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飞被杀真是因为不通人情世故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06:23: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岳飞被杀真是因为不通人情世故吗?                         

2025-05-22 00:09                                        

发布于:云南省
   
        岳飞,这位南宋初期的杰出武将,在与金朝的激烈对战中,多次建立不朽功勋,却在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朝廷杀害,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之一。

长久以来,不少人将岳飞的死因简单归结为情商太低、不懂得变通,认为他在朝廷下令班师时公然抗拒,甚至插手皇家立储之事,缺乏应有的分寸感。

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就会发现,岳飞绝非人们印象中不通世故的“大老粗”,他的蒙冤遇害背后,实则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博弈与历史迷雾。

很多人指责岳飞不通人情世故,首要论据便是他在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依然坚持“迎还二圣”的口号。

在这些人看来,若岳飞真将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营救回来,宋高宗的皇位必将陷入尴尬境地,岳飞此举无疑是公然与皇帝作对。但事实并非如此。“迎还二圣”这一口号的提出者,恰恰是宋高宗赵构本人。

靖康二年赵构即位时,便在诏书中明确表示要等待父亲和哥哥复位,此后在诸多诏旨和言语中,也频繁提及让金人归还二圣。在当时,“迎还二圣”是官方钦定的政治正确,岳飞作为臣子,响应皇帝号召无可厚非,反倒是不喊此口号才是与中央公然叫板。

而且,岳飞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绍兴五年,宋徽宗去世,金人又企图让宋钦宗之子到中原称帝,此时若再提“迎还二圣”,无疑是挑战宋高宗皇位的合理性。

岳飞迅速察觉到这一问题,此后再未提及“迎还二圣”,而是将宋徽宗、宋钦宗等人降格为宋高宗的家眷。

绍兴七年,岳飞上书宋高宗,称要迎回太上皇和皇太后的灵柩,接回陛下的亲眷,让宗庙安定,使用“天眷”一词,从法理上明确了宋高宗的正统地位。这样的政治操作,不仅不会招致宋高宗厌恶,反而应是深得皇帝心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岳飞似乎对朝廷调遣颇为抗拒,最典型的便是北伐时需十二道金牌才肯班师,以及绍兴七年因宋高宗临时变卦,不肯将刘光世统率的部队交给自己,便回庐山守丧。但这些行为,实则是岳飞在北伐事业受阻后的无奈抗议。

实际上,岳飞对中央的命令极为响应,堪称“朝廷指到哪,打到哪”,且处事极为老练。绍兴四年,岳飞平定襄汉地区后,获朝廷授予众多重要官职,但他并未借机索要封赏,反而主动上书请求辞去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一职,恳请朝廷派遣其他重臣经营荆襄地区,避免因军功过大引发朝廷猜忌,这份机敏完全可写入职场高情商范例。

绍兴六年,金朝傀儡政权大齐派刘麟率大军攻打南宋淮西等地,当时岳飞因常年盛夏酷暑行军,患上严重眼疾,到刘麟进兵时病情愈发严重。然而,当朝廷命令岳飞支援时,他毫不犹豫,当天便启程奔赴前线,以至于军队尚未抵达,刘麟便已败退。

岳飞这种舍身为公的举动,连宋高宗都称赞道:“打败刘麟不足喜,将帅知尊朝廷为可喜耳。”能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评价,怎能说岳飞情商低呢?

对于岳飞劝高宗早日立太子一事,许多人认为他此举会让皇帝怀疑其有政治站队之嫌。但当时的背景是,金人欲立宋高宗的侄子、宋钦宗之子为帝,以此挑战宋高宗皇位的合法性。

岳飞此时劝立太子,实则是支持宋高宗的正统地位,也有助于安定民心。而且,宋高宗虽拒绝了岳飞的请求,却并未因此惩治他。南宋重要理学家朱熹甚至赞赏岳飞:“岳飞虽是武将,却能考虑到这种地步,非常有见识。”可见,岳飞此举不仅不是低情商的表现,反而是深谋远虑之举。

从岳飞与同僚的关系中,也能看出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秦桧陷害岳飞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指责他“勾结党羽”,这从侧面说明岳飞在人际交往方面颇为成功。

甚至秦桧一开始想拉拢岳飞陷害韩世忠,若岳飞不会做人,秦桧怎会有此想法?岳飞死后,秦桧称前宰相赵鼎贬官潮州时,岳飞曾送其五万贯金,虽赵鼎撰文辩诬,但也提到岳飞在其生日时送礼,与其他将领无异,且因岳飞驻地距他最远,却书信沟通最为勤快。

给领导过生日送礼,主动加强与领导的联系,这显然是高情商的表现。岳飞还注重与大臣搞好关系,官员黄彦节担任岳飞军队监察官时生活困顿,岳飞不仅资助他,还向朝廷大力推举。

就连皇亲国戚也对岳飞信赖有加,宋高宗的族叔赵士㒟,在岳飞入狱时,竟愿以一家老小几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的忠诚,甚至不惜批评朝廷陷害忠义,最终因此被秦桧诬陷削职。若岳飞是不通世故的“楞头青”,赵士㒟怎会如此维护他?

在对待同僚下属方面,岳飞同样展现出高超的情商。面对大臣想将子孙亲信安排到自己军中获取功名的请求,岳飞欣然接受,对有能力者予以重用;对于能力差、品行不佳者,他不亲自出面打压,而是借助谏官解决问题。

如卢宗逊靠关系在岳飞军中任职却品行低劣,岳飞便通过谏官将其免职,既达到目的,又避免得罪人。在与其他武将的关系上,岳飞也处理得十分巧妙。

绍兴四年,岳飞进攻襄阳、信阳等地,朝廷命刘光世派兵支援,刘光世军队到达时,岳飞已攻克城池,此时岳飞不仅没有参奏刘光世支援不利,反而在给宋高宗的上奏中请求先奖赏刘光世的部队,并巧妙解释称自己的军队因知道有援军赶来,才得以全力厮杀获胜,让刘光世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赏赐。

对于曾对自己不满、爱答不理的韩世忠,岳飞也努力修复关系。绍兴五年,岳飞打败杨幺后,将缴获的大型车船送给韩世忠和张俊,韩世忠大喜,二人关系逐渐缓和。

相较之下,刘光世和韩世忠这两位名将一直相互看不顺眼,还需宋高宗出面调解,而岳飞却能与众多将领友好相处,足见其情商之高。

既然岳飞并非因低情商惹怒皇帝和权臣,那他究竟为何惨遭杀害?目前尚无定论,但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他功高震主,其庞大的权势威胁到了宋高宗的皇权统治。

在封建王朝,武将权势过大始终是帝王的心头大患,即便岳飞再谨小慎微,也难以消除皇帝的猜忌。

当然,岳飞之死的原因或许不止于此,这背后还牵扯到复杂的政治局势、各方势力的博弈等诸多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1:05 , Processed in 0.0078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