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落春常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08:4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花落春常在                                                         2021-10-20 07:56                    
                          作者|陈鲁民
来源:齐国有个人(微信公众号)

清道光三十年,浙江德清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看到诗题为“澹烟疏雨落花天”,便以“花落春常在”作为诗的开头。

当时,大学士杜受田充任复试题判官,这一句“花落春常在”,使他眼睛一亮,认为咏落花而无衰败之气,用意积极可贵,遂拔俞樾第一。

杜受田的确没有看错人,俞樾的“花落春常在”,并非只是随便说说、应景之作,诗句营造的那种豁达境界伴随了他一生,帮他渡过许多难关,使他一直生活在“花落春常在”的诗意里。

  俞樾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后来,因故丢官。祸不单行,他又遭匪劫,一时竟无家可归。面对种种磨难,俞樾没有沉沦,转而投身学术研究,仍然以“花落春常在”的精神顽强生活。劫后重建的大厅取名“春在堂”,研究著作题名《春在堂全集》。花甲之岁,生一场大病,大家都以为他不行了,可是他又奇迹般活了过来。

是年,他作了一生总结:“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流播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种乐观豁达精神,大病之后,他又活了20多年,著述不断,直到86岁高寿才无疾而终。

无独有偶,日本也有一个类似人物。

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有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

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心里装着春天》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羡长江之无穷,叹蜉蝣之须臾。”人生在世,横竖也就是那几十年光景,一晃就过。千万不能浑浑噩噩蹉跎岁月,沉溺于灯红酒绿而一事无成,也不能轻易就被困难击倒,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还是应学学俞樾居士,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笑对逆境,苦中作乐,潇潇洒洒活着才是。至于仕途浮沉,商场输赢,名利得失,竞争利钝,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之太重,反受其累。

天意难测,人生不定,但“花落春常在”,只要像中江兆民那样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时时“心里装着春天”,又何必在意花开花落,春去春来。即使到了一片凛冽、滴水成冰的隆冬,咏一句雪莱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不是也会感到心里充满春意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2 02:38:14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27 , Processed in 0.0083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