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在花间语,鸟欲向天鸣——冯泊花鸟赏析 艺周刊 2017-11-15 20:13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05:4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愚石
曾经专门为冯泊先生写过画评《天地间的独立行走》,并且极尽笔墨诠释画家内心世界的完美与丰富、灵魂的独立与高傲,以及其笔下气象成千、变幻无穷的艺术激情和笔墨表现。几年过去,冯泊先生画风日渐稳定而臻于精到,其在花鸟世界中的独特发现和另类表达,让其作品的艺术指向和表现手段,具有了诗性、禅意和镌刻着个人印记的形象标签。

冯泊,生于1968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写意画协会理事,天水市人大代表,秦州区人大代表,天水市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秦州区美协副主席。
曾在全国“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展”,“第五届青年中国画展”,“首届现代工笔画展”,“2008造型艺术展”,“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屋”等全国美展中入选、获奖三十余次。

冯泊作品
笔墨语言的夸张性切割,强化了审美视觉的冲突违合,画面的震撼力由此而生。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花欲言、鸟欲语”向来被公认为花鸟画的最高标准。但在我看来,任何艺术样式生命力的延续与继承,更多应该揭示人与自然万物的审美关系,以此作为艺术家抒发自我情感,表达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怀,间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时代精神,以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由此而观,冯泊先生便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画家,他超越花鸟画的传统立意,在真实描绘客观对象、能够体现花鸟的生命力及各不相同生命特征的基础上,极力发现和挖掘笔墨语言的另类表现,动与静的对立、黑与白的冲突、色彩与虚幻的相峙而生,冯泊总是在寻找最具有夸张性的表现效果和艺术尺度。

冯泊作品
冯泊为自己的花鸟画设置了厚重的生命背景和阔远的人文气象,并以此反衬花鸟的生命灵性。无论是其水墨花鸟还是工笔花鸟,他都为鹊鸟们设定了极为宏大的生命场景。在其代表作品《临风》中,峭立的山石、静深的水潭、凝固的积雪、孤高的清月以及微风中飘荡着的轻霜薄凉,成为鹊鸟们私语轻吟的生命田园,传达着不畏严寒、独立于天地苍穹之间的精神趋向,而这正是作家精神品格与灵魂追求的艺术表达。在其另一幅作品《北方十月》中,画家冯泊故意取铺张陈叙那些被雪覆盖的乱石、无言轻流的细水以及向上伸展的干枯虬枝,为结队而行的鹊鸟提供了灵魂寻找的艺术衬托。在这幅作品中,鹊鸟行走的背景被刻意夸大和着意渲染,鹊鸟只占据了画面空间的极少部分,由此造成了笔墨语言的夸张性对立,使画面具有了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

冯泊作品
精神与灵魂表现的繁复与叠韵,画面语言的精致与独到,无一不体现出冯泊花鸟画价值纬度的向真、向善、向美。冯泊笔下的鹊鸟具有独立思考的头颅,这是冯泊花鸟画的艺术独到。他对传统进行颠覆和有节度的破立,用不同姿态和神情,描摹出或居于旷野、或隐于闹市、或瑟缩于阳光之下的花鸟世界。而这些,恰是画家眼中的世界,无论诗意栖息还是奔走苦渡,都是命运与世界的一隅。而画笔之下、色彩之外,都是向天而歌的灵魂呼喊。正因为如此,冯泊笔下的鸟不言不语,似乎总是在思考着什么。他命之以《幽篁鸣禽》的画作,孤独的鹊鸟是沉默无言的,它注视青竹的目光似乎如一位看透世事的哲人,淡然静定。或者它已经不会歌唱,那些求偶的动听鸣叫,早已经被它尘封于喑哑的歌喉。

冯泊作品
在冯泊先生的另一幅画作《枯木逢春》中,我们看不到春意盎然的自然气象,看到的却是一群栖落枝头的倦鸟,背对着每一位欣赏者。我暗自揣测,这些鹊鸟的艺术悖立,定然是画家的创作故意,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的内视与自省,画家定然是着意表达着自己的某种关切。而这种关切,也定然超越于自然之上,蕴含着社会意义上的精神表达。

冯泊作品
冯泊先生创作了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画作《初冬季节》,在时令的清雾薄凉之中,收获的玉米散乱一地,斑驳的落叶陈杂其中,鹊鸟低飞,枯枝蔓生,写着“雷浪”的纸片有意无意地飘落于玉米之上,画家以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讲述着另类的关于秋天的心酸寓言,让人为之动容和感伤。应当说,画家思考的不是花鸟的问题,而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也正因为此,冯泊已经超越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鸟画家,而更多了些社会关切和人文理想,也使他的艺术境界,具有了一种独立品格的灵魂价值。

冯泊作品
色彩运用的兼容并蓄与收放有度,使冯泊的画形成音舞时尚般的旋律与韵味,极大地渲泻出花鸟的诗意和禅性。冯泊先生的花鸟,注重对色彩的把握和控制,他在传统的固有用色用墨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直率与委婉相伴,控点与铺面相生,明与暗互相牵渡,为画面增添了无穷韵律。在其画作《春暖花开》中,树干的虬劲和弯曲,彰显着历史的厚度,传达着自然与生命的沧桑之美。画面中的花开得绚烂多姿,绿叶迎风而动,弱小的鹊鸟或隐于枝间,或藏于花后,或静默失语,或对视无言。而这些艺术物象,用彩的浓淡已经突破常规,整幅绘画的构成轻重便有了长诗般的平仄起承,流涟婉转,如诉如歌。冯泊画作《竹林深处》竹的青竹深幽,红色的竹叶与鹊鸟的倦懒黑灰形成反差极大的对比性语言;其《霜林秋语》以秋叶的红黄浓彩反衬秋天的空旷明亮和鹊鸟、山石的灰白无语,都大大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相伴丛林共欢歌》像一卷沧桑的诗,《丛林岸上秋风来》则像一首缱绻秋词……“黑白可度,用色有涯”,这样的绘画语言,体现出画家关于生命与自然的价值判断和审美理念,生命于广袤时空中的弱小,世界于自然万物的博大无穷,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生命辩证,形成了具有独立精神、在天地间自由行走的艺术形象。

冯泊作品
“诗在花间语,鸟欲向天鸣”,这是冯泊花鸟画的真实写照。我曾经无数次猜想,唐代诗人杜荀鹤笔下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那些鹊鸟如何会碎了一地轻鸣,以及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伤心情事。而如今,我似乎从冯泊先生的画作中寻到了答案。冯泊的画,让我看了无数生动如诗的会思考的自然精灵,以及它们在寂寞大地上的孤独行走,恰似画家冯泊孤高秉异的艺术灵魂。
冯泊作品欣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8:37 , Processed in 0.0079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