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0年,齐白石误送毛泽东一幅“废画”,毛泽东:我就喜欢这一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20:3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0年,齐白石误送毛泽东一幅“废画”,毛泽东:我就喜欢这一幅                                                                                 2024-07-26 13:08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我国一代国画大师,他的艺术生命饱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却又有着墨与色的强烈对比。在他漫长而辉煌的艺术生涯中,他为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虽大器晚成却名扬全球,是被视作“国宝”“活化石”类的人物。
他27岁拜师学习书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他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日渐炉火纯青,此后便以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前夕,齐白石收到毛泽东亲笔信,邀请其参加政协会议,二人的交往也就此拉开序幕,为后人留下了段段佳话!
毛泽东见齐白石:该尊称一声老哥哟!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城后,齐白石就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邀请信,文案谦逊有礼,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老画家的尊崇之意。齐白石喜出望外,一次次展读信件,被毛泽东的真情实意深深打动着。
两人此前虽从未谋面,但齐白石却早在黎锦熙(毛泽东恩师)口中听说过这位聪明刻苦、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也十分信任毛泽东的人品和学识,对他印象极好。随着革命的成功,毛泽东的名字也家喻户晓,齐白石也对这位伟大的领导人更为钦佩和好奇。
初夏的一天,毛泽东派秘书亲自到齐白石家中予以问候,秘书详细地关心着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形,这让齐白石深受感动,对毛泽东而充满了感激之情。第二天齐白石就被毛泽东亲自派来的车接去了中南海。
齐白石虽大毛泽东29岁,但两人却侃侃而谈,聊得十分投缘。也许是因为两人是同乡,都是湖南湘潭县人,有共同话题,也或许是因为毛泽东也是一位惜画之人,兴趣相投吧,一下午的交谈,让齐白石有种“人逢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

两人在风和日丽的氛围中品茶、赏花,促膝长谈。一会畅叙着家乡情谊,一会又漫谈着天下大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掺着浓浓的家乡口音,让他们的交谈也显得更为诚挚且亲切。
光阴飞逝,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夕阳西下,晚霞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展现自己的色彩,被夜色笼罩的两人相谈甚欢,丝毫没有散场之意。毛泽东意犹未尽,便邀请齐白石留下来共进晚餐。
毛泽东特地将朱德请来一块用餐,考虑到老人的牙口可能不利落,还特地吩咐厨房将菜煮的软一些再端上来。席间,毛泽东一边帮齐白石夹菜,一边与其交谈:“您原名叫纯芝?”齐白石点头作答。
毛泽东笑着说道:“我原名叫润之,咱俩小名都叫‘阿之(芝)’,称得上是同名兄弟,我该尊称你一声老哥哟!”闻之,齐白石也笑了起来。紧接着,毛泽东又说道:“听说国内外有不少收藏家收藏了您的字画呢,我也是齐白石艺术的爱好者咧!”

这一番话给了齐白石极大的鼓舞,让他的创作热情也日益高涨了起来,他谦逊地笑了笑,心里却将这些话默默地记了下来。而后,毛泽东向齐白石提出希望他担任文史馆馆员的请求,齐白石十分高兴,端起酒杯连连喝了好几口葡萄酒,以此感谢毛泽东对他的深厚关怀。
回到家中的齐白石不断回味着与毛泽东的会见,他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不断地向家人分享着两人的见面过程:“毛主席的口音和我一样......毛主席还亲自给我夹菜......朱总司令还亲自送我上车......”
每每提起这件事,齐白石都十分感慨:“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日子,我见过很多有名望的人,但他却是最诚挚和蔼的一位,何况他还是国家领袖哩!”为了感谢毛泽东的知遇之恩,齐白石还精心准备了厚礼赠予毛泽东。

他从自己珍藏多年的国画中选出了一幅立轴作品《鹰》和一副对联赠予其,这两幅作品皆是齐白石的上乘佳作。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将自己珍藏多年视为传家宝的花岗岩端砚一并赠予,还亲自刻下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几天后,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上门拜访齐白石,齐白石向其提起自己赠予毛泽东字画之事。说到对联时,张伯驹发出惊叹:“此对联原本出自清代邓石如笔下,原句应是‘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而齐白石赠与毛泽东的后一句则为“云是鹤家乡”。
这一提醒,齐白石顿感心慌:毛泽东乃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发现自己赠予他的是一幅错字对联,这传出去岂不让人贻笑大方。张伯驹安慰着老人:“我认为齐先生这个‘云’改的比邓石如的‘天’好,何必拘于成格呢!主席见了说不定还会称赞你呢!”

