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诗的孩子看不见写诗的人,有多遗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08:03: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背诗的孩子看不见写诗的人,有多遗憾?             2022-07-02 07:02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邓瑾

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
资深媒体人、哈佛尼曼学人
中国的诗教传统中缺少了一环,那就是从诗人生平的角度串起和解读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把诗还原到诗人创作时的那个历史时空去读。知其人,才能更好地懂其诗。知其人,懂其诗,我们才能说,我们曾经和那些伟大的灵魂在灵魂上相遇过。
7月5日(周二)晚上20:30,国学名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李山老师与你相约博雅直播间,畅谈如何读诗、学诗,欢迎文末扫码预约~
01

孩子们只知道诗

却不了解写诗的人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收了这两首诗:李白的《静夜思》和孟浩然的《春晓》。几乎人人都会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文字如此浅显,一年级的孩子教教也能秒懂。

通常就到此为止了。会背懂意思就够了。至于,李白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那时他是青年,中年还是晚年?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吗,还是独自一人?是什么心事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

老师通常不太会说,即使说,常常也只是点到为止。

接下来,孩子可能每年都会在课本里学到更多李白的诗,是按照教材单元的主题以及语言的难易程度来编排。学到最后,我们可能会背很多首李白的诗,但这个熟悉的名字后面的那个人却是模糊的,陌生的。李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一生?我们常常说不上来。


《春晓》也一样。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们张嘴就来。同样的问题,孟浩然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当时他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那个时代又是怎样的?他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朋友都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梦想做过哪些努力?结果呢?

还是那样。 我们读了很多诗,但我们没有看见写诗的那个人。这成了很多人成年以后要补的功课。

如何看见人?很简单,就是把诗歌放在诗人的人生坐标和时代坐标系中去存档,去建构,去理解,不要把诗和诗人的人生割裂。这就是博雅小学堂为什么要做《我为诗狂丨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的原因:

我们要让孩子一开始就能看见人。

我们遴选出25位大诗人大词人,从屈原,李杜到纳兰性德,他们在中小学课本里出现的作品,绝大部分也都收了进来,一首一首安放在诗人或长或短的一生中的某个瞬间,让这些耳熟能详但碎片化呈现的诗词找到一个体系。

点击图片看详情↑

当然, 《我为诗狂丨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并不局限于课本,我们努力选择这些诗人词人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诗词,串起他的一生。

叙事视角选择了自传,就好像让诗人坐在你对面,他跟你讲他的故事,他的诗词和他的内心。我们喜欢这种第一人称讲述带来的 直接感和亲近感。

但这种讲述对写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博雅小学堂三位优秀的文学编辑赵红丽,郭兆晴和雷涛完美地附体了这25位诗人。红丽写她最爱的李白时,她就是李白附体;兆晴写她本科的毕业论文人物孟浩然时,她就变成了孟浩然;雷涛在写李商隐时,他就变成了深夜独白的李商隐。

点击图片看详情↑

听着李白自传,我们终于明白了《静夜思》的故事。那是他27岁在扬州贫困交加时写的一首诗,他思念的不是父母,而是老师。

一直梦想皇帝可以三顾茅庐来请自己这个不世天才出仕的李白不屑于走科举道路,因为户口问题他也参加不了科考。

于是,24岁时李白带着老爸的一笔巨款离开家乡四川去闯天下。游历到扬州时,千金散尽却不见个声响,人又病倒了。

这天晚上,27岁的李白想家,更想他的师父、教他纵横术的赵蕤。他一直梦想用纵横术游说于大国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现在梦想遥遥无期,不免伤心起来。他让店小二扶他到了井栏边上坐下。那晚月光如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像极了现在那些大学刚毕业看不到前途的北漂们。

来自名城襄阳的孟浩然是孟子第32代世孙,他的梦想和李白一样,都想要建功立业。刚开始他没有选择科考,而是希望通过隐居获得唐玄宗的注意,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条“终南捷径”。20多岁的孟浩然隐居在家附近的鹿门山,《春晓》即写于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除了写景,最后一句其实也流露出诗人的感伤:唉我隐居了这么久,皇帝也没发现我。我的青春会不会和这春天一样易逝呢?我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

你看,千古以来,年轻人对前途的迷茫都是一样一样的,不管他多么有才。

配图:《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图书电子版本中附赠“诗人名片”,点击图片看更多↑

02

被忽视的诗人朋友圈

从课本里我们读到的诗人,往往是个体,很少看到他的朋友圈。其实,在唐宋那样的大时代,群星璀璨,诗人,名流和官员,他们的朋友圈往往相互交织,是一张很大很大的网。

比如孟浩然是李白和王维共同的好友,最好的好友那种。李白曾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传世名篇:“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而孟浩然曾经常到王维办公室去玩,还在那里撞见过皇帝。

