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和护士谈论西方小说,孟锦云的话引毛主席大笑:不破不立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04:2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和护士谈论西方小说,孟锦云的话引毛主席大笑:不破不立嘛                                                       2024-07-22 12:08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图 | 孟锦云和毛主席
从1975年5月24日进入中南海,一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整整489天的时间,孟锦云始终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成为他老人家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
孟锦云进中南海,毛主席给了她十分“优厚”的待遇
孟锦云,194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
1960年,12岁的孟锦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空政文工团当舞蹈演员。
1963年4月,孟锦云幸运地和一批小学员一起来到中南海见习。
这天晚上,在一曲舞曲开始之后,毛主席在人群中发现了孟锦云,对她笑了笑。
孟锦云走到毛主席跟前,学着前面一位老同志的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做出一个邀请他老人家跳舞的动作。毛主席看出了她的慌乱,微笑着说:“小同志,别紧张,你的舞步不错嘛!”

图 | 孟锦云工作照
为了缓解孟锦云的紧张,毛主席和她聊起了天:“小同志,你是新来的?”
“我第一次来。”
“怪不得没见过你,叫什么名字呀?”
“孟锦云。”
“嗯”,毛主席点了点头,说:“这个名字好听,你跟孟夫子同姓,锦上添云比添花还美呢,你是哪里人呀?”
“湖北武汉。”
“噢,一湖之隔,还是我的半个小老乡呢!”说完,毛主席笑了起来。
谈话间,孟锦云也放松了许多。从那之后,孟锦云每次来中南海,和毛主席跳舞的时候,毛主席都会亲切地称她为“半个小老乡”。

图 | 毛主席在跳舞
后来,孟锦云被调出文工团,经历过一段坎坷的经历之后,在武汉一家军队医院做护士。
1975年5月24日,孟锦云有机会再次见到毛主席,她当面向毛主席讲述了自己过去8年的坎坷经历。
听了眼前这个小姑娘的讲述,毛主席很同情她的遭遇,当即决定把她留在身边工作,做自己的贴身秘书。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给了孟锦云十分“优厚”的待遇,特许她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住房不要钱,而这些钱都从毛主席那里出。
被安排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孟锦云除了负责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还兼管着读各种文件、报纸和处理来信的任务,毛主席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
当时,毛主席因为患了白内障的原因,看东西有些不清楚。

图 | 毛主席
一天,孟锦云穿了一条米黄色的裙子来到中南海,毛主席仔细打量了好一番,然后摇了摇头,说:“这个颜色不好看,你去做一条玫红色的裙子穿吧,算我送给你的。”
于是,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孟锦云高高兴兴地做了一条红色的裙子,一做好就穿起来给毛主席看。毛主席打量着,眼角露出了笑意,满意地说:“好看,我就喜欢这样的玫瑰红。”
这年夏天,孟锦云觉得头发有些长,便约了一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张玉凤出去剪头发。
临出发前,孟锦云特地去向毛主席征求了建议:“主席,我想出去剪个头发,您看理什么样子的好呢?”
毛主席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很认真地回答说:“我看剪个短头发就好嘛,前面有刘海,后面齐齐的头发,那种样子就很好看。”

图 | 毛主席
不过,虽然孟锦云征求了毛主席的意见,但是最后却并没有采纳。当时的姑娘们都流行烫头发,快要到理发店的时候,孟锦云和张玉凤临时改了主意,两个人都把头发给烫了。
两个姑娘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一见她们都烫了头,便有些“较真”地对她们说:“看看,你们就是不肯听我的话。”
其实,孟锦云当时心里对这件事还很困惑,为什么毛主席会对姑娘家的发式有研究呢?
与孟锦云不同,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她后来的一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解开了孟锦云心中的疑团。

图 | 毛主席和张玉凤
“主席在很多年前就喜欢这种发型,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张玉凤若有所思地说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孟锦云似乎想起了什么,她沉思了一会儿,说:“张姐,主席讲的是杨开慧的发型吧,主席可能是在怀念她。”
不过,对于“前面有刘海,后面齐齐的”这种发型的执着,究竟是不是因为杨开慧,毛主席本人并没有说过,但少女时期的杨开慧,以及做了母亲之后的杨开慧,确实始终保持着这样的发型。
杨开慧生前向来不喜欢拘泥于世俗,对于爱情、对于革命都是如此。孟锦云想,在毛主席的心里,杨开慧或许始终都定格在她20岁时的模样吧。想到这里,孟锦云对毛主席更加敬佩了。

