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安门对面的“前门23号”,为何能有如此优越的位置?原因不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05:1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安门对面的“前门23号”,为何能有如此优越的位置?原因不简单                                                         2023-01-01 11:31                                       
1
2007年,基辛格再次来到前门23号吃饭。
他望望那些高挂在乳白色墙壁上的大片水晶镜子,感叹道:
“哎呀,认不出来了,一点也认不出来了。”
半个世纪之前,这位老人曾经在这个房间里,和周总理秘密会晤。就是在这里,基辛格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为尼克松访华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在一百多年前,这片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群也曾是美国驻华公馆。

但它的历史意义,并没有这么简单。
五栋灰砖小楼,围绕3000平米的草坪,各种政治家、革命者、斗士、投机分子、过客都曾在这里出入,他们互相揣摩、争吵、达成协议,把这里当作一个浓缩的竞技场。
前门23号发生过的风云际会,曾令20世纪的中国骚动不安。
可如今,前门23号却将沉重的历史和奢华的文艺融为一体,在这里消费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顶级生活方式,被称作上流社会的一道屏风。
2
1971年沿北京天安门前的前门大街看过去,便能看到一堵高高的大门和岗哨。
这里的建筑既有京城大院特有文化的气息,又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不敢随意接近。

当时这里被叫做钓鱼台国宾馆,一直用于内部接待使用。
美国使者基辛格第一次来中国,就是在这里和周总理见面吃饭的。
而基辛格来中国的这段旅程,可谓是困难重重。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冰点,双方隔绝了20余年的消息,这对于世界交流是不利的。
但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不久之后,中国因为珍宝岛与苏联发生了武装冲突,使得中苏之间原本的友好关系出现了裂缝。这下,美国看到了机会,当时的尼克松政府频频向中国释放“破冰”信号。

那时美国的军备力量比不上苏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点尼克松再清楚不过,所以他想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但由于中美意识形态不同,社会阵营也不同,中国不敢贸然接受美国的“好意”。因此就需要有人为两个国家的“破冰行动”做出行动,表现出美国的态度和诚意。
这个人就是基辛格。
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他比谁都了解尼克松的想法,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非常出色,自然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基辛格该怎样瞒天过海,顺利来到中国呢?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访问期间突然生病,并在巴基斯坦深山中的总统官邸修养,深山之中的官邸不仅景色宜人,同样与世隔绝。
基辛格假借养病的理由,躲过了全世界的目光,在第二天中午偷偷抵达了北京机场,负责迎接的叶剑英元帅,他立即带基辛格来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稍作休息。
在钓鱼台国宾馆基辛格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叶剑英元帅告知,周总理将在4个小时之后亲自接待他,这让基辛格始料未及。

按照一般的外交程序,要见周总理这么重要的人应该会在政府大楼等更加正式场合的才对。
在钓鱼台国宾馆见面,就显得有些随意了。
基辛格很快意识到,相比于美国的火急火燎,中国却表现地泰然自若、落落大方。在隔绝了20多年之后,中国似乎并不急于立即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定。
而在接下来的会面中,基辛格更加体会到中国的好客文化。
原本基辛格以为接下来的谈话肯定会变得严肃凝重,但周总理到来之后,瞬间化解了屋内的紧张气氛,就好像中国迎一个美国总统的使节,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席间,周总理亲自给基辛格夹菜,以此来表达中国人特有的热情,基辛格受宠若惊,感叹中方竟然能如此潇洒自如,同时又为自己的使命感到忧心忡忡。
正是因为这次在钓鱼台国宾馆的经历,让基辛格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和西方媒体故意诋毁抹黑的中国不一样,这片热情的土地上,孕育了一群充满自信、热爱和平的中国人。
自那之后,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缓和,逐渐开启了中美关系走向的新篇章。
不过,除了表现大国气度之外,周总理选择在钓鱼岛国宾馆接待基辛格的理由,其实还有一层原因。
3
钓鱼岛国宾馆的前身其实是晚清时期的美国使馆,也是如今清末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处完整的使馆区。
在这里安排和美国使者的会面,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兴建美国使馆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元初的时候,因为这里是当时出售南来粮米的地方,所以大家管前门23号所处的这片地方叫做“东交米巷”。
而到明清两代,这里是“五府六部”所在的区域。明代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与各国、各民族之间频繁接触、友好相处、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心。
此时,“东江米巷”渐有“东交民巷”之称,含各国各民族人民进行互相交往之意。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俄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其在华非法权益,陆续在东交民巷一带圈地占房,设立公使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提出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中国人盖不准在界内居住,并趁机瓜分东交民巷,扩大地盘,修建使馆兵营。
1903年美国公使馆在这里建成了。这是一个有五栋灰砖小楼的大院子,北面距紫禁城不过千米,南面街对面就是火车站,隔着西墙头能看见前门那威武的箭楼。附近还有荷兰的、日本的、法国的领馆和俄罗斯的兵营。
直到1950年,东交民巷才结束了长达50年被外国人侵占的历史。

