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道光瓷器总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06:2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道光瓷器总论                       2022-07-22 11:16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年号:道光。庙号宣宗,年代大事: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瓷器历史:公元1820-1850年。瓷器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道光年代大事:虎门销烟

道光的历史背景
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那么道光的瓷器生产又如何哪?
一、道光瓷器总论
道光瓷器是清代瓷器生产最特别的一个时期,早期和嘉庆相似,晚期和咸丰相提并论,因为在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从此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期。
随着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和门户和对外开放,清王朝国势衰颓,民力耗竭。
景德镇的瓷业和过去相比,生产规模缩小,官、民窑的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前一代人才辈出的优秀工匠及制瓷艺术家们先后故去,御窑厂处于人才匮乏和青黄不接的境况中。因而,除沿袭嘉庆时时的一些品种的制作遗风外,其他各类品种工艺水平低下,一朝不如一朝。
其社会状况和制瓷水平都是每况愈下,瓷器制造也由盛世的高峰滑向衰败的低谷。
从拍卖看,道光的最高记录为3105万人民币也是粉彩创造。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粉彩十八罗汉图扁方瓶 】
所以在道光款识的瓷器中可以看到非常精美的艺术品,犹如和乾隆、嘉庆一样做工精细的瓷器,也可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普品,国家的稳定和瓷器制造紧密相关,道光的瓷器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早期的红釉描金、金彩缤纷代表了王朝的喜庆,如这件【 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瓶】

可是随后的鸦片战争,又让皇家的自豪变成了自谦和自我反省,从道光后期瓷器中的素雅,可以看到我们的心态。
瓷器的图案纹饰,从以封建统治者为代表的享乐风气到更接地气的民间生活,斗鸡、戏狗及鸽子、鹦鹉、猫、狗、蝈蝈、蟋蟀等图案,在官民窑的器物上较多的出现,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绘画,特别是“无双谱””的流行,就说明了人民的心态,皇家不再是高高在上,龙纹也变得温柔。
“无双谱”图案是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中较为常见的纹样。瓷器上绘“无双谱”纹样,道光年间出现的较多,多少体现了一个向往英雄拯救世界的心态。

【清道光粉彩无双谱碗】

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以视道光之画‘无双谱’,必书人名、小传者,殆有仙凡之别。”又说:“道光画‘无双谱’,题识最夥。如画数人物,则每人系以一小传,分占其器之半。”至晚清民国时期,“无双谱”纹样继续流行。
“无双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广为士大夫阶层和民间人士所喜爱,更代表着当时中国人的心态!
道骨仙风也代表着道光皇帝的超脱,道光一朝瓷器的变化风格也从富丽堂皇到简朴可爱,与这段特殊的历史有关!
如【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此方尊形制富具时代特色,为道光、咸丰二朝独有的造型。
瓶身前后左右彩绘出“华封三祝”图,画中所绘仙山福海处,五色祥云迤逦于山峦叠嶂之际,古松错落,虬枝横斜,松针如轮,画法之精美可谓独步干嘉二朝之上,二老立于松下,一老执杖,杖挂葫芦,身着团寿纹彩衣,正倾听身前一童子祝贺,该童右手持如意,吊衔彩带,寓意万寿如意,左手作述事状,表情投入,身旁另见一老双手欢拍,似赞赏童子的祝语,气氛融洽祥和。另一面则绘二童子,手捧蟠桃,对语而来,寓意献寿。
道光瓷器的时代风格最为明显,从高到低的转变总会看到社会的影子,鸦片战争以后,更多的出口需求,又推动了民间瓷器的繁荣,原来官窑的独树一帜,到广彩的振兴,最终中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
娇贵如牡丹的官窑越发娇贵,高成本的陈设瓷都被节俭的皇帝取消,生活用瓷还要保持尊严,瓷器越来越实用,使用中偶尔留下皇家的印记。

