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和国传奇大将,享受元帅待遇,参加过众多重大起义,却毫发无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5: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共和国传奇大将,享受元帅待遇,参加过众多重大起义,却毫发无伤                                                                                 2024-10-29 15:30                                        发布于:天津市
   

                          

实际上,共和国的所有开国将帅无不是人中楚翘,他们当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战斗的人生;每一个人的战斗经历,都充满着传奇色彩。
他们的事迹,即使是写一百本书也写不完。
今天,简单扼要地来介绍一下其中比较特殊的一名开国大将。
说是开国大将,他却享受着元帅级别的待遇,而且,他的资历很深,深到可以从孙中山组建同盟会说起。在开国将帅里,他的年龄仅次于第一元帅朱老总,为1892年生人,17岁加入同盟会,参加了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在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当过营长,在广东揭阳县当过县长,在粤军许崇智部当过任旅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4军第25师参谋长。不久,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支持所部参加南昌起义,两年之后,即1929年,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创立红7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他,就是共和国开国大将张云逸。

1930年春,为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张云逸率部转战桂黔边,攻占榕江城。6月回师右江,重占百色。10月,根据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共中央关于红7军攻打柳州、桂林进而夺取广州的指示,率部北上,转战桂黔湘边。

攻打大城市,就当时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冒险行动。
红七军在攻城战斗中损失严重,1931年1月,通过在全州召开的红7军前委会议讨论,张云逸毅然决定放弃原计划,转向湘粤边开展游击战争,并适时向中央苏区转移。

该年2月,部队东渡乐昌河时遭敌拦截,被分割为东西两岸各一部。
危急关头,张云逸沉着冷静,指挥未过河的部队突破封锁,急行到乐昌河上游,终于抢渡成功,挺进湘赣苏区。

其后,张云逸率部连克安福、茶陵、安仁、遂川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该年7月,张云逸渡赣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被编入第3军团建制,在随后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任红7军参谋长、军长。
长征期间,张云逸任红8军团参谋长、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到陕北后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战期间,张云逸一直在新四军工作,先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除了抗击日伪军,还同顽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摩擦”斗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协助陈毅指挥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度过了华中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
1943年11月,陈毅赴延安后,张云逸全面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与敌对势力周旋。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出任的都是军区司令员级别的职务,打了许多胜仗。在平津战役中,组织动员了上百万民工用小推车将数亿斤粮食和大量作战物资运往前线;在渡江战役中,更出现了山东人民“推着小车下江南”的场面,为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张云逸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把广西治理得井井有条,被称为“懂经济的军事家”。
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时,已经63岁了,主席评价他是“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实际上,原计划是要在1951年实施军衔制的,但被朝鲜战争耽搁住了。而在1950年已经在党政机关开始评定行政级别了,军队也在1952年开始评定行政级别,为后来的军衔评定做准备。
而在1950年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评定中,规定凡是七大中央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一律评为行政三级。张云逸这两条都符合,因此毫无异议地被评定为了行政三级。
1955年实施军衔制时,元帅基本都是原来的行政三级,大将是行政四级,张云逸年老多病,已相继辞去领导职务,没有军职,虽授大将军衔,但其行政级别原来就是三级,按照规定就保留三级待遇(工资,住房,医疗,政治待遇等)不变,因此,张云逸是共和国唯一大将军衔却享受元帅级别待遇的人。
当然,最神奇之处,还是张云逸参加了众多的起义和革命运动,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不能说不是得到了上天眷顾。
张云逸后来回忆,自己其实也曾多次和死神擦身而过。

最险的,当属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广州人民收殓烈士遗骸,得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张云逸曾不无幽默地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此话从何说起呢?
话说,起义当日,黄兴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死伤过多,不得不主动退却。
张云逸和几个战友虽已撤出战斗,但道口已被清军重兵把守,搜捕严密,没奈何,只得隐蔽在一民宅中过夜。
次日清晨,张云逸主动要求出去打探消息,以买菜为名,独挎竹篮上街。返回时,远远看见清军已围堵住所居民宅,枪杀了全部战友。
目睹如此惨烈场面,张云逸并不惧怕,反而斗志更高,革命意志更坚定。

也正是众多如张云逸大将一样心怀天下、有抱负、有信仰,有革命大无畏精神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这才终于开辟了新天地,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新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7 13:17 , Processed in 0.0076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