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机枪手牺牲,18岁卫生员顶上,不会射击却荣立三等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05:33: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机枪手牺牲,18岁卫生员顶上,不会射击却荣立三等功                                                         2022-04-25 10:12                    
          1952年5月21日,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联合国军”的第五次战役已进入尾声阶段。志愿军因后勤补给不畅,已停止进攻,准备往永平、华川方向撤退。
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决定趁此机会,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大举反扑。1952年5月底,联合国军已攻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等地。

如果志愿军继续后撤,那联合国军将会直指杨口,也就是志愿军大本营所在。
也就是说,一旦李奇威的进攻计划得手,那我志愿军将会陷入美军的包围,肯定会面临重大损失。到那时,朝鲜战场的局势将会出现转变。
危急之际,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六十三军在铁原一带组织链式阻击,挡住美军沿着公路线长驱直入的步伐。
1952年6月1日,战斗正式打响,六十三军全体指战员与敌人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美军利用空中火力,不断轰炸我方阵地。
由于炮火密集,加上敌人多次反扑,阵地上的战士伤亡过半。此时,一位名叫万国良的卫生员,正在抢救一名重伤员。
在给伤员包扎时,听到我方阵地的机枪声突然哑了。抬头一看,原来是机枪手牺牲了。
当时阵地机枪射台旁边只剩下万国良一人,年仅18岁的他见状,迅速跑到机枪射台处守住阵地。由于没受过专业的训练,不会操作机枪,他急中生智,利用身边的手榴弹打击敌人。
坚持许久之后,战友相继赶来,万国良才松了一口气。下战场时,突然感觉胸口一阵隐痛,用手一摸,发现都是血。

万国良后来回忆说:“我用手一摸,发现胸前有个栗子般大小的伤口,那时候才开始觉得痛。”
经过简单包扎后,万国良再次投入一线战场。直到1953年,万国良与志愿军凯旋回国时,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惊险时刻。眼看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战友倒下,让万国良的心中悲痛不已。
回国之后,因万国良表现突出,屡立战功,他受到上级嘉奖,并荣膺三等功两次,获得全师通令表彰。
万国良出生于1934年,辽宁省铁岭市图昌县人。16岁时,万国良考入东北军区医校学习护理专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仅16岁的万国良提前结束学业,跟随部队紧急入朝参战。
据万国良后来回忆说:“第一次上战场时,我的内心是很害怕的,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不能败下阵来,我要给战士们做最坚实的后盾。”
就这样,万国良克服心中的恐惧,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挽救了战友们的生命。

除此之外,万国良还曾经多次拿枪冲在一线。战场上的万国良,不仅要承担救死扶伤的医护任务,同时还要拿起钢枪英勇杀敌。
由于万国良吃苦耐劳,表现积极,曾立三等功两次、获师通令嘉奖、营连队前嘉奖多次。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万国良被调往空军陆战第一师担任护士长。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万国良转业后,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化肥厂医院担任主治医师。
这几十年间,万国良一直力所能及地救死扶伤。可每逢夜深人静时,万国良总是会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思来想去,万国良希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回忆录,让后人知道更多牺牲烈士的英勇事迹。
“我很幸运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但许多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战场上了,我有责任让大家铭记这些英雄。”
2004年左右,已经退休在家的万国良创作了一本名为《童年记忆》的回忆录。2014年,80岁的万国良又创造了一本《难以忘却》。
这两本书都是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其中有不少细节属于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万国良笔下的志愿军战士,并不是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他们有感情,也会懂得恐惧。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火力部署本就比志愿军更加猛烈,那些头皮上飞子弹,双腿间跑手榴弹的场景,让万国良记忆犹新。
不过,志愿军战士之所以从不畏缩,冲锋在第一线,就是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消灭以美国为首的反动派,保护国家平安为己任。
只要能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志愿军战士便勇往直前,毫无畏惧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为了创作回忆录,万国良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沉浸在书房里。有时灵感来了,忙到深夜十二点还不舍得歇息。
为了不让战友们的事迹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国良除了通过文字记录下战友们的光辉事迹,近十年来,还尽一切可能地寻找老战友及其牺牲烈士的家属后代。
其实,刚刚写书时的万国良已是古稀老人,家里人并不希望万国良为了写书劳心费神。

但每逢有人劝说万国良应该多休息调养时,他总是会这么说:“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珍惜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万国良潜心创作的成果,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翔实的珍贵材料。历时十余年,万国良目前已经写下了10万字的回忆录。
除了撰写回忆录以及寻找老战友包括牺牲烈士的家属后代,万国良还不辞辛劳,接连辗转全国各地大学与相关国防基地,让抗美援朝的故事走进社区校园,激励后代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021年3月,广州日报专门采访了万国良,这位老人也谈起了朝鲜战场上的事情。记者采访过程中,万国良精神矍铄,谈吐清晰,思维敏捷,其精神状态丝毫不像是耄耋老人,让在场众人为之佩服。

而每逢有记者采访时,这位革命英雄总是会提起牺牲的战友。万国良也时常说这样一句话:“我很幸运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但许多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战场上,我有责任让大家铭记这些英雄先烈。”
经过万国良不遗余力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国防基地,开设了红色专题讲座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通过这些宣讲活动,更能激励后代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
在这里祝愿万国良老英雄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5-13 01:27:36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7:26 , Processed in 0.0083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