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皇帝如何避暑?避暑山庄、各地行宫,竟然还有风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06:21: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朝皇帝如何避暑?避暑山庄、各地行宫,竟然还有风扇!                                                         

2022-07-26 08:00                                       

              最近全国各地持续高温,人们饱受炎热之苦。在这炎炎夏日,大家最爱做的事就是躲在空调房里吃冷饮。
有人会问,现代人在高温天气可以吹空调,那么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
太遥远得古代因为缺乏实物和文献记载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距离我们最近清朝因为有大量的实物和丰富的文献记载,所以我们对清朝人是如何过消暑的却知道的十分清楚。
本文就说说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由于群山环绕,树木葱翠,雨量集中,在加上众多的河流湖泊,所以这里夏季凉爽,基本上无炎热期。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出喜峰口赴木兰围场行围,回京途中在喀喇河屯行宫附近的武烈河河谷发现一处风景“蔚然深秀”且“旧无人居墓庐”的地区,决定在此建立新的行宫,即后来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为“避暑山庄”,并题写其匾额。后又历经雍正和乾隆两代,费时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
乾隆时期避暑山庄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山庄内轩廊环绕,山池错落,河泉潺潺,密林幽静,如人间仙境一般,是清代皇帝绝佳的避暑场所。

避暑山庄修成之后,成为清朝皇帝的夏宫。每当夏日来临,北京酷暑难耐的时候,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来此住上几个月。避暑山庄成了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
随行的有大批官员、官兵、侍卫等,有的携带家属。避暑山庄行宫外建立了许多集市,酒楼、旅店等,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承德府。
北京的行宫:畅春园、圆明园、西苑和南苑等。 满洲人入关后,非常不适应关内的夏季。
因为满洲人生活在东北,所以每到夏季无不热的叫苦连天。
清朝皇帝在夏季除了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去消夏之外,在北京周围也建立了几个小行宫来避暑。
相对于紫禁城,清朝皇帝在夏季更喜欢在居住在林泉茂盛之地居住,如北京西苑(中南海和北海公园)和南苑。
康熙帝即位后多次南巡,对江南景致十分怀念,所以在北京西郊修建了江南风格的园林式行宫畅春园和澄心园。
畅春园建成之后,康熙帝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于园内清溪书屋。

雍正即位后,他长期在圆明园居住。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在古代为水泊密布,草木繁盛之地,气候比紫禁城凉爽的多。
圆明园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供清帝盛夏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与长春园,绮春园合称为“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的盛誉。

乾隆夏天也不喜欢居住在紫禁城。
他曾写诗:“视朝虽常例,有如爱礼羊。避热而弗行,是即怠之方。
怠则吾岂敢,长年益自蘉。都城烟火多,紫禁围红墙。
固皆足致炎,未若园居良。园居且为愧,暂热賡何伤?
熏风来殿阁,亦自生微凉。近政抚兰亭,即景玩词芳。”
他认为紫禁城的红色围墙是导致紫禁城炎热的原因之一。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因为红色属于深色,非常吸热,而且人看到红色会感到兴奋甚至心烦意乱,让心情静不下来。
清朝入主中原后定都北京,相继在北京周边建立行宫,其中就有南苑。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河流密布,植被茂盛,成为北京最大的猎场。
明朝在这里有两处提督衙门,清朝将其改建为行宫(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并继续扩建。
南苑一部分作为操兵练武之所,清帝多次在此校阅八旗军队。 苑内多獐子、野兔、麋麂(四不象),并圈养老虎,作为狩猎之用。
《帝京景物略》记载:“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四达为门,庶类蕃殖,鹿、獐、雉、兔,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

各种降温设备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避暑的行宫之外,清朝的皇宫或者行宫之中还有许多避暑的设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1. 堂帘
堂帘是廊檐每间按面积尺寸制作的大竹帘。
北京的天气在夏季,早晨和夜晚比较凉爽,所以皇宫里的屋子在早晨九点左右就把堂帘放下来,阻挡外面的热气,让屋内保持凉爽。
到了下午六点钟太阳西下之后,再把堂帘卷起来,让凉风吹进屋子里。
2. 冰桶
冰桶最外面是木制,里面是锡制,并有铜箍箍住桶身,桶高一尺五寸,有二尺见方,最下面还有一尺高的木座,上面还有带着透空钱式的木盖。
明清时期,在皇城内北海东墙外有“御用监”冰窖,冬天存储冰块。夏天时,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放到冰桶中,移入室内,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3. 风扇
是的,清朝皇帝避暑会用到风扇。
当然,这种风扇不是电风扇,而是手转和拉绳的两种风扇,也有使用发条的。在故宫藏品中就有这种风扇,上弦后开始自动旋转扇风。但当时这种风扇风力不大,聊胜于无。

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载:“雍正二年(1724)五月二十五日,郎中保德奉旨:着做风扇一座,钦此。于五月二十九日做得楠木架铁信风扇一架,上安小羽扇六把。郎中保德呈进讫。
奉旨:再做一份,架子矮着些,安大些的羽扇。再将葵黄纱风扇,做一份。钦此。于六月初六日做得紫檀木架、玛尼顶(玛尼是能转动的圆形佛教法器)大羽毛扇一份、葵黄纱扇一份。郎中保德呈进讫。
奉旨:葵黄纱扇做的好,照样再做二份。将蓝色绫风扇亦做二份。钦此。于六月十七日、十九日做得。呈进讫。六月初九日,总管太监张起麟、奏事太监刘玉。
奉旨:尔等做的风扇甚好,朕想人在屋内推扇,天气暑热,气味不好。不如将后檐墙拆开,绳子从床下透出墙外转动做一架,照墙洞大小做木板一块,以备天冷堵塞。俟保德收拾东暖阁(指的是养心殿东暖阁)之日再拆墙砖。再做一架放在西暖阁门北边,绳子从槅断门内透出。钦此。于七月初五做得拉绳风扇二架,总管张起麟进呈讫。”
4.防暑药
炎炎夏日,即使在各种避暑胜地和采取了各种避暑措施之外,也难免会中暑,所以清朝皇宫之中会提前预备一些防暑药。
在每年端午节前,造办处“锭子药作”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主要有:紫金锭、蟾酥锭、离宫锭、盐水锭、避暑香珠、大黄扇器等等。
到了夏季,可以将这些避暑药放到随身携带的荷包或者香袋之中,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避暑药外,还有一些避暑香珠。它是一串经过艺术加工的手串,不放在荷包中,而是挂在衣衫上。
大黄扇器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扇坠,挂在扇柄下面的。
这类避暑不仅在宫中用,皇帝也经常将这些避暑药赏赐给文武官员,众人都以能得到此项赏赐为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30 , Processed in 0.0081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