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世纪以来,在电影影视方面关于“中国老年题材”的主题越来越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7 01:46: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新世纪以来,在电影影视方面关于“中国老年题材”的主题越来越少                                                         2023-08-09 07:43                                       
                                         

在当下的中国老年题材电影中,家庭代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家庭代际和谐与家庭代际冲突,其中代际冲突为电影中较为主要的表现主题。

“家庭代际关系是具有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成员的纵向体现。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是亲子关系。”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抚育—赡养模式,“即甲代抚养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可以被概括为“反馈模式”,是不同代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关系,体现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人均受教育年限和现代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育和赡养的付出不对等问题会加深,同时两方面的费用也有提高的趋势。
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中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老年题材电影所关注的。一代际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冲突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老年题材电影主要展现的主题,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冲突大多因为关系的疏离而导致。

在电影《飞越老人院》中所描述的老人院老人群像,都是与子女关系疏远而住在养老院,老葛与儿子因为多年前的矛盾而无法和解甚至一度断绝了父子之间的联系,孙子也因此与老葛长期没有见面,爷孙之间的隔阂难以消弭,老吴的女儿则远在日本。
空间上的距离使得父女关系日渐疏离,老金的积蓄被几个孩子瓜分后被遗弃在养老院,导致精神失常。而社会性的关怀却总是流于形式,作秀大于实际。
因为缺少亲情上的关怀,老人之间只能互相为伴,虽然养老院可以让老人安度晚年,但是精神关怀上的缺失会使老人衰老的更快。

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女作家诃,因为工作原因常年离开母亲,导致再见母亲的时候,母亲甚至无法认出自己的女儿,而也是因为代际关系的疏离导致了后面女儿不合理的强迫母亲锻炼而导致的悲剧。

《老兽》中的老杨经济上破产,老妻因病瘫痪,他却还在社会上勉力维持曾经的排面,甚至包养情人,导致子女在他偷走母亲的治病钱后,直接绑架了他,而老杨之后的一纸诉状也彻底让家庭分崩离析。
代际关系和谐的老年题材电影偏少,其中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是一部难得的代际关系和谐的电影作品,桃姐虽然是大户人家的佣人,但是在一个家族中工作60年,照顾过4代人,对于少爷罗杰来说,生活在一起的桃姐早已经是家人和长辈。

桃姐在中风后主动要求被送去养老院,而罗杰尊重桃姐的意愿的同时,经常以干儿子的身份去养老院探望,带着桃姐去吃饭逛街,带她参加自己电影的首映礼,在桃姐去世以后,操办桃姐的葬礼。
《桃姐》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美好,也通过养老院其他老人的状况与桃姐的对比,向社会传达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对于晚年的老人的重要性,呼吁关注老年人对精神关怀的需求。
许鞍华导演在采访中也表示:“现在老龄化问题这么严重,电影拍出来,就是提出问题,希望大家讨论。”

笔者的毕业作品《西湖无岸》的剧情也涉及到了代际冲突,其原因也是因为代际关系的疏离。老杨在老陈去世的当天与儿女晚餐。
老杨在准备晚餐而儿女却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事宜,老杨需要主动与小孙女聊天才能打破饭桌上的无话可说的情况,而在接下来关于墓地话题的讨论中,儿女虽然表面上询问老杨的意见,但其实只是想借机抛出自己的观点。
让老杨接受,当老杨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又强烈反对,并直接爆发争吵,直到老杨主动缓和关系。

在笔者所构建的这一家庭关系中,老杨作为老父亲是家庭关系的主动者,他想加强自己与子女之间的联系,就如同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的父亲一样,努力想要将儿女留在身边,但是最终还是各自生活。
相比较于古代农业社会下的“粘着型代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密,现代工业社会的城市中,家庭成员在各自经济独立后,相互之间的联系会逐渐减弱,形成“松弛型代际关系”。

在工业社会中,老年人因为丧失了劳动力而被迫离开社会生产体系,成为社会边缘人群,而其子女因为紧密参与社会分工和劳动,成为强势群体。
两代人之间的利益需求和表达会产生严重的代沟,代际关系会慢慢疏远,而当老人与子女发生冲突,身处弱势地位的老年人一般都会失败,做出退让以缓和关系或者两方关系进一步疏离和恶化。

社会状况变化导致的代际冲突,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即将进入“超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精神追求
已经到人生暮年的老人更倾向于对生命本身的思考,以及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寄托,他们致力于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实现在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者去追求爱情和友情。
无论在电影中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些行为都向观众展示了生命的价值,让观影者反思老年群体在当下社会的处境。

许鞍华导演的老年题材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就是一位内心渴望恋爱的中老年女性。
她为了追求自己曾经的理想而从东北独自来到上海,机缘巧合下和“票友”潘知常产生了爱情,这段黄昏姐弟恋一直都是遮遮掩掩,姨妈害怕被街坊邻居知道自己恋爱的事情。
在被邻居水太太遇见时,还称潘知常为自己的远方表弟,后面还不小心闷死了水太太家的猫咪。结果这段“见不得光”的黄昏恋以姨妈被骗财为结局,没了半辈子积蓄的姨妈最终只能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回到东北农村前夫的身边。

《团圆》里的陈燕生,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选择从台湾回到上海,想弥补自己50多年前留下的遗憾。他想带走当年被他留在大陆的前妻玉娥前往台湾,也想补偿一下这辈子第一次见面的儿子。
《过韶关》里的爷爷在雨夜想起对自已有救命之恩的朋友,第二天就带上自己的孙子,打算骑行千里去看望老友。

《百鸟朝凤》里的师傅焦三爷,在生命最后一刻,身患不治之症,心里惦记的不是治病,而是想着把牛卖了给徒弟游天鸣再置办一套唢呐,游家班不能散是他最后的坚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焦三爷为唢呐技艺的延续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1.赵涛.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7.
2.牛学智.文化自觉与西部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2.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5:05 , Processed in 0.0088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