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大梨树 英雄史诗(之四十九) 华 舒
英雄主义是一个老题目
毛丰美在三十多年的领导岗位上,带领大梨树人创造了大梨树村新的历史,创造了中国新农村的辉煌。大梨树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大和谐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毛丰美本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功勋村官、2012年全国法治人物、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村党委书记标兵等荣誉称号,当选为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毛丰美是一个带领群众前进的英雄。这毫无疑问,但是,可能没有人这样说。因为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英雄应该是轰轰烈烈,流血牺牲的人物,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在战火中。 我特地翻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书。在《新华词典》里是这样解释英雄的:有抱负、不畏艰险强暴,为民族或先进阶级的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同时还说明:旧指勇武过人。《现代汉语小词典》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2、具有不怕困难,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品质。《汉语小词典》解释:不惜牺牲,英勇斗争,值得人们学习和钦佩的人。这些解释,给人的基本印象也大都与武力有关。 那么,在和平年代就不会出现英雄了吗?在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是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里说的英雄也只能是勇武过人的人吗?我想不应该是这样。 在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年代,难道不会涌现英雄了吗?难道我们不再需要英雄了吗? 英雄是群众学习的楷模、榜样,是有能力带领群众前进的人,是和群众一起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这样的人过去需要,今天需要,明天还需要。战争年代需要,和平年代也需要。动乱时刻需要,平静时刻也需要。特殊时期需要,普通时期也需要。总之,群众需要英雄,时代需要英雄,事业需要英雄,历史需要英雄。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英雄的确切内涵也应有所不同。一切事物都在与时俱进,英雄的内涵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发展。 在社会历史的范畴内,英雄的定义应该是:能够带领群众前进的代表人物。 英雄是在群众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大梨树这片土地造就了毛丰美,毛丰美带领大梨树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英雄与群众,这种依存关系是天然的。 毛泽东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这就是唯物史观,就是科学的英雄——群众历史观。 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并没有否定英雄也在创造历史,只不过英雄是同群众一起创造历史的。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群众有群众的作用,英雄有英雄的作用,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能否定谁。说到底,英雄也是群众中的一员,只不过是作用特殊的一员。 中华民族传说中的盘古、女娲、伏羲、夸父、后羿,以及上古历史中的炎帝、黄帝,都是中华最早的英雄主义的典范。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宙斯、普罗米修斯、雅典娜也是英雄主义的典范。 其实,宗教所弘扬的在本质上也是英雄主义精神。释迦牟尼、耶和华、默罕莫德难道不是英雄吗? 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主义是人们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巨大动力。英雄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雷锋、王进喜、陈永贵。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依然需要,并产生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新时期的英雄人物较之过去年代的英雄人物,他们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了,他们的英雄主义行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同了,他们对社会的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了。 在我们党内左的路线泛滥时期,人们对英雄的认识也扭曲了。虽然没有公开否定英雄,但通过两种方式实际上否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一是不恰当地夸大和强调群众的作用,把群众夸张成天然万能的和天然完美的。一切唯群众是从。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是天然正确合理的,都是应该无条件支持的。结果,限制了英雄人物的生长,助长了群众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年动乱。 再一个是把个别人神化为大救星,比英雄还英雄,超越群众和英雄之上。其实,领袖人物就是英雄,是英雄人物的别称,或者说是负有特殊使命和特殊社会责任的英雄人物。以个人崇拜来愚弄群众,运动群众,扼杀了人们的独立思考,把群众教化成驯服的工具,把一切都寄托给大救星,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群众积极性的发挥,把创造历史的动力削弱了。 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沉痛了。 所以,我们说,毛丰美就是新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同大梨树人一起改写了大梨树村的历史,又用这一行动影响带动其他农村的农民,改写了自己的历史。 正因为有各地改写自己历史的英雄们,中华民族才书写了历史的新篇章,开创了历史的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就是这样在群众和英雄的共同努力下,向前发展的。 谁创造了历史?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