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商隐思念妻子的千古情诗,少时不懂其中意,读懂已是泪满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04:27: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商隐思念妻子的千古情诗,少时不懂其中意,读懂已是泪满襟                                                         

2022-03-13 06:49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的问自己,不知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袅袅的歌声,带着冬的寒沁凄然的飘入耳际,让心灵为之一振。
歌者的归乡之日,抑或指日可待,抑或遥遥无期,抑或大约在冬季,因为隆冬之后便是相聚的春天。但是,这归期谁又能说得清楚呢?乡愁注定是一场无解的相思。
世人的乡愁何其多?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北石的乡愁是牵着风筝的线。
而李商隐的乡愁却是浓浓的思念与深深的无奈,恰似一坛愈炼愈纯厚的老酒,饮时浓香味远,醒时怅惘若失。
于是,李商隐把他的乡愁与失意,一半给了巴山的夜雨,一半给了灵性的文字。正如他的美篇《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意境令人心碎:
你问"我"何时归家,然而,归家的日子确实难以确定啊。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一天我们相聚了,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之下,共剪烛花,互诉衷肠,我会告诉你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有多美好啊!

李商隐,晚唐璀璨的明星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擅长诗歌创作,是唐朝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无论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荷叶生时春恨生,荷时枯时秋恨成"等等,都是缠绵凄美、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深受世人喜爱。
《夜雨寄北》也不例外,同样精彩,它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王氏的家书。虽然语言朴实,未加修饰,也不华丽,遣词也不高明,却是一唱三叹、深情款款,让人充满遐想;既含蓄隽永,又余味无穷。
还有,世间流传的"巴山夜雨"、"剪烛西窗"即源于此诗。她撩拨世人心弦的无非是那份浓烈而又化不开的思念,以及诗人官场宦海的失意,也难怪能让世人爱了近千年。
此诗作于851年,那时的李商隐39岁,身居遥远异乡的巴蜀之地,是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据说在入幕府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故,更因此,如今再读此诗,更让此诗增添了无限的悲情色彩。让我们来品一品。

标题"夜雨"一词就奠定了该诗思念之愁的感情基调,"寄北"一词更是将诗人思乡的愁思遥寄给了远在长安的妻子,意在向妻子娓娓倾诉自己的那份乡愁和无奈。
诗的首句,诗人以妻子的角度开篇,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起伏,新颖别致。不难猜测,诗人曾收到过妻子盼归的书信,鉴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归家愿望。平常朴实的语言增添了家书的魅力,家书不就是这样温馨朴素的吗?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借巴山夜雨之情景,将羁旅飘泊之愁和不得归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可谓开篇惊艳了。千百年来,这句诗更是成为大众归家不得的心境写照。

诗的次句,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腹愁怨的中年诗人。那涨满池塘的不是秋水,分明是诗人满溢的愁思。秋山夜雨,穿林打叶,淅淅沥沥,窸窸窣窣,不停歇的动感之声及山居的清寒之境,不能不唤起诗人的千般愁绪和万般无奈。
自古以来,秋雨之于诗人,几乎就是"愁"的象征,李清照的愁是清婉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陶澹人的愁是浓烈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而李商隐的"愁"却是别具一格的羁旅之苦和离别之绪。
诗的最后两句,时间和空间发生转换。时间定格在重逢之时,空间转换到家里西窗。既然有家不得归,那便把满腹的寂寞思念寄托在将来吧,思念总能随心飞回故里吧。那时重返故里,西楼西窗,共剪烛花,窃窃私语,你侬我侬,聊不完的巴山夜雨,言不尽的重逢喜悦,美好得令人神往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古诗词中的"西楼"、"西窗"等除了表示方位外,更是相思哀怨的凄美爱情象征。比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诗人们用词都非常讲究。
此诗还让我想起杜甫写给妻子的《月夜》诗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想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同样以妻子角度开篇,身居异地,企盼重逢,盼而不得,遥寄想象。只是,前者的想象是剪烛西窗,后者的想象是共看鄜州月。但不管形式如何,我们都能看到诗人情真意切的满满思念。
少时读《夜雨寄北》感受不深,如今读之,看到的更多是中年人的无奈。谁愿意离开妻儿的温暖远走异地,除非他还有建功立业的仕途宏愿,李商隐正是如此。
然而,四年的四川幕府生活,却丝毫未能改变他的现状,他大多时间里都是郁郁寡欢的。梓幕生活的平淡稳定,更让李商隐心志淡泊,无心追求仕途了。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哀莫大于心死。
如今,我们对李商隐的万千感慨和由衷喜爱,不仅是因他的政治钝感力和充满争议的人生,更是因他的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深情瑰丽的诗篇。李商隐的这首诗,你喜欢吗?一起讨论吧。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20:31 , Processed in 0.0078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