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战争中方胜利,刘伯承建议少撤点,毛主席: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7:33: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印战争中方胜利,刘伯承建议少撤点,毛主席: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2024-07-09 17:51                                        

发布于:天津市
   
      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雷霆之战,随后我军便直抵印度首都新德里三百里之外的地方。誓要保护我国领土完整,不让我国公民受到半点欺凌。
眼见形势危急,印度总理尼赫鲁接连发了几次电报,求助美国增援。可求助的电报如石沉大海,尼赫鲁绝望之际,知道此次将成为印度最大的罪人,不料前线却传来撤退的消息。

此时担任中印边境反击战战略小组组长的刘伯承得知消息后速问毛主席:“是否可以少撤退点?”毛主席不做犹豫是说道:“撤到麦克马洪线后就行。”
麦克马洪线是英属印度和我国西藏的边界,几乎等于完全撤离印度。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为何我军要选择撤退?这么做的影响又有哪些?
觊觎大国的印度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不仅意味着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标志着亚洲地区反法西斯的胜利。

随后亚非拉地区的人民为求得独立纷纷在本国发动了解放战争,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标志着英国在印度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英国曾在中国设立了麦克马洪等防线,宣布独立的印度政府并没有废除英国当年在印殖民时期的政策,故而麦克马洪防线成为了当时中印两国的边界线。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原本想与印度缔结友好关系的中国,万万没想到印度竟然趁着我国抗美援朝,侵占了麦克马洪防线以南的九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但当时我国腹背受敌,前有北上美国虎视眈眈,后有边境地区印度疯狂挑衅。

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我国纵横捭阖,终究是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可印度眼见我国国力日渐强盛,而本国内部却是内忧外患,印度便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虽然独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想要废除印度的姓氏等级制度,但印度的封建姓氏制度早已根深蒂固,面对尼赫鲁的改革,全国掀起了对尼赫鲁的抗议风潮。
处于风浪之中的尼赫鲁思考再三,明白如果要推行改革,必须要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威信、累积政治资本,于是他再一次将充满野心的目光投向了中国。
1959年,解放军率领西藏人民成功压制了西藏叛乱行动,形势一片大好,军民一心也朝着共建美好家园的方向发展,可才不到3年的时间,印度却妄图采取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入侵,竟然在国际上提出要将中国西部地区尽数划归到印度之下。

面对我国的严词拒绝,印度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竟然厚颜无耻的提出“前进政策”,打算一点点推进,潜移默化的蚕食着我国的领土。
可印度没有想到我国军民团结一心,奋力抵抗,因此中印边境爆发了几次流血冲突事件。印度却得寸进尺,还联合从平叛西藏后、从西藏逃来的农奴主,打着恢复西藏农奴主合法权益的旗号,公然插手我国内政。
而我国一再强调和平共处,并多次谈判,可都无济于事,反而让印度变本加厉,以为我国态度软弱可欺。于是他们在1961年开始便在中印边境往西的中国境内设立几十个军事据点,这样的行为举止无异于侵略国。
但彼时二战刚刚结束,全球都在诉求和平发展,面对印度嚣张的态度,我国一力主张和平谈判解决此事,可尼赫鲁早已被全国支持的声浪冲昏了头脑。
眼见他的改革政策即要成功,若是此时能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取得胜利并夺得领土,那么他未来必然会成为印度第一政治家。

为了日后的政治蓝海,尼赫鲁竟然在国际放话:“我将不惜以武力与中国解决此事,同中国打至最后一人,最后一枪。”
他这般的自信,让毛主席也苦思冥想了十几天,始终想不明白尼赫鲁的目的。而事实上,尼赫鲁的信心也是来源于美苏两国。
要知道此时冷战格局已经形成,在美国眼中,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必然与苏联联手,为了遏制苏联南下扩张,美国便在暗地里援助印度,从而抗衡新中国。
而此时苏联认为,若是印度能取得胜利,他们便可绕出印度,突破美国的封锁线。于是印度攻打中国竟然成为了美苏两国共同的利益,而我国也深知,与印度正面冲突,等于在向印度背后的美苏两国宣战。

但是打仗我们的是不怕的,更何况我国向来先礼后兵,虽然和平是共识,可是但凡面对危害我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的敌人,那么我国定然不会退缩。
于是在尼赫鲁向边境大量增援军队的时候,我国也开始了紧密的部署,疏散边境的人民,同时组织自卫反击战指挥部,由西藏军区的张国华负责前线指挥。
但毛主席深谋远虑,知道这样的战事决不能只靠前线指挥,要民心所向,必然要选择能够稳定大局的老将出马。
毛主席思考几天,考虑到解放军上战场可能面临的危机,高海拔地区与恶劣的天气,他深知必须要懂得灵活作战战术、同时拥有高海拔作战经验的老将才能解决这些困难。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毛主席敲定,此人便是刘伯承元帅。而刘伯承元帅又为何深得毛主席的信任?他带领的部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独眼军神刘伯承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因为从小就机智过人,5岁不到便去读了私塾。念私塾的过程中,他的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先生们都认为刘伯承日后必然大有可为。
但没想到在刘伯承15岁那年,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得了疾病猝然离世,此后养家的重担便落在了刘伯承的肩膀上。
虽然辍学在家,每天起早贪黑务农,但刘伯承依旧不忘记学业。时常借着一盏小小的、昏暗的煤油灯秉烛夜读,不仅丰富了学识,更是立下了“救万民于水火”的志愿。
1911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了五湖四海。刘伯承即刻加入了革命的队伍,此后一生将革命志愿立于心中,俯仰无愧于天地。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富贵?”

