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潍县城墙厚6米,许世友炮击14天无果,一名班长举手:用竹竿破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3 06:19: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潍县城墙厚6米,许世友炮击14天无果,一名班长举手:用竹竿破城                                                               2025-04-11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在缺乏热武器的古代,人们形容一座城池的坚固或是它的易守难攻,常用“城高池深”来形容,在中国古代,常有高百米,厚十米的城墙,这类的城池最是使攻城的将领和士兵所不喜,因为这样一场攻城战往往意味着无尽的死伤和漫长的时日。
但到了近现代,热武器逐渐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力,在此等武器前面,再厚再高的城墙都难以阻挡热武器的威力,面对此等情况,负责守城的军队也只能不断加高、加厚城墙,以应对来势汹汹的热武器打击。
但受限于城墙的建造技术条件,一座城池再高,再厚也有个底线,而且世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弱点,城墙自然也是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的战争中遇到过许许多多易守难攻的雄城,但都一一被解放军抓住了弱点,从而成功攻破。

在解放战争期间,由许世友将军带领的部队就曾遇上了墙厚达6米的潍县城墙,城墙经历了十四天的炮攻,仍然没有被攻克,战争无奈陷入僵持阶段,还是部队中的一名班长提出了竹竿破城的建议,才在三天后攻破了城墙。
战争路程上的雄城
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假意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签订了停战协议,史称《双十协定》。在不到一年后,自觉准备充分的蒋介石便于1946年6月26日悍然撕坏《双十协定》,对中国共产党发起猛烈进攻。
蒋介石自认为自己的部队兵多将广,武器精良且占据更多的国土,这使得蒋介石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具有绝对的优势,开始设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掉中国共产党,从而彻底达成对中国的统治,蒋介石麾下的部队也按照他的设想开始全面向中国共产党进攻。

蒋介石的攻势虽然迅猛,但在解放军战士和将领们的领导下,蒋介石的第一次进攻很快就被瓦解了,但此时蒋介石部仍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为减少损耗,保存实力,我军开始将主力部队转移到山区当中。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国民党的大部分兵力自此被牵制,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从国民党手中转移到了我党手中,自此不久后,人民解放军也开始对反动派进行全面的反攻。
当时国内各战区的战况都十分激烈,山地战场的主要领导人是著名将领许世友将军,当时战争的关键点则聚焦在了具有“鲁中堡垒“之称的潍县。

潍县处于山东中部,交通四通发达,是国共两党主要抢夺的城池之一,此时解放潍县的时机已经成熟,许世友决定带领部队,彻底解放潍县,进而解放山东。
炮火难以攻克的城墙
潍县之所以能够成为解放军重点抢夺的城池,其本身就以易守难攻著称。
潍县的城墙是典型的“城高池深“,高13米,厚达6米,就连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火炮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再加上其中还有5万国民党军队进行驻守,关于这座城的攻坚战,是一块真正难啃的硬骨头。

但潍县作为解放山东道路上的重点城池,许世友将军还是决心拿下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首先,对于国军制造的防御军事,解放军采用了挖隧道、战壕的方式予以破坏,避免这些工事对我军战士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成功解决了外围的防御工事后,接下来便是利用火炮打开眼前这座雄城的缺口了,为此许世友东拼西凑,总共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八十多门火炮,在其所属的华野的战斗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但厚达6米的城池还是成功阻挡了炮火,整个华东野战军整整在这座雄城面前被阻拦了将近四十天的时间。

竹竿破城的巧计
在潍县耽搁了如此多的时间,无论是对战局还是对战士精神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正在许世友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八连一班长提出了用竹竿制作“滑竿炸药包“来攻城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同于以往的从下往上炸,而是从上往下炸,相比于厚重敦实的基础,上部的城墙更为脆弱,利用这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奇效。但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很容易误伤己方战士。
面对这个情况,士兵再次提出了竹竿定位爆炸的方法,虽然这样的办法仍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为了不延误战机,为了更快的达成解放,最终八连的爆破手们决定舍出性命,利用这种方法去炸毁城墙。

随着一声巨响,城池墙头很快就炸出了缺口,被波及到的战士为了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不滚声明危险继续利用竹竿滑轮投入炸弹,随着缺口的扩大,解放军展开了最后的进攻,终于在三天后攻破了这座潍县。
为了纪念八连的功绩,在战后,组织授予了八连“潍城战斗英雄连“的称号。虽然解放军成功的攻下了潍县,但仍造成了1416名战士的牺牲,其中有近1/3的人甚至未曾留下名字,但人民和祖国永远会记住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声名永垂不朽。

小结:
战争中武器固然重要,甚至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有矛就有盾,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武器的作用总会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而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这时候便需要“竹竿破城“似的灵巧应对了。
在现如今,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就,各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建立,战士们的作用似乎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但机器始终是死板僵硬的,而任何一个危急的局面都是千变万化的,生搬硬套便是此时的大忌,而战士正是为了灵活应对多变的局势,恰到处理变化的战局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6 , Processed in 0.00866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