嘉庆和道光珊瑚红留白碗的比较,证明了早期道光瓷器和嘉庆不分上下!
自嘉庆后期始,官窑胎质日益粗松,同品种的胎体与前时相比,由于密度小而重量显轻,道光时更甚,琢器的胎体多数较厚笨。但民窑中,也不乏大量的胎质细白,制作规整,口沿稍薄的薄胎圆器。
此时,画面人物,多着清装,绘画的风格,深受当时仕女画家金廷标、费丹旭等人的影响。
乾隆、嘉庆以来士大夫阶层中所崛起的金石文物考据风气,对制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博古、印谱、故纸残卷等图案,随炎盛行起来,此时饮茶也成一种嗜好而风行于世,从精致和各式盖碗、茶壶、茶盘、茶托等大量传世茶具上,便可窥见一斑。
鉴赏: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道光皇帝节俭成性,却痴迷茗茶。此一嗜好可于清宫烧造瓷器档案中得见,道光三十年间茶具烧造数量颇为可观,在一年三次的御贡瓷器单中,随处可见各式茶具之名目。
如“洋彩天中丽景茶盖碗三十副”、“粉地暗水红龙茶盖碗二十副”、“青花白地牡丹花茶盅二十件”、“娇黄暗龙茶盅二十件”等,每年数量不下二三百件(副)。
此壶器型为清宫经典式样,圆口,短颈,圆腹,凹足,曲流,弓形手柄,描金圆钮拱形壶盖。
茶壶通体以绿彩为地,粉彩描绘纹饰。壶盖面四朵缠枝花卉,四侧各绘金彩“卍”字纹,壶身肩饰一圈如意云头纹,中心绘以洋彩缠枝洋花,分别以鹅黄、浅紫、矾红三色填绘花瓣,花蕊高凸,别致瞩目,上承金彩“卍”字纹,下衔玉磬,寓意“吉祥喜庆,万福万寿”。
周围点缀四朵莲花、郁金香。枝蔓婉转翻卷,设色随之变换,展现丰富多彩的华丽,流露出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风格。底边绕莲瓣纹一周。壶底蓝地,中央金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其特殊,彰显此物地位非凡。
道光官窑瓷器在造型、品种和款式上,继承乾隆官窑的表现手法,其虽有不及处,然亦有直追前朝之势。

【清道光粉彩人物纹盖碗】

传世较多的一类薄胎粉彩花口什锦盘、碗,绘有“西湖十景”与花卉的图案是道光朝典型的品种。
前朝多见有贯耳瓶、赏瓶、花盆、鱼缸、盖罐、帽筒、花果形食盒等,亦流传甚广。
民窑中还常见一种冬瓜罐,有青花、豆青釉青花、粉彩、一色釉等品种。
道光还有很多专仿雍正的粉彩、斗彩、墨彩、白地油红彩描金器和仿乾隆的青花器等瓷器,但较之雍正、乾隆器,釉质粗松,色泽浅淡,喜用紫色(雪青色)为道光和咸丰时粉彩器共同的时代风尚。
窑变釉尚觉鲜亮,边角处仍呈现蓝、绿、月白等色彩,釉表常有明显的棕眼,釉汁垂流现象严重。
民窑器底足常与窑具粘边,留有粘痕,并不加修饰,而多涂施以酱黄釉;有的则涂白釉。
道光(公元1821-1850年)朝历时30年,传世的器物数量较多,质量已经无法和康、雍、乾三朝相比了。
道光瓷器多水浪釉,也有带橘皮坑的。道光瓷器除一小部分精品官窑外,不论官窑、民窑大多数胎体粗松,釉面呈波浪纹明显的疙瘩釉,底足处理随意粗糙。官窑器物款识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青花款为主,部分用抹红款和描金款,个别粉彩器物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
一件拍卖了828万人民币的【清道光 青花粉彩安居乐业双耳瓶 】 的确代表了道光的时代特征,虽然无法和雍正乾隆的粉彩的精美相比,但有画有样。