图 | 杨开慧和毛主席的画像
毛主席喜欢用“孟夫子”这个名字称呼孟锦云,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有说有笑的。
一天,毛主席对孟锦云说:“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孟锦云把沙发椅向毛主席身边搬近了一些,随后,毛主席操着一口湖南话讲了起来。
“有这么一个人,他从自己的脖子上捏下一个虱子,但是又害怕别人嫌他脏,就赶忙把虱子扔到地下,说:‘我当是个虱子呢,原来不是个虱子。’这时,另一个人把虱子捡了起来,说:‘我当不是个虱子呢,原来是个虱子!’”
毛主席说的故事十分简单,可孟锦云听了却没什么感觉,她心中很是不解,瞪着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似的说道:“这个故事有什么意思?一点也不好听。”
毛主席看了看孟锦云,很有耐心地给她做了解释:“傻丫头,你怎么什么都不懂噢。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讲实话,讽刺那些虚伪的人真是可笑。”

图 | 毛主席
听了毛主席的话,孟锦云这才恍然大悟,突然觉得这些小故事真的很有意思,便又向毛主席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主席,您能不能再给我讲一个,看看我自己能不能猜出里面的意思。”
于是,毛主席又给孟锦云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和大臣来到一个寺庙,迎面是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见了便问大臣,说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回答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可是,当乾隆朝弥勒佛的侧面走了几步之后,回头一看,发现弥勒佛刚好又正对着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说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他笑?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图 | 乾隆画像
毛主席的故事刚讲完,孟锦云便在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是讲那个大臣会拍马屁。”
毛主席也跟着笑了起来,点头称赞说:“好嘛,你进步很快嘛,好聪明的傻丫头!”
毛主席特准孟锦云读自己的藏书,畅谈西方小说《红与黑》
孟锦云来了之后,毛主席特别批准她,想看什么书都可以通过图书管理员小周,然后从自己的藏书中借阅。这样一来,孟锦云在毛主席那里读了很多书,知识和眼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毛主席喜欢读书,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尤为喜爱,而且还多次建议别人也读读这部西方小说。

图 | 《红与黑》
一天,孟锦云值班的时候,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将《红楼梦》和《红与黑》两本书放在一起,有些戏谑地说:“真是无巧不成书,两本书名的第一个字都是‘红’,可见东西方都是有‘红学’的嘛。”
说完,毛主席又要孟锦云谈谈她对《红与黑》这本书的看法。
孟锦云大大方方地说了起来:“我看于连是个胆大包天、无事生非的坏蛋,不值得一点点同情。他这个人不仅不安于职守,还整天地想入非非,无耻勾引市长夫人,破坏别人的幸福家庭……”
孟锦云一气呵成,数落了书中于连这个主人公的很多不是。
毛主席耐心地听她讲完,然后慢慢地说起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你说于连胆大包天,但是我不这么看,他这个人是有些胆大,但还没有大到包天的程度。你看他摸夫人的手,只敢在小桌底下,还是在夜晚没有人看见的时候,这点胆子怎么能称得上是包天呢,他到夫人房间里去,也是紧张得很哪。”

图 | 于连剧照
说完,毛主席顿了顿,又继续说:“就算于连胆大包天,我看也不是什么坏事嘛,男子汉有点胆量总比胆小如鼠的好,我看那夫人是欣赏他这个胆量的。”
看过《红与黑》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有相同的看法,作品中的德·瑞那夫人确实对于连身上的这点算不得“包天”的胆量是比较欣赏的。
可孟锦云还是不太认同毛主席的观点,有些不解地问:“那么,你是说于连是个大好人了?”
紧接着,毛主席用辩证的观点展开了论述:关于于连是否是个大坏蛋这个问题,主要要看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
毛主席喝了一口水,继续分析道:“你刚才说于连不值得一点同情?可我多少还是有点同情他的。你看他多可怜,想说什么吞吞吐吐不敢全说出来,想做什么也躲躲闪闪不敢全做,这还不可怜吗?他确实不安职守,可那职守和感情不是一回事,人是有理智的动物,更是有感情的动物,为了感情影响了他那职守,我看也无足深怪嘛。”
说完,毛主席转向孟锦云,问道:“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那也不能光凭感情用事啊”,孟锦云还是不太理解。