各个国家收回外国兵营地产及其他建筑,外国使馆纷纷迁出。
中国政府机关单位陆续进驻东交民巷,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保护下来。这其中便有美国公使馆,并给其更名为“钓鱼台前门宾馆”。
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地方渐渐不被重视,沉重的历史价值使得它看起来像一尊古董,并不能吸引多少人的注意。
这个时候,有人冒出了一个大胆想法。他要帮助前门23号找到新的定位,在保留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和现代繁荣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它重新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4
“我要这里成为中国的布鲁姆斯伯里沙龙,和上海外滩3号不一样的是,我不想让这里有太过消费氛围,而多一些文化气息。”
这是李景汉决定改造前门23号时,说下得豪言壮语。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确定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一时之间,全国沸腾,大街小巷都在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为了能在08年向世界展示出属于中国的风姿,各路人马纷纷发力,其中就包括在时尚界颇有影响的李景汉先生。
李景汉是美籍华人,他本职是律师,但移居京城多年,一直对收藏和艺术情有独钟。他的父亲曾留学美国,是金陵神学院第一任华人校长,母亲是清廷大臣傅恒的后代。
他曾将上海外滩3号的老洋楼包租下来,并请美国著名建筑师格雷夫斯主持改造,成功将上海外滩3号改造成最具人气的时尚场所。

这一次李景汉则是想将钓鱼台前门宾馆改造一番。
经由北京市文物局的认可,李景汉要以保护五栋历史建筑为中心,拆除现有临建,整合大院环境,在地上新建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有临建规模的基础上,对前门23号来一次大变身。
有了外滩3号的经验,李景汉很快就对前门23号的老空间及政治背景的国际化、商业化进行了改造。

李景汉自豪地说:“我的家就在北京,这个城市应该有其他大都市都有的,甚至更好的东西。”
2007年,基辛格光明正大地来到中国,打算去前门23号故地重游一番,这次前门23号的景象再次给基辛格带来了冲击。
历史和现代的融合,让基辛格有些恍若隔世。
在能看到天安门风景的房间里,基辛格不禁回忆起,马路对面的前门火车站曾经迎接过1949年的毛主席,但如今早已没有火车经过。

即使这里还能看到正阳门,即使面前的天安门广场仍旧巍然耸立,仿佛一切都变了,又什么都没变。
经过数百年的风霜,前门23号承载了浓厚的历史风韵,只要它矗立在那里,就能感受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5
如今还有很多人喜欢把前门23号,跟上海的“外滩3号”拿来做比较。
也有很多人批评李景汉,是在有意复兴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

但其实,前门23号并没有被遮盖,它依旧能给人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透过这些建筑,你依然能感受到前门23号的前世今生。
这些沉重的历史和现代的场所融合在一起,既给前门23号带来了修缮的资金,又让它再一次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又有什么不可呢?
旧的前门已经幻化成过去传奇中的一部分,新的前门即将在时间的滴嗒声中,慢慢变成新的传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7 22:47 , Processed in 0.0080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