不过,同年出生、在同一个朋友圈混的诗仙和诗佛却没有互加微信。

《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图书插图

中唐时期的大诗人 刘禹锡柳宗元,是另一对死党。他俩同在长安长大,同一年考上进士(一个21岁,一个22岁),一起发动“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一起被贬,一贬再贬,长达20余年。柳宗元在被贬的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刘禹锡不仅帮他整理遗稿,还主动抚养他的两个孩子,并亲自指导他们的学业。

北宋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文人精英执掌朝政的王朝,像王安石、苏东坡那样的经由科举一路从地方走上庙堂的一大批文人,他们是诗人,朋友,同僚,乃至政见相左的对手。

看诗人的朋友圈,也是看那个时代的文人群像。

配图:《我为诗狂丨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历史知识小补充,点击图片看更多↑

03

转折时代,

需要被看见的才华人生

当诗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向你敞开心扉,讲述他们的人生和他们的时代时,渐渐地我们会看到更多诗词以外的东西。

唐朝是个贵族社会,这种大体上始于东晋终于唐末的政治社会形态是中国几千年来皇权社会的变奏曲,而科举制度正是隋唐皇室试图打破贵族垄断人才供给,从平民中选拔人才的努力。不过,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还不太完善。所以,诗人如果想入仕建立事功,除了参加科考外,还得想尽办法炒作自己,让自己成为贵族圈子的网红。


唐初的陈子昂就是这样。

20多岁科考失利后,有一天他在长安西市溜达,一位西域胡人竟然喊价一千两银子卖一把胡琴。围观群众越来越多。陈子昂意识到这是一个向京城的达官贵人推销自己的绝好机会。他对围观的人说,我略通琴技,将以千金买下这把琴。明天我将在我位于哪里哪里的寓所为大家演奏,敬请各位莅临。

第二天,来看热闹的人更多了,其中还有不少达官贵人。就在大家等着这位奇人将要弹奏怎样的旷世音乐时,陈子昂却一把把胡琴从高处摔下,弦断琴碎,众人惊倒。

陈子昂对着群众说,我是个读书人,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后,带着我写的诗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这种乐器都是低贱的乐工所用,岂是我们这种励志报效国家的人弹的。于是他拿出自己的诗稿,散发给在场的人。

果然这次炒作让他成功破圈,进入了达官显贵的朋友圈。

即使是出身名门、被称为盛唐第一美男子、琴诗书画俱佳的王维,也不得不先在京城的贵族圈乃至皇族圈刷脸。


王维来自太原王氏,他母亲是博陵崔氏,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9岁丧父,15岁去长安混前程,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还深得唐玄宗的弟弟歧王的赏识。17岁的那个重阳,来京两年还没混出名堂的王维空虚寂寞加迷茫,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9岁他准备参加乡试,却听说乡试的解头(第一名)已经被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内定。

歧王为他出了一个主意。他带着白衣飘飘的王维去拜访玉真公主。盛世美男王维在公主面前演奏了他最拿手的乐器琵琶,公主眼睛都亮了。曲毕,她问这么清奇哀婉的曲子我怎么没听过,这是什么曲子啊?

王维拱拱手说:这是小的新近所谱,还请公主指教。

歧王乘机说,此人不但音律娴熟,诗词更是一绝。于是王维献上了他的得意之作。

这年乡试,他果然拿了第一,21岁又中了状元。

配图:《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图书电子版本中附赠“诗人名片”,点击图片看更多↑

李白更是混成了当年跨圈层的超级大网红。他号称西凉王之后,但又说家族在逃难中遗失了族谱,所以一直黑户,也因此报考不了科考。当然,自认为是剑客、纵横家、诗人和天才的李白也不屑于走科举这种中规中矩之路。他24岁出蜀,游山玩水,散尽千金,红透文人圈及道教圈。

当时的道教相当于李唐皇室的国教。也正是这条通道,帮助李白直抵皇帝。他在宫里的道教大咖朋友先把他举荐给了玉真公主,公主又向哥哥玄宗举荐。所以当玄宗召见李白的时候,他没有坐在金鸾宝殿上等着李白叩拜,反而一溜小跑过来迎接,攥住李白的手说:

  

你虽是布衣,但名气这么大,大到我这个深宫里的天子都能听到你的各种传说,你肯定有奇才呀。

为了这一天,李白等了快20年。


孟浩然则试了几乎所有的路,隐居,科考,求名人推荐,以及混京城精英圈。41岁时,科考失利的他参加了一次长安全明星雅集,大家一起联句作诗。宰相张说和他后来的好友王维都在场。当孟浩然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时,举座皆惊,其他才子没人敢往下接。靠着这句诗,孟浩然在京城一举成名。

04

好诗,背后都有梦与痛

诗人求闻达,大都是希望入仕做一番事业,有的还希望出将拜相。

不管怎样,科举仍然是所有入仕通道中最常见的那条。但,有人欢喜有人悲。

《我为诗狂丨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这25位诗人中,屈原和陶潜所处的时代没有科举,李煜是皇帝不需要科举,李白没参加科举,李清照是女性不能科举。

剩下的人中,科举不顺的有陈子昂,孟浩然,杜甫,李贺和唐寅,其中29岁的江南大才子唐寅更是因会试舞弊案而命运陡变。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这首千古名诗,写尽了所有怀才不遇者那巨大的感伤与失落,知我者何在?