而毛泽东对于这幅错字对联也并未表达任何意见,反倒对于齐白石的用心颇为感动,还给其送去一笔丰富的润笔费作为酬谢,齐白石的心情这才得以平静。而此后各大书家写此对联时,竟皆以齐白石的改动为准,反倒是原句的“天”却被人渐渐淡忘了。
齐白石与毛泽东“争画”
不久后,毛泽东再次宴请齐白石,还请了郭沫若作陪,一个伟大领袖,一个文坛巨匠,一个画坛宗师,三人谈诗论画饮酒,不亦乐乎。一阵寒暄过后,毛泽东端起酒杯,向齐白石赠礼一事予以感谢。
“请白老喝酒,感谢您为我制印。”紧接着毛泽东又举起酒杯:“这一杯,感谢你为我作画。”这可让齐白石有点纳闷,之前为感谢毛泽东的邀请他曾挑选了两方名贵的章料赠予其,并且亲自在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印”四字,托人送至中南海,但是这作画一说从何而来呢?

齐白石不解,发问:“我何时为主席作过画呢?”面对齐白石的疑惑,毛泽东淡淡一笑:“喝了酒您就晓得嘞!干!”齐白石虽不解,但还是与主席举杯。毛泽东不紧不慢的叫来秘书,笑吟吟的说道:“把画拿来,让齐老亲自验证验证!”
不一会儿,秘书拿来一幅画,将它挂在墙上。一副精心装裱的国画展现在眼前:一个郁郁葱葱的李子树上立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鸟,树下一头老牛正聚精会神地望着树上的鸟儿,别有一番韵味。
齐白石见到这幅画,顿感诧异,这幅画是他练笔的“废品”,许是在给毛泽东包印章的时候不小心将这一“废品”用上了,他没有想到的是主席竟然将这幅画裱了起来。

他顿时有些羞愧,站起身来就想把这幅画摘下来:“主席,怪我疏忽,这画可不能给您,您要是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重新给您画一幅好的送来。”毛泽东连连摆手,微笑着说道:“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
齐白石还是固执地想将画拿走,毛泽东不同意,还转头向郭沫若称赞起了这幅画:“诗人同志,您怎么看这幅精品呢?”郭沫若仔细欣赏着画作:“鸟儿们交头接耳,像是在诉说情话,老牛则出神地歪头倾听,一定是在偷听情话,画得好!”
毛泽东也微笑着附和:“你看这一笔,颇具气势,从牛头至牛尾一笔勾出,足见画功过人呐!”面对两人的一唱一和,齐白石更加羞愧:“主席您可别夸了,请让我把它带回去吧,不出三天,我定能给你画一幅新的......”

毛泽东还是不同意,齐白石急了:“主席再不应允,我可就抢了。”说着站起身来就要取画,郭沫若赶忙挡至画前:“白老这墨宝是送给我的,要取走应当问我!”齐白石不解:“送给你的?”郭沫若得意地一笑:“这画上可标着我的名字呢!”
这一发言让齐白石更加疑惑,郭沫若故作神秘地问道:“你这树上画了几只鸟呢?”“五只呀!”“书上画了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故意加重了“上”和“五”两个字,齐白石顿了顿忽然笑了起来,他捋了捋自己的长须:“尚武,原来是郭老的名号呢,您可真是诗人的头脑!”
说罢,齐白石还是坚决要收回此画,他扯起画,卷了两卷。“且慢!”毛泽东起身,大手一挥:“没看见画上标着本人的名字嘛!快快与我松手!”这下可让两位老人都有点发懵:“你的名字?”
齐白石展开画,倒退两步,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毛泽东笑道:“考古专家也考不出来吗?”见二人仍是一脸疑惑,毛泽东怡然自得地说道:“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呢?”“李子树呗!”“李子树画得如此茂盛——这不正是鄙人之名讳吗?”

