟编导一出小型室内剧演出,兼具学术讲座和研学等功能。

宋祠博物馆(效果图)
郑刚介绍,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正在撰写相关的展陈大纲,整体展陈设计出炉之后,再进行具体的展陈布置工作。
“功侔鲁壁”:可触摸到的一段历史
宋祠博物馆开馆后的展出文物,目前大致确定的除了部分曾经典藏于此的国家文物分批巡展外,还有一块“功侔鲁壁”的牌匾、几个看似普通的木箱。
当年寻找到“一寺六祠”要安放文物,为保密起见,根本没有告知当地民众借祠堂来存放什么。但安谷民众接到通知之后,二话不说就把祖先的牌位搬出去将祠堂腾出来,安放一箱又一箱的物品,只换回一纸借用祠堂的借据。

当年水陆搬迁文物历经辛苦
曾参与搬运文物的村民后来回忆,“从渡口到祠堂途中,每十步远就有一个岗哨。”在场者都很好奇箱里子都是什么宝贝,“但根本没人敢问具体是什么东西。”等木箱存放完毕,一个连的驻军荷枪实弹日夜看守,外人根本不准靠近。只要一有人靠近,士兵马上拉枪栓警告。
但故宫文物运往乐山的消息毕竟还是难以长久封锁,日本间谍特务频频出动打探文物的具体位置。当时乐山的百姓主动承担起保护国宝的重任,士兵在核心区域守卫、本地人就在外围巡逻,只要在街上遇见不熟的可疑人物,不是报官就是直接驱离。

1933年从故宫太和门广场清运文物的场景
在安谷存放的故宫文物中,如今所知的有清院本《清明上河图》、郎世宁《八骏图》等等。抗战胜利后文物顺利东归,为了旌表安谷乡民保护国宝的功绩,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题颁“功侔鲁壁”金匾六块,颁赠给安谷存放文物的六祠以示殊荣。
“鲁壁”典故的由来,是秦始皇下令焚书之后,孔子的九世孙孔鲋将《尚书》《论语》《礼记》等典籍藏在曲阜孔宅的墙壁中,最终秦朝灭亡之后典籍得以重现于世的经历。以鲁壁比安谷,可见文物之珍贵、守护之不易。

由原3块匾额残片组成的“功侔鲁壁”木牌匾,现存放于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中
经历岁月流逝,当时的六块匾如今还有一块保存完好。博物馆建成后,这块匾将陈列在馆中与公众见面。
一同陈列的,还有由南京博物院赠送的几个当年保存文物的木箱。木箱长1米,高和宽均为0.5米,木板厚约3厘米。当时所有文物都用棉花包扎后进箱,空隙处用稻草和棉花等填满。层层加紧后钉牢箱盖,贴上封条再以铁条加固,因此极为牢靠严实。这几个木箱当年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如今再度由东到西,虽然看似平常,但经历数十年之后依然完好,实在难得。

开馆之后,公众面对“功侔鲁壁”的牌匾和经历辗转终于又回到安谷的木箱,如同面对一段可触及的历史。虽然所有曾经来到安谷的文物都已全部离开,但乐山安谷在战火纷飞中为保存文物所付出的血汗,至今却仍然令后人印象深刻。而这些文物,也会在未来有朝一日重回安谷。

宋祠博物馆(效果图)
启凌/文 编辑 蒋庆 供图/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7:08 , Processed in 0.0074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