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900多年以来,最有趣的灵魂,也只有他一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03:0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东坡:900多年以来,最有趣的灵魂,也只有他一个    2022-06-26 21:13                                       
          说到苏轼,我们能想到什么?学生党可能会最先想到无数篇还没有来得及背完的诗词,或者
“乌台诗案”。
那么说其他的称号,比如
“苏东坡”呢?原谅我这时只能想到
“苏小妹”和满脑子的
东坡肉。
还有那句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么笑话自己的朋友(陈季常),也是相当的“敢”了。

苏轼的幽默有多少呢?百里挑一。
在本应该的萧瑟颓废的长期被贬的生活中,他可以在自己所到的每一个地方吃到不一样的美食,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
纵观历史,苏东坡真的奔波一生,却一直乐观豁达,900多年以来,他可能诗最有趣的灵魂了。

苏东坡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的汉族人,但是其祖籍在河北栾城。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也称
“东坡居士”。
不过后世更习惯称呼他为
苏东坡、苏仙、坡仙等,总之和“仙”算是杠上了。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北宋中期,达到文坛中的领袖人物级别,
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名列前茅。

就连当时算是站在时政意见相悖的王安石,都会在苏东坡因为
“乌台诗案”差点被斩首的时候,为他说一句保命的话: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东坡作为非常合格的文人,他在词作中的豪甚至放堪比生杀果决的武将,与辛弃疾同称
“苏辛”;在散文方面也是收放自如,和自己的恩师欧阳修并称
“欧苏”;而他的书法也是一绝,直接位列
“宋四家”之首;此外,他还擅长文人画,怪石枯木相当传神。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吧!这下子能理解为什么后世对他的称呼总是加上“仙”了。因为苏轼就是一个相当“仙气飘飘”的艺术文人。
如果给他加上一点生活气息,是不是会觉得更加平易近人呢?比如,苏东坡也是被人所公认的
美食家。
早年苏轼为官多地,在杭州、扬州、定州等地都发现了很多美食,“东坡肉”就是根据徐州的
回馈肉做出的改良版本,至今流传甚广。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还是一位历史治水名人。在苏辙的
《栾城集》中,就有苏东坡官至徐州时的治水事迹,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有得一拼,为当地百姓解决了不少麻烦。
公庐于城上,
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李志敏曾经直接给予其评价:
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这里就想说一句:苏东坡先生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文人的幽默
不会写诗的士大夫不是一个好厨师。
苏东坡有多爱吃?我们都听过“东坡肉”的名字,这是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做副使,因为粮食匮乏,所以自己的也开荒种地,并且给自己的取了个“东坡居士”的名号。

其实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苏轼的豁达,因为“居士”在古代社会一般被认为是有德有才、但是选择隐居步入仕途的人。
此时他还是遭贬的朝廷命官,但是却不将官职看
得尤为重要,显然
心情和生活的愉悦更能引起他的重视。
而原来在徐州任职知州的期间,因为身先士卒,帮助了百姓抗洪报城,百姓回馈他很多酒菜。
他自己也将眉山的口味纳入其中,反倒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又反馈给百姓,被称为“回赠肉”,并且慢慢成为徐州的名菜。

到了黄州,苏东坡自己也做了这样的菜,还写了一首讲述做法的诗:
静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食猪肉诗》
虽然我们都能看出来还想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讲述,可以说非常敷衍了,但是这当中无一不在
强调要“静”。不要心浮气躁,慢慢等,总会熟的。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刚刚被贬的、生活困难的的人写出来的诗?

而且东坡先生在后面追加了评论: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可能真的是生活所迫,苏东坡还感慨了黄州的肉价便宜,自己正好得了贵人的不屑和贫人的便宜,尽情享受美味。
这道菜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广,但是“东坡肉”还不完全是来自这里。倒是有一道自创的“杏花鸡”给他解馋解忧。

在苏东坡
第二次来到杭州的时候,因为积极修缮西湖,建桥筑堤,让刚刚饱受洪灾的杭州人民免受其害,为官贡献颇多。
听了他在徐州和黄州的事迹,就专门给他抬来猪肉拜年。现成的食物原材来了,作为一介吃货,认为
“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苏东坡又怎么会拒绝?
指挥、切块、下厨样样跟上,出锅后民工们人人一碗,肉肥而不腻,嫩滑味美,
乃“东坡肉”是也。

还有历史上存在争议的
苏小妹,苏东坡和她的互动也常常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苏轼调侃苏小妹的额头高,所以写了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也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亲哥!

而苏小妹也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
这就是才华满腹的人之间的博弈。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位都是幽默的人。

豁达的人生观
从苏东坡的
《水调歌头》中,我们也能看见他内心深处一些
失意怅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对自己孤身一人,但是月亮却格外圆满的一种愁闷,但是后面又自我开解,自知
“悲欢离合古难全”,所以只盼人长久。
个人觉得,这其中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也表现出了苏轼对于当下自己的处境并没有觉得难堪,反倒自在随心,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

借用苏轼的
《题西林壁》来看待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既然不论是“横看”还是“竖看”,其模样高低都各不相同,那便
管它是个什么模样,跳脱出境界,能发现更多的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8:10 , Processed in 0.0095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