【清道光青花粉彩安居乐业双耳瓶】

巧饰红料彩夔龙为双耳,简约而玲珑,口沿彩绘松石绿彩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白釉为色地,前后对称绘画宝相花上承红蝠衔玉磬纹,寓意福庆双全。肩部饰一道如意云头纹,与胫部的变形莲瓣纹相辉映,为腹部主题纹饰的出现界定上下范围,一如手卷之绢边。
腹部白地彩绘岁岁平安图,在素净莹润的釉面上,彩绘出秋菊数丛,依洞石之旁,横欹而出,吐萼含苞,风姿绰约,铺陈出暗香浮动之意境,四只神采奕奕的鹌鹑分别栖息于洞石之上,神态专注,栩栩如生,安逸地享受着秋光的宁静,身旁伴以野菊数朵,各具意态,与秋菊上下辉映。
道光官窑除了每年大运圆琢器、娇黄器的品类之外,更有最能反映道光一朝御瓷精美水平的御贡瓷器,其由督陶官每年精心烧造,常例一年三贡,分别于端阳节(农历四月底五月初)、万寿节(农历八月)、年节(农历十二月底)这三个节日前进宫。
每年御贡瓷器的纹饰寓意均与当次节日的内涵相对应,端阳节是祈祷平安,辟邪纳福,故有艾叶祥符之图案;万寿节则是贺寿增福,祈求延年益寿,对应八仙贺寿、万寿无疆之类纹饰。年节是为来年春节准备的,因此装饰题材的寓意多为吉祥如意,喜庆年年,岁岁平安。
道光皇帝一生崇尚简约,力戒奢华之色,在瓷器的制作方面同样得到充分体现。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内务府向九江关下发道光皇帝的谕旨:“九江关所进瓷器颜色花样均属不佳,着寄信九江关监督,嗣后呈进磁器素色着仿古用粉窑、哥窑,及青花白地者、其彩色着用霁红色并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其洋彩及鼓出花样之件着无庸呈进。”
道光皇帝强调瓷器的装饰需要素雅,不许过于浓艳,其实就是对乾嘉繁缛奢华之俗艳风尚的矫正,而且从往后烧造品类的档案记载和传世实物皆可证道光皇帝此道谕旨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指导着道光御瓷的装饰格调。
因此,在清宫流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彩瓷渐渐回归淡雅清新。道光皇帝讲究器用的朴实素雅,极为推崇雍正皇帝的艺术品味。

【 清道光矾红“洪福齐天”盘】
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钒红彩盘,此式盘纹饰为官窑传统品种,盘内外均以矾红彩绘蝙蝠为饰,寓意“洪福齐天”。
盘心五蝠紧凑,内壁、外壁分绘蝙蝠十二只、八只,形态各异。矾红彩在白釉的衬托之下,鲜艳爽目。盘心所绘五只蝙蝠,象征“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寓意吉祥,为典型的清代宫廷吉祥图案。
二、道光也有灵光一现的瓷器艺术品
大家常常看好“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他们大胆奢华的艺术表现,后人无法比肩,但是嘉庆和道光时期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皇家的节约,遏制不了画家的灵动和绘画技法。
此《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具有典型的嘉庆遗风,通体以娇黄色为地,鲜亮匀净,极见尊贵之感。

双耳为金彩夔龙式,简约小巧。装饰风格采取中国传统寓意和西洋纹饰相结合的手法,颈部上下各绘以蝙蝠,中间加以蟠桃佛手和金彩篆寿,借助西洋技法绘就的番莲纹共同构成“福寿双全”的吉祥寓意。
而腹部装饰四朵大西番莲纹,莲芯顶部托一蟠桃,寓意“献寿”。番莲纹之间再由俯立衔吊彩穗的红蝠串联,形成独立而相连的四个画面。纹饰中的吉祥元素皆以中国传统彩绘手法绘就,突出写实性,而其余各式洋花洋草则以西洋光暗技法表现,强调色彩过渡的处理,从而达到浓淡自然、立体感突出之效果。
洋彩瓷器自雍正晚期创烧以来深得乾嘉二帝的钟爱,风格以施彩富丽浓艳、纹饰繁缛而闻名,尽显御用器之奢靡。
道光皇帝以俭德著称,力戒奢华之色,曾对洋彩瓷器有排斥之举,曾于道光二年指示御窑厂今后不需要烧造洋彩瓷器,这些具有洋彩风格的瓷器,制作水准并不亚于洋彩的精工细作。
这件【道光蓝地粉彩花鸟诗文梅瓶】也是难得一件粉彩精品,器形规整、色彩妩媚,施釉均匀,画工绝伦,诗文书画俱佳,把农田乡野的牵牛花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对雀鸟展翅低飞,活灵活现的表现在寸尺之间,是道光时期特殊韵味的艺术佳品。