郭沫若两手一拍:“妙哉妙哉,画上果然有主席的名讳!”见齐白石不明白,郭沫若向其解释了原由:当时红军在撤离延安时,主席曾说“离开者,得胜也。”后来,主席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离)李得胜,后来旗开得胜,主席也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齐白石也乐了:“如此说来,拙画还有点意思,那就劳驾二位在卷首上赐几个字如何?”郭沫若:“我听主席的。”毛泽东说道:“我听画家的。”齐白石喜笑颜开:“多谢多谢!”
齐白石将画铺至桌面,毛泽东拿起笔: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缓缓笑着,苏东坡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被主席改了两个字便成了称赞之语,郭沫若心里暗暗称赞,他提笔将陆游的句子改写了下来:画圣胸中常有诗。
齐白石笑容满面,佩服这两位诗人的才华:“二位大家如此夸赞白石,那我就把这画拿走啦!”主席爽朗地说道:“两位政治家斗不过一位艺术家呀!”话毕,三人纷纷大笑。

“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
毛泽东是一个惜才之人,他欣赏齐白石的才华,也十分喜欢齐白石的画,两人惺惺相惜,犹如知己。齐白石知道毛泽东喜欢自己的画,每年逢年过节,他都会精挑细选几件满意的作品送给毛泽东,以此来表达他对毛泽东的敬念之情。
1950年,他给毛泽东送去水墨画《芭蕉图》;1951年,他又以《松鹤旭日》歌颂共产党和毛泽东;1952年,齐白石又给毛泽东画了《梅花茶具图》;同年九月,为庆祝国庆三周年,他与其他画家联手创作赠与毛泽东一幅盖世杰作——《普天同庆》。

齐白石的心意令毛泽东十分感动,他还特地给齐白石致信以表达谢意。许多年来,齐白石的赠画从未间断,而收到礼物的毛泽东也会挑选一些食物或者别的物件回礼。除了礼尚往来之意,这也表达了毛泽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画家的尊敬。
几年下来,毛泽东成为了齐白石艺术品的收藏鉴赏家,先后收藏的齐白石书画篆刻作品达数十件之多,而这一幅幅画作也成了两人友谊最好的象征。
1953年,齐白石迎来九十大寿,在这可喜可贺的日子里,毛泽东也送上了他的祝贺: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咸菌,一对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支东北野山参,一架鹿茸。
齐白石拿着毛泽东的贺礼,激动地和子女们说到:“毛主席给我送这样的厚礼,真的是太看得起我了!”这一天,齐白石还荣获“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的称号。这无上的荣誉,让齐白石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而他也挥动着自己的画笔,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了更多优质的作品。

毛泽东对于齐白石的关心,除了书信往来,和逢年过节的回礼之外更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多次派秘书上门关心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条件,发现老人住的房子狭小还专门为其买了一座旧王府作为住宅,后来齐白石不习惯,便又申请住回了旧房子。
听说齐白石身体抱恙,毛泽东又让秘书亲自问候他的饮食起居和生活情况,本不乐意见客的齐白石听说是毛泽东派来的人,顿时兴奋了起来。他喃喃的与秘书交谈着:“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去中南海与主席照张像!”
毛泽东的真情实意也同样给齐白石带来了极大的创作动力。秘书走后,齐白石精神头也好了些,第二天一早,不仅能自己挪步到画室,还有了创作的精力。
他用手抚摸着儿子为他铺好的宣纸,努力辨别了纸的正反面之后,缓缓地拿起了笔。蘸了蘸洋红的墨水,信手在纸上挥洒了起来,不一会,斗大的牡丹花呈现在眼前,让人叹为观止。

紧接着,他又挥舞着墨笔,随心所欲的在纸上创作,放下墨笔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牡丹图》就这样呈现在了众人眼前,齐白石热烈的眼神里映照着那朵绚丽多彩的牡丹花,片刻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齐白石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可以活久一点,这样他就有机会看到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改天换日,有机会看到祖国的锦绣美景,有机会享受人们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有机会用自己余生的精力来回报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但是他没机会了。
岁月无情,齐白石先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每况愈下,而那幅《牡丹图》也成了齐老先生的绝笔之作。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离开了人世,1963年,齐白石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弥留之际,齐白石将自己毕生珍藏的字画、作品以及用过的东西全都赠予了毛泽东,征得家人的同意后,这些艺术珍品全都捐赠给了国家。
齐白石曾自诩:“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殊不知他所留下的艺术作品,全都是国家乃至世界都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5:58 , Processed in 0.0075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