图 | 孟锦云(左)
“感情的力量有时是不可战胜的,你说于连想入非非,可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责就是思考,你让他不想,除非他是个傻子。于连是个知识分子,脑子好使得很,怎么可能不想?孰是孰非,很难说呀。”
毛主席看看孟锦云,又继续说:“你还说于连破坏了别人的幸福家庭,这帽子扣的好大呀,真的幸福家庭是破坏不了的,破坏得了的,可见不幸福。那个家庭是有压迫的,当然就有反抗,我看于连是个帮助夫人进行反抗的解放者。”
紧接着,毛主席又详细分析了当时西方的社会状况,他告诉孟锦云,在19世纪的西方家庭里,很多家庭内部都有残忍和虚伪的成分,还谈到了他们的一种舞会,那是一种参加的人都要戴着假面具跳舞的舞会。

图 | 假面舞会的场景
毛主席说:“我看他们除了在舞会上跳,在家里和社会上也会戴个假面具跳。久而久之,因为大家都这样跳,习惯成自然了,看的人和跳的人都觉得自然,谁都见怪不怪了。因为大家都这么看,都这么觉得。所以反的变成了正的,正的又成了反的,错的成了对的,对的往往又成了错的。”
说着,毛主席又联系到了《红楼梦》:“人们经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看这话也不能绝对地看,有时也可能是旁观者迷当事者清,因为他深受其害嘛。过去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会享福,说大观园里有那么多丫头、小姐,为什么一定非要林妹妹不可?其实这也是旁观者迷呀,所以旁观者不一定就清,这要看你怎么观。我看,要慢慢观,要多观几个面,不然观不对的话,不但要迷,有的还执迷不悟,这样的人还不少呢。”

图 | 《红楼梦》剧照
说着,毛主席轻轻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说:“说到家庭,我看东西方加在一起真正幸福的也不多,其实大部分都是凑凑合合地过,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凑合起来的,真正独立自主选择和建立的并不多。他们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都要说几句话,但这几句话可不是仅供参考,你能不听?建立家庭时要将就,过起来就难免要凑合,虽然从表面上看很平静、热闹,但内里谁能说得清呢?越大的家庭,它的矛盾和派系就越多,对外越需要掩盖和装门面。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那《红与黑》里写的也不过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有代表性的。”
孟锦云似懂非懂,又问道:“那于连把人家的家庭搅得四分五裂的总不好吧?”
毛主席听了这话,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讲出了那句说过不止一次的话:“不破不立嘛!”
孟锦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反驳说:“于连到处钻营,一心往上爬,简直不择手段,不像个男子汉,不像个堂堂正正的人。”

图 | 孟锦云(左)
毛主席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严肃起来:“那照你的看法,只要是男子汉,是堂堂正正的人,就都不应该往上爬,而应该往下爬。我不同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式。”
毛主席认为,“爬”是动物的一种动作,狗和猴子才爬,人可以走,可以跑,但有时也要手脚并用地爬一下,比如爬山。人偶尔爬一下可以,但不能一生总在爬,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爬,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爬个不停,难免让人怀疑你究竟是不是人。
随后,话题又转到了于连的身上,毛主席说:“但是对于于连这个人,还要应该分析一下,因为他眼前没有路,都是崖。可是他要的东西又都在崖上头,看得见够不着,他不能走,不能跑,所以只好爬,拼命爬,直到从崖上摔下来,粉身碎骨。”

图 |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说到这里,毛主席突然问孟锦云:“孟夫子啊,你说如果于连是个有权有势的人,而那个夫人又是个穷人家的女仆,那时结果将会是怎么样的?”
孟锦云怔了好一会儿,回答说:“那就好办了,于连就要这个女仆呗。”
毛主席神情变得略微凝重,缓缓说道:“有钱有势就可以得到一切,可那夫人没有这样的权势。于连虽然失败了,但他的雄心勃勃是值得赞扬的。说到底,还是阶级的压迫,是阶级的较量。”
孟锦云看着毛主席,似乎仍旧不是太懂,但似乎又懂得了什么……
1976年9月9日0时,毛主席停止了呼吸,心脏也跟着停止了跳动。
毛主席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孟锦云说的:“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毛主席去世后,孟锦云把他老人家最后换下来的衣服叠得很平整,放在了床头的小柜子里。
她把毛主席用过的铅笔轻轻地拿起来,又轻轻地放下,依旧放在小桌子上,不知怎的,视线突然变得模糊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4:55 , Processed in 0.0079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