从官窑的器物来看,绘画水平决定了他们之间艺术的差别,瓷胎加工的水准也很重要,但是最终能够成为艺术品,其绘画风格和水准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品质。
从器型上看,道光的品种越来越少,做工也从规整趋向笨拙,如器物的外形线条折角处多显得板滞生硬,远不及雍正和乾隆时的秀美圆润。小文玩类仍在制作,但工艺己远不及前时考究,造型板滞,胎体厚实,轻薄的极少。
道光时烧制的青花名为“宣窑”、“宣青”,在《清档》中有所记载。从传世品来看,道光官窑仿宣德青花的制作,大多相去甚远,但是比较有自己特色的青花,如:这件【清道光青花松竹梅纹洗】发色鲜丽,绘画精细,实为道光一代青花精品。

洗呈椭圆形,撇口,弧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足墙饰一圈回纹,外底署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器所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骚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自喻。
三、道光的粉彩在困境中一枝独秀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
道光二十年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
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
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
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
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从传世品种看,道光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慎德堂款瓷器为道光一朝之名品,自晚清以来备受藏家推崇,许之衡着《饮流斋说瓷》:「慎德堂以三字直款者为可贵款,多系抹红色,亦间有描金色,若有题句者下有一印,作椭圆形篆‘道光’二字,慎德所以鼎鼎有名,盖其瓷质之白,彩画之精,固足颉颃御制也。」
陈浏《陶雅》称道:“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笔法工稳,以抹红为最多,亦有泥金者。”
慎德堂为圆明园九州岛岛清晏内的一组建筑,道光十年,道光皇帝择九洲清晏西部之清晖阁旁边原鱼池之地添建了五间三卷大寝宫,曰:慎德堂,次年落成之后,道光皇帝常年在此园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驾崩于此。
清宫旧藏《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

【清道光 粉彩杏林春燕图瓶】“慎德堂制”款
在瓷器的制作方面,道光的体现就是追求素雅清新,反感俗艳炫丽。
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内务府向九江关下发道光皇帝的谕旨:“九江关所进瓷器颜色、花样均属不佳,着寄信九江关监督,嗣后呈进磁器素色着仿古用粉窑、哥窑,及青花白地者、其彩色着用霁红色并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其洋彩及鼓出花样之件着无庸呈进。”
例如这件【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主题纹饰以白地为背景,诸彩色泽柔和清雅,一改乾嘉御瓷浓抹重彩之做法,属于符合道光皇帝审美的上佳之作。
此器署款为“慎德堂制”,慎德堂款瓷器的烧造始于道光十三年下半年,据内务府造办处清档记载:“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九日主事那隆阿太监张得兴来说,太监沈魁交金鱼苲草瓷渣斗样一件、外黄里白暗龙黄瓷盅样一件、青花白地瓷碗样一件。传旨:瓷渣斗一件着照此样,要黄瓷白里烧造六十件,内慎德堂制款三十件,俱要楷书字。钦此!”

