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05:31: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谈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2022-07-27 16:43                                       

    明代天启、崇祯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民窑瓷业规模迅速得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瓷器仍保持外销旺势,据澳尔克编着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02年至1682年明末清初的80年间,仅荷兰人运输中国瓷器达1600万件以上。

在日本、欧洲各国、美国等收藏较多该时期的青花瓷器。出口的瓷器,有官窑产品,也有民窑的产品。大部分品种都是深受欢迎的青花瓷器,也有釉上红、绿、黑三彩瓷,可以说中国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大量行销全世界。下面就来说说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定方法。

天启崇祯的青花瓷特点: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色泽大多青中泛灰,无青翠之感。惟到了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_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两圈暗刻花的图案,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青花不亮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黄之色显现,但此时在青花上尚未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黄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而水印指捺纹则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黄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但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明崇祯 青花人物纹缸
崇祯时期青花瓷器品种明显减少,主要以花觚、香炉、烛台、净水盂等供品居多;

明崇祯 青花人物花觚
青花瓷日常生活用器有:葫芦瓶、压手杯、茶盏、象腿瓶、筒瓶、六方罐、八方罐、莲子盖罐等

明崇祯 青花葫芦瓶
还有碗、盘、壶、洗、盂、钵、炉、缸、尊、笔筒、笔杆、砚台等,其中茶具、盘类、餐具多销往日本。

明崇祯 青花洗象纹笔筒
庙宇用器有:花觚、烛台、钵式炉、筒式炉、净水碗等。

明崇祯 青花罗汉纹香炉
明代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特征和鉴定方法

官窑器物较少,多系民窑烧造。天启青花色泽有鲜艳明快的,也有蓝中泛灰程度较大的一类,工艺与明早期相比则明显粗糙,纹饰以涂染手法绘出,有泛蓝黑或灰色者,同时出现浓淡混水,层次分明,色泽葱翠的为向清代色泽过渡的清新色调。造型有梅瓶、炉、罐、壶、缸、花觚、净水碗、盘、碗、杯等。

胎体一般多厚重,质粗松与坚致者并存。其精细作品,胎薄体轻,轻描绘画,细柔如宋画白描,为历代少有之妙笔,如书“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画八仙人物的龙钮钟和官窑款绘松竹纹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绘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万历时的繁密风格,纹饰广泛,既有人物故事如达摩、罗汉,又有动物如虎、牛、芦雁、鱼、虾,也有大写意山水,具有豪放夸张的写意画特点。日本陶瓷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之为“古染付”,属于外销商品,确有日本陶瓷风格。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
明崇祯苏武李陵故事图盖罐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明崇祯 青花竹林七贤图盖盒

明崇祯 青花竹林七贤图盖盒

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纹饰多富寓意。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传统题材有:云龙纹、凤鸟纹、凤穿花纹、麒麟纹、狮子牡丹纹、蟠螭纹、虎纹、牛纹、马纹、鹤纹、鱼纹、兔纹、松鹿蜂猴纹、鱼藻纹、鸳鸯莲花纹、松竹梅纹、葡萄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婴戏纹、罗汉纹、刀马人物纹、福山寿海纹、灵芝托宝纹、结带绣球纹、八仙、垂柳、月影、博古等。
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是崇祯时的特征之一。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
明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括号云以单独括号绘画得最多,亦有二至三个括号之间组合变化,而未见康熙中晚期流云连绵不断的变化形式。此时云气纹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是在圆形器连环绘制上用于连接一个画片的两端,使画片消失在云气仙境之中,从而在结构上使得画片连贯。
康熙中晚期,此种功能渐渐被洞石芭蕉纹所取代,以实体代替云气区分画片主次结构,使得康熙中晚期器画片立意更为现实,而少了一份飘逸。
云气纹的另一个作用,是在画片表现神仙人物时,往往伴有云气,此时云纹兼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功能,其画法仍然是括号云纹之组合。
明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崇祯时期的远山,往往高耸陡峭,颇有仙山峭壁之感,消失于云气里,远山越陡峭,越有明代之风,山形陡峭至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见到。
明崇祯 青花人物出行图瓶

崇祯时期青花细料器上反复出现的主题纹样,具有重要的断代价值。一卷不勾叶纹的细嫩芭蕉芯总是欣欣向荣地从茂盛的蕉叶中穿出,蕉叶中茎留白;
明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葫芦瓶

长在山石边的叶片下垂的小阔叶灌木用“夹叶法”的树叶画法;同样攀附在石边的小圆聚叶丛轮廓清晰,象鱼卵,由卵膜保护着的一窝油球;还有一种叶片则呈针装,以“介”字形分布,称“介字点”;
明崇祯 青花岁寒三友镶银口瓶

人物画主人公大官人以四分之三左侧脸面对观众,“一”字细眼,“L”形鼻子,八字须盖嘴,也有配角蓄山羊胡子的;绸琴衣、绸门帘、官人花稠衣上的纹样从“菊花点”、“梅花点”发展而来;隔扇门有“万字花棂”作格心,中绦环板饰如意花纹。
明崇祯 青花十八罗汉图笔筒

崇祯时正面龙的形象披头散发,老态龙钟。
明崇祯 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

崇祯青花用料讲究,采用石子青,锻炼法提纯,使青料的品质大为提高,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这种蓝超越了历代的前朝,因为烧制的方法也很考究。
明崇祯 青花高士图笔筒

不过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明崇祯 青花人物碗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器形多不工整,圈足一般较矮,底足多见旋削跳刀痕,并有粘砂。但官窑和民窑精品仍很规整,器足高深,足际露胎较多,修整平齐或滚圆;这种足式一直延续到清初。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为细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纹。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

崇祯青花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有光亮与不光亮两种釉面,光亮的呈亮青色,但比万历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盛行在器物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即酱釉口)。
明崇祯青花双龙戏珠纹梅瓶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大约在崇祯十年以后至清顺治十四年以前,有以隶体书写干支年款或题字的;也有随意书写“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伪托款的。
有大量的吉语款、堂名款、斋名款,变体篆文和窗格式铭文也常见。另外偶见隶体书写题字。

吉语题铭内容有:“福”、“寿”、“善”、“贵”、“雅”、“富贵佳器”、“上品佳器”、“玉堂佳器”等。斋堂款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还有大量的吉语款、堂名款、斋名款,变体篆文和窗格式铭文也常见。另外偶见隶体书写题字。
吉语题铭内容有:福、寿、善、贵、雅、富贵佳器、上品佳器、玉堂佳器等。斋堂款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仿写款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规整。仿永乐款瓷器,见有青花楷书“永乐年制’款的《赤壁赋》诗文碗。仿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青花底款。围以双重圆圈,同式的“大明宣德年造”款较少见。
天启崇祯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1、天启除个别官窑外,所见大多为民窑器。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胎釉制作较粗,釉发青灰。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盘、碗之类器底部分填砂粘着部分明显。釉底器足切削整齐,露胎部分较多,有的胎釉之际并无棕黄色调。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崇祯时,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也有较鲜亮明快或类似天启时谈描色泽。
5、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亦有表现。此时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万历后朝常出现窗格纹。青花器有的有指捺水印纹。盘类外壁往往有以五个青花小点并淡红彩组成的变形花朵为装饰,往往在一个盘上有三朵这种变形花朵。
6、盘类器有的器底有点疵,或跳刀痕明显,并有烧裂痕。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圆滑齐整,胎体裸露部分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提供了依据。
7、天启器物款识少。一般写于器底。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在青花及彩瓷器上已出现题词。 从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写的“宣德”、 “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2:24 , Processed in 0.0087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