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的这三首词,每一首都难以超越,越品越觉得有味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11:15: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的这三首词,每一首都难以超越,越品越觉得有味道                                                         

2022-05-27 16:04                                       

                    导读:苏轼的这三首词,每一首都难以超越,越品越觉得有味道
相比于古诗来说,当时的词作已经更加的通俗,能够被大部分普通人所传唱,只不过古人对于曲谱一向不敏感,由此词的唱谱早已经流失,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所以相较于五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严谨,诗词则更向通俗化买进了一步。而且相较于李白的那种狂傲不羁,苏轼的豁达性格更加值得人亲近,但是骨子里的狂傲还是一样的。

一个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都会由许许多多的波折坎坷。苏轼也是一样的,他的人生要比一般人更加的坎坷,多次高升高降,最终被贬到海南,再回朝途中逝去于常州。然而相比于李白最后的不甘心而升仙,苏轼则对死亡看得更加清楚,也体现出苏轼更加的豁达。也正是多次被贬,苏轼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周游各地的风景名胜,写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
这种坦然豁达,随遇而安的心态在诗人当中是十分少见的,甚至对于很多常人来说也是很罕见的。我们也可以多次在他的诗作中体会得到这种闲适乐观的心态,而且在多次被贬的过程中,能够让他冷静下来看破世俗间的烦扰,在修佛参禅中对心境要求更加的精进。在苏轼所流传下来的诸多名作中,这三首词可以说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其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名句至今仍是两人思念最为凄苦的语句。这首词是苏轼悼念自己的亡妻王弗的,此时的苏轼正任职密州知州,一天晚上他梦到了这位亡妻顿觉悲痛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来惋惜回忆曾经的生活。
苏轼的这位亡妻,是在苏轼十九岁时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他的。尽管两人之前并未相知,但是婚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亲密,尤其王弗也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所以两个人相当的般配,很多的人都十分羡慕这对神仙眷侣。苏轼为母亲守孝完毕再次到京城为官时,他的妻子王弗也跟随来到了京城。

然而就在苏轼最为得意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却因病去世了。两人相知十数年,他的妻子王弗知书达理,在这十几年间她一直都是苏轼背后的贤内助,一直支持着他走向了美好的未来。就在苏轼仕途上正值巅峰之际,这个噩耗无疑是最为令他痛心的。即使是在十几年后,苏轼依然在梦中再次见到了他的妻子,也写下了这首悼念亡妻的千古名作。
第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这首词时,是在苏轼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的时候。这时的苏轼骤然跌落低谷,心中满是郁闷之感,也有灰心丧气的心思,于是他遍游黄州在看到当地的赤壁矶,顿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情感,写下了这首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第三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最近看过《觉醒年代》的小伙伴们一定记得,在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被军阀抓进监狱的时候,他高声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表达陈独秀在狱中豁达开朗的情感,而这首词引用的就是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语句。
苏轼这首诗词也是在黄州之时所写,一次他与朋友一起外出游玩,结果中途突遭大雨,同行的人都纷纷表现出沮丧之情。就在这个时候,苏轼唱出来这首词,让其他的人也精神一振大笑出来,顿时显现出苏轼的乐观豁达的心态。

上述三首词仅仅是在小编眼里苏轼诗词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苏轼一生写下了名篇无数,遗留下来的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通过这些苏轼的作品,我们能够体会出苏轼当时的思想情感与哲学意境。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之人”,重读这首诗“归来,不会有雨也不会有阳光”。于是我有了一种“忧郁,东篱一雪,人生清清楚楚”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苏轼的《词传》选取了他一生创作的词和诗。最难得的是,本书还以苏轼词为题材,从社会观念和时代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苏轼的人生经历、诗歌艺术、社会活动等,再现了宋代典型的文官形象,其中苏轼以作家身份传世,以官员身份入世。

书中用优美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苏轼的一生,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但也可以从东坡的生活中体会他写词时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超然心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22:29 , Processed in 0.0075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