【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双耳巧饰点蓝彩夔龙,简约而玲珑,口沿彩绘松石绿彩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以粉红彩为色地,前后对称绘画宝相花上承蝠纹,肩部与胫部均饰一道如意云头纹,为腹部主题纹饰的出现界定上下范围,一如手卷之绢边。
腹部白地彩绘九子嬉乐图,庭院之中诸童嬉戏于洞石、花树之间,红衣童子双手伸入鱼缸里摸鱼,神情愉悦,鱼缸极为写实,为青花缠枝莲纹缸,缸里三鱼游动。整幅画面以童子捉鱼为构图之中心,其余情景向两边展开:左侧一童坐地上,手把二柿,紧随一童持如意舞动,二者寓意事事如意。
右侧一童执莲花,一童扛戟,戟上挂着玉磬,二者寓意吉庆连连。其余四童,或是双手持笙,或是怀捧蟠桃,或是握金元宝,或是点放鞭炮,场面热闹非凡,童趣荡漾。另见庭院之中苍松遒劲,叠石秀润,极得佳韵,妆点得当,为画面之空间转换增色不少。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兼取成化、嘉靖二朝笔意,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九童之衣饰皆无重复,而且一衣之中色彩转换自如,竭尽画匠之能事。
所见衣褶线条细劲流畅,与色彩配搭相得益彰。所敷设彩料精妍,于莹润嫩白的胎釉映衬下,绚丽而不失含蓄,风格淡雅清逸,与乾隆上品者不分伯仲。其底施松石绿釉,极为匀净厚润,中心署“慎德堂制”四字楷款,笔道清劲,锋芒外现。
本品绘画风格清雅怡人,所施粉红色地为道光皇帝最喜欢的颜色。道光皇帝一生崇尚俭朴,力戒奢华之色。
四、道光的供器数量虽少,但保留了官窑的威仪
清代帝王多崇信藏传佛教,故此,宫中历代都会制作法器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纹样的器皿。
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八宝等,作为宫廷供器或专赐于藏教喇嘛的礼品。
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
觚原为商周时期的酒器,明清之际,发展成为佛前五供之一种。五供乃是一组佛龛供案上供奉祭祀之用品,由一香炉、二烛台和二花觚(瓶)组成。

【清道光浅绿地粉彩八宝纹五供】

此器内外施松石绿釉为地,上绘八宝、缠枝莲、蕉叶纹等,束腰处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
五件器物釉色和纹饰基本一致,皆以浅绿釉为地,主体装饰粉彩缠枝西番莲八宝纹,构图繁密,色彩绚烂。
其形制古朴,绘制精湛,釉彩浓淡相宜,纹饰寓意吉祥,构图疏密有致,富有立体感,富丽堂皇。由此可想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故此器诚为道光御瓷之难得佳品。

【清道光白地粉彩八吉祥贲巴壶】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与祖父辈相比,道光皇帝对密宗的信仰表现不甚明显,清前期君主与蒙藏地区的密切关系在道光朝日生间隙,特别在道光皇帝以俭治国的思想影响下,朝廷一反以往对藏传佛教高层笼络施恩的做法,缩减支持经费。
此品器造型别致,以乾隆器物为宗,通体白地粉彩,绘诸式吉祥图案。流底与壶身相接处以红彩绘成龙头形,点饰金彩。
纹饰繁复,以八吉祥图案为主,绘多种辅助纹饰。工致殊常,镂金错彩,鲜妍夺目,其釉极莹润,其色极妍丽。尽展道光彩瓷追求清新淡雅的一面,是为道光朝不可多得的宗教供器。
传世所见乾嘉时期贲巴壶多见各种色地之作,白地者至为稀罕,因白地与诸彩配搭清雅含蓄,符合道光皇帝追求彩瓷不得过艳的要求,故得到道光皇帝的认同而获准生产。

【清道光黄地粉彩缠枝莲八吉祥纹贲巴瓶】
贲巴瓶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法器,其中金质者更是确定达赖与班禅转世灵童程序的“金瓶掣签”制度的圣物,以瓷摹仿金属贲巴瓶,其尊贵静穆,式样沿袭乾隆朝之规制,口部绘缠枝花卉纹,颈部以红、黄、紫、蓝四种色彩交错装饰,腹部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器里及器底均施松石绿釉,绘工细致,彩釉厚润华美,制作异常考究。
色泽虽华丽而不俗艳,柔和自然,符合道光皇帝对彩瓷不得过艳的要求,展现清新淡雅的一面。道光时期,国库空虚,朝廷已无力供养青藏地区的密宗上层,一改以往尊崇、优遇的宗教政策,转而采取冷淡和疏远的态度,特别道光皇帝奉行俭德为上的治国策略,赏赐物品仅见区区十余项,与乾隆嘉庆时期赏赐叠稠,动辄上百件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五、出口瓷器获得发展
历史上,我国作为瓷器生产大国,在古丝绸之路上,从丝绸、到茶叶,再到瓷器,瓷器作为对外销售的最大最主要的大宗产品,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随着海禁的解除,外贸易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出现单边向双边、甚至多边发展的态势。
此时,大清政府为适应这一形势,在中国唯一可以互市的广州口岸,成立专业对外贸组织管理经营机构“十三行”,统筹销售各类对外销售产品。
不过,外国商人商业意识强,来到中国后,与我国交易瓷器、丝、茶等货,更倾向委托当地商行代行办理。其中,瓷器产品。
据刘子芬的《竹园陶广彩说》记载:“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西方商人)”