配图:《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目录↑

而另一厢,20多岁就进士及第的有王维,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李商隐,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和纳兰性德,这些人妥妥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实现了“出名要趁早”的人中龙凤。王维还是当年的状元,王安石和苏东坡本来也是状元,后来因为各自的原因分别被皇帝和主考官调整为第四名和第二名。

此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40多岁中进士,而南宋的陆游是被皇帝赐进士出身。

你们注意到了吗,中国诗词史上最著名的双子星李白和杜甫,他们反而是科举制度的局外人和失败者。

说起来,这些大诗人大词人,他们踌躇满志而来,大多又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们追求理想时有多热血,撒手人寰时就有多不甘。


孟浩然一心想入仕成就一番事业,但怎么努力都撞上南墙,最后不得不归隐田园。纵然写下多少山水田园佳作,也疗愈不了他这一生最大的痛。

同样被迫归隐田园的还有辛弃疾。他这个由金国占领区山东投奔过来的“归正人”,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北伐。然后,二十多年来,他总是被主和的南宋朝廷在地方上调来调去,就是不让他北伐,也不听他的北伐策略。无奈之下,辛弃疾索性隐居到江西上饶一个叫稼轩的庄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梦一直在,痛也一直在。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4岁时,时任权臣主战,他重新出山,还见了皇上。然而这次,他只不过是主战派手中为己谋利的一枚棋子,遭排挤后辛弃疾忍不住悲怆地写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8岁时,朝廷的北伐屡屡失败,皇帝又想起了辛弃疾,这次直接任命他为最高军事指挥官指挥北伐,这可是辛弃疾等了一辈子的机会啊。可是,那时的他已病入膏肓,卧床不起。读完诏书后,他泪如雨下,上奏请辞……

配图:《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图书电子版本中附赠“诗人名片”,点击图片看更多↑

纳兰性德,表哥是康熙皇帝,父亲纳兰明珠是朝廷重臣。自己呢,22岁中进士,文才武略兼备,可一生都在慨叹鸿鹄之志无处实现——他一辈子也只不过是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

此外,他还有不可为外人道的绵绵幽恨。清初的权力斗争血雨腥风,每每陪康熙帝祭祖时,祭的却都是自己家族的仇人。康熙的曾祖父,曾逼死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康熙的父亲顺治帝,曾赐死纳兰性德的外公阿济格。阿济格是多尔衮兄弟,当时曾拥立多尔衮为帝。

他事功少有的高光时刻是雅克萨战役凯旋后,康熙派人在他灵前代皇帝痛哭,因为之前纳兰性德曾到罗刹国(俄罗斯)边境勘查过敌情。

是的,他31岁就病逝了。

配图:《给孩子的极简诗人传》图书电子版本中附赠“诗人名片”,点击图片看更多↑

05

诗人们的最后一首诗

公元770年的暮春,58岁的杜甫已经老了。

此时,他们一家正从四川赶往潭州(长沙)的小船上。突然听到对面小船上有人在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一惊,这不是他写的《登岳阳楼》吗?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向杜甫说:“我认识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跟着你父亲混迹在岐王李范的府上。与你那时的意气风发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你,现在你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了。


两位曾亲历过盛唐京城最高雅的文化、安史之乱后在破碎的山河中又各自飘零的老人,忍不住抱在了一起。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杜甫在14岁时就认识的皇家乐手李龟年,也有人称他为“乐圣”。

杜甫出生世家,爷爷是进士,妈妈那边更是同时享有皇家的尊贵和名门的金贵。所以,杜甫从小就接受了最好教育,混迹大唐最豪华文人圈,也曾和李白一起游山玩水。不过,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里,那时的文化大咖们都不怎么重视杜甫。

安史之乱改变了唐朝的国运,也改变了杜甫的命运。他在兵荒马乱中逆行千里、九死一生,投奔新皇帝唐肃宗,在皇帝身边做了左拾遗。几次被贬对朝廷也失望透顶后,杜甫带着家人到处到处流浪,投奔各地亲友。他把在流浪中看到的那些哀民生之多艰的故事都写进了诗里。

杜甫和李龟年这次劫后重逢没多久,两人相继去世。好在,杜甫留下了这首绝唱: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最后的七绝,也是他最好的七绝,是他对盛唐的挽歌,也是他给同样流落他乡、飘零半生又同样行将就木的自己和李龟年的挽歌。

最简单的文字里有最深的痛。我们的声音演绎者读到这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他读到李白的绝笔时也哭了: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当读到年仅26岁的李唐宗室之后,杜甫远房侄子李贺临终前,因壮志未酬,又有老母又生着病而向死神磕头求饶时,他又哭了。

当读到病入膏肓的辛弃疾终于等到皇帝拜他为将指挥北伐时,辛弃疾哭,他也哭。

听故事的人也常常泪目。

06

要让孩子看见人。

最好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4:20 , Processed in 0.0090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