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周恩来不建议发表:这首词气势太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5:39: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周恩来不建议发表:这首词气势太大                                                                                 2024-07-24 11:36                                        发布于:天津市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素养极高的诗人。
其中我们熟知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名篇都是出自毛主席之手,这些诗句中或是表达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或是表达革命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寓意深远,传颂度高。
但是在几十年前,《沁园春.雪》准备发表的时候,却被周恩来总理劝下,说:“不建议发表,这首词气势太大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充分的表达了长征路上的艰辛和将士们的不易。
长征无疑是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过程中,牺牲了无数的战士老兵,但是留下来的都是军队中的精英,他们带着希望的火种,将革命的力量传递了下去。
1936年,毛主席带领着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在即将启程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一瞬间天地间一片苍茫,白雪皑皑遮住了连绵不断的高山,毛主席登高望远,看到了此情此景,心中从长征以来堆积的情绪瞬间爆发,于是《沁园春,雪》正式诞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饱含着主席对祖国万里河山的热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主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词的气势磅礴,对仗工整,是值得传颂的好词,不过当时时局动荡不安,主席并没有立刻将这篇巨作发表。

随着抗日战争以胜利告终,毛主席也接到了来自国民党的邀请,希望毛主席能够亲自来到重庆,共商中国和平大计。
国民党之所以要主动与我党提出谈判,首先是因为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内部还没有休整过来,不适宜开展内战,二来也是为了拖延时间做战略部署。
蒋介石是司马昭之心,他利用民众向往和平的心理,给毛主席设了一道“鸿门宴”。

如果不来,那就是对和平没有诚意,这极不利于民心的稳定和社会治安,但是去赴约,在重庆等待着毛主席的可能不单单只有蒋介石之流虚伪的笑脸。
为了国家的未来,毛主席还是决定亲自赴宴,揭开国民党和蒋介石虚伪的面纱。
周恩来总理负责照顾毛主席的人身安全,所有人都敬佩毛主席的勇气,但其实在毛主席心中,他早已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毛主席在走之前安排好了党内的一切事物,甚至暗中安排好了能够代替他和周恩来总理职位的人选,这些举动都让党内人意识到,这次宴会凶多吉少。
看着毛主席义无反顾的身影,无数人为之动容。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安全地抵达了重庆,在无数记者的见证之下,与蒋介石展开了谈判。

没有工作的闲暇时间,毛主席会应一些重庆友人和文人的邀请进行小聚,抛开在政治上的作为,毛主席的文学水平也是受到众人追捧的。
其中柳亚子先生也是毛主席的诗词爱好者,同样的,毛主席也非常欣赏柳亚子的作品,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柳亚子更是提出了希望主席能够赠送他一首诗词用来发表。
面对柳亚子的请求,毛主席仔细斟酌了一下,然后欣然地同意了。

在柳亚子看来,毛主席很有可能给他寄去《七律.长征》,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当他翻开毛主席寄来的手稿时,却发现是一个崭新的新篇——《沁园春.雪》。
柳亚子仔细地阅读了毛主席的诗歌,顿时被其中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拍案叫绝,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还为它填写了一首和词,充分的表达了柳亚子对于主席作品的歆慕之情。
周总理的智慧

柳亚子在欣赏之余也不忘将这首旷世奇词进行发表,他先是投稿到了《新华日报》,希望《新华日报》能够帮助发表。
本以为事情会进行的十分顺利,因为《新华日报》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负责刊登关于共产党的一些消息和文章,毛主席作为共产党的领袖,发表一篇文章应该不是难事。
但是文章递交到《新华日报》 编辑部,却被拒绝发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新华日报》当时主要是由周恩来总理在管理,周恩来总理之所以不肯发表这篇诗词,主要原因也是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周恩来同志既是党内的高层领导,又是毛主席的好朋友,对于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深有共鸣,作为一路看着红军成长起来,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战友,他比柳亚子更明白这诗词背后的内涵与寓意。
当时,周恩来总理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保护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人身安全。

为了这个任务,周恩来总理在工作中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现在的他们还处在国民党的势力范畴,如果贸然在影响力大的报纸上进行发表,可能会引来国民党的注意,更怕国民党会借着这首词来做文章,误导不明真相的民众,从而达到污蔑毛主席不好和平的险恶目的。
毛主席在重庆的工作本就是如履薄冰,想要对主席图谋不轨的大有人在。

周恩来总理要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小,即便在他的内心已经被《沁园春.雪》所打动,也要压制住内心的渴望,将诗篇先压下来,以后再做打算。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毛主席顺利地回到了延安后,警报危机才得以解除,毛主席的大作才得以发表面世。
最后一把星火

其实早在毛主席决定将这首词交给柳亚子的时候,就带有一定的目的。
柳亚子这类人代表的是两党之争的中间力量,将这首词送给柳亚子,就是在提醒他们要认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不要对他们存在丝毫幻想。
也是为之后的战争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在歌颂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不仅能够带动士气,还能够鼓舞人心。

在重庆一名编辑的辗转下,毛主席的诗词最终被刊登在了《新民报》的副刊,并且在报纸上大肆的赞扬毛主席所蕴含的文情和独特的风调。
诗词一经发表,立刻在重庆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传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群众这边欢欣鼓舞,赞不绝口,国民党那边却焦头烂额。
和周总理预料的一样,国民党内部早已经因为这一首词炸翻了锅,在蒋介石刚刚开始听到这首词时,其实眼中首先迸发出来的是欣赏之情。

蒋介石在从政参军之时也喜欢弄文舞墨,所以仅仅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蒋介石十分认同这首词的价值。
但是作出来的内容还是对他非常不利的,这让蒋介石不得不重视起来,他脸色一变,愤怒的大喊:“我看他就是想要称帝称王,野心勃勃,这是复辟,是倒退。”
我们当然知道毛主席的词义不是这样的内涵,但是蒋介石就是要扣上这样一顶“脏帽子”在毛主席头上,他立刻组织了一大批文人写文章,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批判毛主席,说毛主席的重庆之行根本不诚心,他就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其实蒋介石的担心不是毫无道理,站在他的立场上,虽然毛主席走了,但是毛主席的诗词留下了,虽然重庆还是国民党的地界,但是重庆的百姓已经对毛主席充满了崇敬之心。
虽然重庆还下着“雾”,但是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对“雪”的向往,这样长久下去,重庆很快就会被解放,这可不是蒋介石想要看到的结果。
同时,这也能看出毛主席的文学魅力确实是足够的,能够让一个城池都跟着被感染,可见力量之磅礴。

国民党的计划很快就开始实施,但是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非但没有将毛主席的诗词势头压下去,还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因为蒋介石所组织的文人们都只知道诋毁,恶意贬低毛主席的诗词,毫无根据地进行污蔑,吃相极其丑陋。
蒋介石顿时大发雷霆,怒斥麾下文人不争气。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国民党所发表的文章根本不忍卒读,相比之下,毛主席的境界可要比他们高得多。

这场无声的战争最终被毛主席碾压取胜,很快《沁园春,雪》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不久后,我们也获得了胜利,新中国就此诞生。
在这件事情中,不仅毛主席发挥了主要力量,周总理的智慧也令人钦佩,如果不是两人相互辅助,默契十足,也不会达到这样好的效果,泱泱中华能够有这两位伟人保驾护航,何愁无未来,何愁不富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6:08 , Processed in 0.0075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