【清道光广彩描金开光人物花鸟纹狮耳花口瓶】

这就是我国广彩瓷最早的起源。可以说,它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当时对外政策、外销需求,以及广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极大关系。
综合观之,广彩瓷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上看,大约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清代初期,我国广东地区当地瓷业落后,瓷业对外订单最早在白瓷产地景德镇完成。随着外商需求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化,为节省成本,适应市场,原本设在景德镇的生产加工地不得不转场到广州。
但是这一转场,看似平常,对广东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大大地促进了当地瓷业的发展。
这时的广彩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广彩流的特色不太显着,甚至可以说,没有特色,仍在萌芽阶段。
2、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外来订单的增加,广州陶瓷加工商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他们开始寻找陶瓷材料的替代品。清乾隆、嘉庆时期,广州瓷业开始并使用了广州当地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州瓷业加工产品有了自己特色。此外,在器物画面装饰上,广州人除了参考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绘画工艺技术外,又结合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同时仿照西洋画法,长此以往,产品终于有别于景德镇,最终形成独具自己特色的的产品-----广东彩瓷。
3、清后期,我国瓷业整体生产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广彩瓷却不等不靠,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他们紧盯国际市场,利用西方瓷器生产叠代期(机器代手工),产品粗糙,生产成本高,市场缺之竞争力的特点,以内地瓷业生产技术作后盾,针对西方人需求,从纹饰、图案、设计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推广了广受他们喜爱的“织金彩瓷”,同时,从降低成本下手,推行原材料来源多样化,极大地增强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一系列措施,终于在清后期,特别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广彩瓷迎来了自已发展的高峰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五大洲四大洋世界上各个国家,成为中国大清陶瓷史一个特例,并记入史册。
4、广彩
是对我国广州地区釉上彩瓷工艺艺术品的简称,亦称"广东彩瓷"。它采用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再经烧制而成的陶瓷产品。
广彩瓷,构图紧密、色彩浓艳,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的感觉,史上又称"广州织金彩瓷”。

清道光广彩描金开光人物花鸟纹斗笠盘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以上是迄今为止,人们用诗的形式,给它最佳的赞誉。
六、从皇帝的审美看道光官窑的素雅
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对瓷器的制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恐怕只有中国的皇帝这样做,康熙、雍正、、乾隆都有对瓷器制作的严格要求,到了节俭的道光皇帝,对于瓷器造型和纹饰也有详细的要求和吩咐,这里也体现了皇帝自我的审美。
如「清代官窑瓷器史」第一卷64页记载了道光帝于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对当时所呈进瓷器有这样的批示:‘九江关所进瓷器颜色花样均属不佳,着寄信九江关监督,嗣后呈进瓷器素色着仿古用,粉窑,哥窑及青花白地者,其色彩着用红色。并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其洋彩及鼓出花样之件,着 无庸呈进’。
从这件御旨中,我们不难看出道光帝对色彩的偏好,对‘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的指示。事实上,道光五彩盘中的色彩配色其瓷绘色彩明亮,绘画精细,所绘色彩被严格控制在形象的勾勒线内。
另外,在翠绿彩中加入微量的粉质,这样自然淡化了翠绿和草绿明度对比,与蓝色,紫色和钒红形成统一中的对比。

