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军中的传奇兵团,4个指挥官3个元帅1个上将,全军仅此一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7 20:4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军中的传奇兵团,4个指挥官3个元帅1个上将,全军仅此一例                                                                    2025-06-17 15:46                                        

发布于:天津市
   
       1949年,在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前夕,全军进行了重大改编,设立了19个兵团。  
这19位兵团司令员中,涌现出三位大将和15位上将。还有一位特别的司令员——13兵团的程子华,后来转任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仪式。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中有一个兵团经历极为传奇,其历任指挥官中竟有三位元帅和一位上将,因此被称作“元帅兵团”,在全军中独一无二。  
1949年,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中央军委下达了对全军实行兵团制的命令。每个兵团下辖三个军,而每个军又拥有三到四个师。  
当时每个军的兵力大约在五六万人左右,换算下来,一个兵团至少拥有15万人。  

管理这样庞大的兵力,指挥员必须具备过人的指挥能力和运筹帷幄的智慧。为此,中央在兵团司令的选拔上极为慎重。  
事实上,改编初期我军共成立了16个兵团。  
第一野战军拥有两个兵团,司令分别是王震和许光达将军;第二野战军设有三个兵团,司令是陈锡联、陈赓和杨勇;  

第三野战军则有四个兵团,司令分别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和叶飞;第四野战军同样是四个兵团,司令为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和邓华。  

此外,华北军区还有三个兵团,军事主官是徐向前、杨得志和杨成武。  
后来,随着几位国民党将领起义,军队又增设了陈明仁的21兵团、陶峙岳的22兵团和董其武的23兵团。  

这些新兵团后来均归属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指挥,为解放全国贡献了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这些司令员大多是耳熟能详的名将,后来多数被授予大将或上将军衔。如果程子华参与授衔,很可能也能晋升为上将。  

但唯一的例外是18兵团的司令徐向前,他后来荣获元帅称号。  

这支由徐帅统帅的部队,是全军调动最频繁的兵团,其指挥官先后有三位元帅和一位上将,成为全军独一无二的传奇兵团。  
想要理解其中原因,就得回溯到解放战争初期。  

很难想象,18兵团最初只是一支地方偏师,战斗力并不强。  

它在徐帅的领导下,辗转华北、西北和西南三个战略区,歼灭敌军45万人,逐渐成长为一支锐不可当的劲旅。  
它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个前方指挥所。  
当时,为减轻华东战场压力,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野主力挺进大别山,而徐帅则率领剩余部队驻守晋冀鲁豫,继续扩大解放区。  
但晋南、晋中和太原等战略要地仍被敌军把守,敌军兵力强大,武器先进,我军解放山西面临巨大挑战。  

为尽快完成战略目标,徐帅开始整合地方武装,扩充兵力。经过多方筹集,部队终于凑齐五万人马。  
前方指挥所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负责统一指挥所有地方武装,由徐帅任司令。  

但当时这支部队兵力有限、装备落后,尤其缺乏重型武器,攻坚能力极为薄弱。  

幸运的是,徐帅是一位军事天才,黄埔军校毕业,红军时期指挥过黄安、商潢、苏家埠等多场大规模战役。  
他指挥作战风格独具特色:行动迅速、强悍有力、灵活机动,擅长拼“最后五分钟”。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勇猛直前,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攻下运城。  
几场激战后,部队士气高涨,胜利信心愈加强烈。  

此时,部队已改编为华北第一兵团,徐帅继续任司令,副手为周士第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徐帅出征时带病作战,但依然指挥若定,逐步击溃晋军主力。  
攻打临汾时,敌军依托坚固防御工事和强大火力死守,抵抗异常顽强。  
面对我军伤亡不断,徐帅果断调整策略,采用挖掘地道的爆破战术,成功摧毁敌军防线。  
经过72天艰苦鏖战,我军以少胜多,成功解放晋南地区。  

这场战役中,一支英雄部队——第8纵队第23旅脱颖而出。  

徐帅亲自授予其“临汾旅”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在主攻中的卓越表现,这是全军唯一一个拥有师级荣誉的单位。  
后来晋中战役中,徐帅率领六万兵力发动大规模运动战,一举歼灭敌军十万余人。  

捷报传来,毛主席喜出望外,亲自发电报祝贺这辉煌胜利。  
1949年2月,解放军准备南下展开最终决战,全军再次改编,华北第一兵团正式更名为18兵团,徐帅任司令。  
当时华北大地上只剩孤立的太原未解放,徐帅决定全力进攻,解放整个山西。  
正当决战打响之际,徐帅旧疾复发,突然病倒。  
恰逢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前来探望,两人商议后决定由彭总临时代替指挥最后一战。  

于是,18兵团的指挥权转交给了第二位元帅。  

战斗打响后,彭德怀指挥部队从南北两路夹击太原守军,待时机成熟,他果断发动总攻,一举攻克城池。  

战役结束后,中央考虑到徐帅身体状况,决定让他退居幕后,由周士第接任司令。  
周士第是资历深厚的老革命,曾参加南昌起义,是叶挺的部下,亦曾担任陈毅的上级。  
其军事才能颇受认可,虽未授元帅,但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任后,他率部随第一野战军西征,参加扶眉、秦岭等战役,并在兰州战役中歼灭马家军和胡宗南部队,为解放西北立下赫赫战功。  
西北解放后,中央决定向西南推进,由贺炳炎任总指挥。  
考虑到贺炳炎长期担任后勤管理,未能直接指挥战斗,毛主席决定抽调第一野战军几支部队协助贺总攻占西南。  

贺炳炎提出希望使用距离最近的18兵团。  
于是,这支兵团再次交到了第三位元帅手中。  

虽然周士第仍名义上担任司令,但实权被贺炳炎掌控。  
随后,18兵团一路挺进四川腹地,追击胡宗南残部至成都。  

经过浴血奋战,守卫西南的蒋军最终被彻底歼灭,全国解放进入最后阶段。  
不久,18兵团重新归入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经过多次辗转,这支部队终于成长为一支钢铁劲旅,最终实现“完璧归赵”的辉煌结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6 22:38 , Processed in 0.0080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