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收到一封信:主席,请救我一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17:55: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收到一封信:主席,请救我一命!                                                                                2025-09-05 13:30                                        发布于:重庆市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66年的特殊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许多人直到1979年的冤假错案平反中,才得以恢复名誉。
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就是其中的一员。但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1979年。
1966年,他身患重病,弥留之际曾亲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求救”,并且在信中指出了“顶峰论”的错误性。

01脱党又入党,革命心不变
1890年的一个穷苦的农民家中,李达出生了。
虽然出身不好,但是李达十分聪慧,其父李辅仁也有些学识。
在那个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时代,李辅仁知道知识的力量,便从小教育李达学习知识,因此李达不仅熟读学书,还翻阅了大量文学著作。
15岁那年,李达考入了如今永州一中的前身永州府官立中学堂。
然而他的考试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最终刚好卡在了被录取的最后一名。

也因此经常被一些同学嘲笑,但李达却化屈辱为动力,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最终从倒数第一,成为了第一学期的年级第一。
1911年李达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同年清朝行将就木,辛亥革命爆发。
李达也深受辛亥革命影响,决定赴日留学学习理科,学成归来后报国。
然而世界局势风云突变。
在一战结束后,本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能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反而被英法等国将战败国德国殖民的青岛因利益原因交给了日本。
北洋政府还和日本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身处日本的李达直面日本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面孔,便联系国内准备罢学抗议,但最终失败,之后李达便对北洋政府失去信心,转而准备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而恰逢此时,俄国苏维埃的诞生为李达指出了一条名为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那之后,李达翻阅学习马列主义书籍,最终他选择了鲁迅类似的道路,放弃理工,拿起了笔杆子,宣传社会主义。
1920年李达回国,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早期的共产小组。
最终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推动下,李达致信全国各地小组,如北京的李大钊,武昌的董必武等到上海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只可惜,李达在1923年和陈独秀产生分歧,之后便离开了。

但李达却并不是放弃或是背叛,只是单纯的和陈独秀政见不一。
因此在脱离党组织后,李达在中国各地任教,依然在宣传马列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直到新中国建立,李达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02遗憾离世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段日子里,李达和毛主席可以说是互相称赞,相互成就。
李达对毛主席所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大加赞扬,并对两篇理论文章写了解说,而毛主席则是认为解说“极好”,并写信予以支持。

然而很快,双方之间就有了分歧。
1958年开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激进浮夸的错误开始泛滥,李达立刻捕捉到问题所在。
他向毛主席指出这是“唯心主义错误”,并和毛主席面谈,当面指出错误,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好在双方冷静下来之后理解了对方,毛主席还感谢了李达的“逆耳忠言”,但也正是李达对这些问题的直言,导致他得罪了一些人。

到了1966年,这些人便将李达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关了起来。
到7月份时,李达的健康状况已经十分糟糕,恰好毛主席当时正在武汉,便以病为由写了一封信交给了看守他的人。
信上写到:“主席:请救我一命!我写有坦白书,请向武大教育革命工作队取阅为感。此致最高的敬礼!李达 七月十九日。”
只可惜,毛主席已经在18日就离开武汉了,这封信便改为邮寄到北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8月24日,李达去世。
1971年毛主席南巡,在途径湖南的时候,批判001的“顶峰论”,承认李达是正确的。
由此动摇了对李达的一些批判,最终1974年,武汉大学得以举行李达的追悼会,在1980年的平反冤假错案运动中,李达终于得以恢复名誉。

参考资料:
1、央视网:盗火教授李达:"理论界鲁迅"两次入党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李达:对话四十载
3、人民网:李达的最后十四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22:38 , Processed in 0.0084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