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天才姜立纲《千字文》,这才是“标准楷书”,这字真是太美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 05:5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6-1 05:58 编辑

书法天才姜立纲《千字文》,这才是“标准楷书”,这字真是太美了                         

2025-05-26 15:59                                        

发布于:广东省
   

      他是实打实的书法天才,于年少时就已成名,而他也正是靠这书法而走上仕途之路,于七岁时就因书法写得好而被招进翰林院。按现在话说相当于七岁就被保送了清华大学,可见其水平有多高。

姜立纲出生于浙江瑞安的一个书香门第,传闻他五岁时就能写水平甚高的径尺大字,七岁时更因书法技艺高超被朝廷征选为翰林院秀才。
据明代黄佐的《翰林院记》中记载:“明英宗在位时,开始选拔才智出众的孩童以及擅长书法的人,让他们担任翰林院秀才。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个叫姜立纲的人,字廷宪,住在梅头里,他七岁时就因为擅长书法,被任命为翰林院秀才。”所以有史料记载,这是实打实的存在。

进入翰林院之后的他并未因此而傲骄,而是更加的浅心学习,对晋唐古帖深入研究,尤其对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的楷书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今日分享他的这篇楷书《千字文》就是他的找鼎之作,此作以中锋行笔为主,笔画挺劲却不僵直,横画起笔多切锋入纸,行笔渐提显灵动,兼具欧体的劲利与赵体的温润。

竖画中间微微颤动,显得苍劲有力,收笔重重按下,比欧体多了几分内敛。笔画转折处,既有圆润的弧度,也有刚硬的棱角,有些外框转折像北碑一样硬朗。
字的结构整齐端正,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巧思,中间紧凑,笔画向外舒展。字的上半部分密集,下半部分疏朗,左右结构相互呼应、穿插;遇到重复的笔画,就通过调整长短来避免单调。整体布局整齐,墨色浓重,每一处都细致严谨。




这种风格和时代背景有关。明代初期,书法追求端庄规范,以满足科举和官方文书的要求。姜立纲的楷书顺应了这一潮流,还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成了当时楷书的典范。




而他的楷书更是被后世人称之为“最标准的楷书”,不单单如此,他的书法还远播岛国日本,在其京都国门上的大字就是姜立纲的所写,而姜立纲更是被岛国称之为“一代书宗”。
当年日本重修京都国门时,特地遣使来中国,请求姜立纲题字。书丹之后,日本使者赞叹道:“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姜立纲的书法在日本被奉为至宝。




对于当今喜学楷书者,多以唐楷为主,但唐楷又过于严谨,故而很多人因此中途而弃,其实可以从明清两代的楷书去入手,例如今天分享的姜立纲的楷书,如果初学者选此入门的话会相较于唐楷更容易上手一些。如有在培训机构工作中的老师就应该很清楚,教授小孩子学欧体很容易让学生厌烦从而流失学员。




他的楷书其精严的笔法和规范的结字,无疑是初学者掌握楷书基本程式的便捷路径,尤其适合培养“笔笔有来历”的书写习惯。




































































而其人品也是和其书法正气与风骨相得益彰,他在官场上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的态度,生活俭朴,如同一位普通的寒士。
他更是不贪图名利,对于帮助他人却极为慷慨,将金帛视为尘土。然而命运无常,正当其艺术生涯如日中天之际,因守孝还乡,悲戚过度,在 55 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6:57 , Processed in 0.0081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