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到朱熹,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023-04-21 17:25
北宋时期,文化繁荣,名人辈出,如“宰相词人”晏殊、“两宋三百年来第一人”的范仲淹、“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苏洵 、苏辙、曾巩、王安石,“苏门四学士”等浩若繁星的文学大咖。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从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到朱熹,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 第一代:晏殊。晏殊被称为“神童”,十余岁便被皇帝赐进士出身,官至宰相。为官时期,重用和提拔了一大批宋代肱骨之臣,如韩琦、富弼、范仲淹等,其中,富弼还是晏殊的女婿,此外,王安石也曾受到晏殊教诲。可以说,晏殊是宋代第一代伯乐。 第二代:范仲淹、韩琦、富弼。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主持“庆历新政”,为北宋开启了改革之风。范仲淹在军事上也取得了重大贡献,他发掘了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在教育上,范仲淹把"师道"确立为教育的重心,推荐了北宋著名教育家他胡瑗、李觏等。此外,他还推荐了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坛巨匠”——欧阳修。因此,范仲淹堪称宋代第二代最强伯乐。 ![]() 第三代: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第一代领袖,至欧阳修时代,北宋文坛迎来蓬勃发展,为官时期,发掘了“百年难遇的全才”苏轼、“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曾巩、苏洵、苏辙、王安石,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还有程颢、程颐两兄弟,还有曾巩两个弟弟等等。作为宋代三代伯乐之一的欧阳修堪称古代最强伯乐。 第四代一支:苏轼。在欧阳修众多弟子中,苏轼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他是北宋文坛第二代领袖。其门人众多,如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等。 ![]() 第四代一支:程颐、程颢、张载。三位思想上的“文化巨匠”一生致力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程颐、程颢两兄弟培养了谢良佐、吕大临、游酢、杨时,四人合称“程门四学士”。“程门立雪”的典故就是出自杨时,吕大临初学张载,张载去世后师从程颐、程颢。 第五代一支:晁补之。晁补之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交往密切,其口盟弟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 ![]() 第五代一支:杨时。杨时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传人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李祥、蒋重珍、俞樗、胡埕、唐棣、罗从彦、陈渊、胡宏、刘子翚、吕本中、胡寅、廖刚、李郁、廖天觉、张九成、李弥正、张宦、王苹等。 第六代:罗从彦。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闽学四贤"之一,从祀于孔庙。其传人有朱熹父亲朱松、朱熹老师李桐。 ![]() 第七代:李桐。李桐,宋代理学大师。世称"延平先生"。其一生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只愿做一名教书先生,培养出了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第八代:朱熹。他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