【清道光米黄地粉彩花虫纹碗】

换言之,道光瓷器上的色彩搭配有理性的构思成份, 色彩有基调和色调安排。这应是在道光皇帝的御旨下发后,景德镇御窑应了道光的要求而为之。道光帝对花虫蝴蝶纹情有独钟,对设计的纹样更有具体的要求。
在道光十三年五月初一发往九江关的木碗盖瓷器样式有这样的要求:‘白地黑蝴蝶,其蝴蝶大的有一寸,小蝴蝶六七分’。这件【道光墨彩蝴蝶纹折腰盖碗】,完全符合‘其蝴蝶大的有一寸,小蝴蝶六七分’的尺寸要求。

【道光墨彩蝴蝶纹折腰盖碗】

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常配以诗句和说明。“无双谱”的新颖书画,此时尤为风行;乾隆时己有的天仙配、丰登年景、婴戏爆竹及葡萄等图案,此时也有较多的绘制。画面人物,多着清装,绘画的风格,深受当时仕女画家金廷标、费丹旭等人的影响。
乾隆、嘉庆以来士大夫阶层中所崛起的金石文物考据风气,对制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博古、印谱、故纸残卷等图案,随炎盛行起来,此时饮茶也成一种嗜好而风行于世,从精致和各式盖碗、茶壶、茶盘、茶托等大量传世茶具上,便可窥见一斑。传世较多的一类薄胎粉彩花口什锦盘、碗,绘有“西湖十景”与花卉等图案,制作精细,是道光朝典型的品种。
花虫纹是道光瓷器装饰的一大亮点。
这件【清道光粉彩花虫纹盘】,盘口直经13.8厘米,底足直经8.5厘米,高2.5厘米。

【清道光粉彩花虫紋盤】

以六组折枝花虫纹装饰盘面,纹饰图形和留白空间相得益彰。折枝梅花、竹、菊花、牡丹、蛐蛐等纹饰线条细腻,色彩优雅。底款为‘道光年制’篆书款。
另一件【道光束腰葵口描金蝴蝶花纹小盘】

【道光束腰葵口描金蝴蝶花纹小盘】

此盘造型端庄,胎体致密如玉,工艺复杂,画工精细。盘内绘蝴蝶花纹饰,色彩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和白互为补色,飞舞的蝴蝶有冲出蝶盘之感。金色被运用在蝴蝶翅及描金于葵口口沿处,更突显了此盘的富丽堂皇。盘的整体空间疏密错落有致,绘画感强。
此盘巧妙地采用粉质玻璃白在一整个蝴蝶纹上,这种施彩法在道光之前的瓷品中是绝少出现的。底款为〔道光年制〕钒红篆体。
七、早期嘉道不分,晚期明显苍白无力
古玩行业素有“嘉道不分”之说,意即嘉、道两朝制器的特点有许多相同之处,难以区分。
早期道光官窑瓷器胎质细腻,绘画精细,受西洋画绘画技法的影响在此也有体现。
以前时多见有贯耳瓶、赏瓶、花盆、鱼缸、盖罐、帽筒、花果形食盒等,亦流传甚广。特别是一些使用器具,基本保留了嘉庆官窑的气质。
如:【清道光粉彩花卉五蝠纹盘】

盘敞口、圈足。内壁口沿处以青花勾勒,盘心绘红彩五蝠图案。外壁绘粉彩四时折枝花卉纹,清新淡雅。
底书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红彩五蝠图案在清代中后期以来的瓷器中颇为常见。五只蝙蝠体态、位置各不相同,看似无意,但排列散而不乱,极具装饰效果,又有“洪福齐天”的吉祥寓意。
【清道光粉彩桃花纹大碗】犹如嘉庆粉彩的秀丽和完美。口微撇,深腹,圈足。

内外壁均施白釉,外壁粉彩花卉图寓意“万福万寿”和“夫荣妻贵”,体现了对人生的美好企求。
此碗碗口薄,圈足厚,这是嘉庆朝以后作品的特点。

【道光早期粉彩海水仙鹤高脚盘】

道光晚期粉彩四季花纹高脚碗

这两件道光高脚盘碗,分别是早期和晚清,从做工看早期嘉道不分,晚期和咸丰的风格相仿,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国力、财力在也维持不了乾隆时期的奢侈,瓷器开始走下坡路在所难免。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0:05 , Processed in 0.0099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