刘伯承豪言壮志,感染无数人。随后他凭借着丰富的学识和过人的头脑考入了重庆的将校学堂,在当时许多人考上这所学校便认为日后衣食无忧,还不等毕业开始作威作福。
整个学堂充斥着吃喝嫖赌的风气,但唯有刘伯承如苦行僧一般约束自己,不仅苦读兵书,同时立下志愿,不抽不喝不嫖不赌,这般洁身自好,被人戏谑成为“菩萨”。
而这位军中菩萨来到前线后却丝毫不手软,以雷霆之势席卷战场,取得无数革命战争的胜利,让敌人闻风丧胆。
当时川军以凶悍为名,原因在于上战场之前会吸食大烟,以此刺激神经,在战场上更是不惧生死。
但刘伯承却给手下的军队立下规定:不食大烟不食酒肉,训练严格的同时,在生活风气上更是严加管束。因此刘伯承带领的川军作战骁勇,并且军纪优异,成为了川军之典范。

但在1916年一次作战期间,刘伯承因为骁勇作战,不料左眼被子弹所伤,送去医治的时候,因流血过多必须要做手术。
但刘伯承知道如果打了麻药,会伤及神经系统,到时候会影响指挥作战,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刘伯承效仿关羽刮骨疗伤,拒绝打麻药,让医生硬生生的将嵌在左眼中的子弹挖了出来。虽然此后左眼看不到了,但刘伯承却被赠予一雅号:“军神”。
但随着军阀混战的局面迟迟未定,刘伯承日感迷茫,他立志拯救万民于水火,不求一身富贵。如今他虽然能号令万千,但这些始终不是刘伯承所愿,他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见证太平盛世。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伯承在一次受伤疗养期间结识了共产党人杨闇公。二人一见如故,畅谈古今后,刘伯承知道杨闇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立刻来了兴趣,经过一番探讨后,刘伯承迷茫的世界顿感清晰,是了,他所理想的世界,便是共产主义社会。
随后刘伯承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即便1927年蒋介石叛变了革命,面对大肆追杀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刘伯承依旧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高官厚禄,追随周总理,参加了南昌起义。
同年前去苏联系统的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克服了种种困难,在1930年回国,参与了运动战、游击战等战役。
而他真正一展宏图的便是抗日战争期间,他作为129师师长,率领部队前往太行山。他以灵活的作战技巧,面对凶悍的日军,经常出其不意的夜袭,使得日军每每都因刘伯承的作战方式而受挫。

并且刘伯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不仅调动八路军,同时还组织民兵和武装工作队,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游击作战方法,一点点收复敌占区。
太行山路陡峭,处处是悬崖峭壁,面对如此恶劣的地势,刘伯承却将劣势化为优势,不仅借用地形有利的掩护我军,同时也可以借助地形,对日军实行包围与运动战,让日军叫苦连连。
解放战争期间,更是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险势中,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胜利。
建国后,此时的刘伯承身体不佳,无奈的选择退居二线。
但刘伯承为了祖国的边防未来,他在南京建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培养了大量的海军、陆军、炮兵、装甲兵等,为我国军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可是当他得知印度嚣张的态度以及中央的调令后,刘伯承二话不说接受了任务,并向中央保证,必然会给印度一个深刻的教训。
漂亮的反击战
其实早在中印边境爆发冲突的时候,刘伯承即刻向中央提过此事,建议中央立刻向边境调派军事人手。
军神之所以是军神,便是以前瞻性的眼光预判各种军事战略。事实不出刘伯承所料,不久,印度便暴露了他本来的獠牙。
好在中央早已采纳刘伯承的建议,在边境早已做好了防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刘伯承的建议下,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国华在印度不知情的情况下修好了西藏的公路,以此方便输送物资。

同时刘伯承交代:“印度看似军事薄弱,但背后是美国和苏联共同支撑,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军事素质不如我们,可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决不能轻敌。”
随后刘伯承认为,先集中兵力攻打他们的优势主要兵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那么其他游兵散将便不以为惧。
刘伯承的建议让张国华醍醐灌顶,果不其然,在刘伯承的建议下,我军与印度军队正面作战。
我军势如破竹,一步步逼退印度军队。可这里山地陡峭,气候恶劣,刘伯承便又给出建议:
“我当初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我们必须要抢占先机,时机和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张国华将这句话铭记于心,随即带领着解放军攀山越岭,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进军。出其不意的攻击,斩断了印军的侧翼,我军顺利的收复了部分中国领土。
尼赫鲁万万没想到,面对如此险恶的地势,解放军竟然能出其不意的采取进攻。他此时虽然有些犹豫,但面对中国递来和平谈判的橄榄枝,最终还是强硬拒绝。
因为尼赫鲁背后还有美国和苏联,此时的他早已骑虎难下,因此这场仗不得不硬着头皮打下去。
我军早已料到印军会拒绝,于是乘胜追击,对印军进行多路进攻。不仅清除了各路的据点,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俘虏,这让印军不敢再公然挑衅我军。
而刘伯承同时又提出,此时不需要再集中作战,而是灵活应对。逐步切断印军队伍,粉碎他们逃跑的计划。

于是解放军冒着零下几十度,翻山越岭,顶着风雪,迂回来到印军后方,摧毁印军后方的据点。并且再以排雷,扫平印军。
印军被这奇袭影响的自顾不暇,最终全军崩溃、一泻千里。
而解放军随后便以摧枯拉朽之势,乘胜追击,攀越高峰之后,一路追敌,推进到离印度首都新德里300多公里的地方。而此时距离印度开战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尼赫鲁的气势完全被打压的一蹶不振。
此时的事态也早已超出了美国和苏联的预料,不曾想中国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反推到印度首都附近。此时印度军人还在垂死挣扎,他们亮出刺刀,企图吓退解放军。
而解放军却临危不惧,但当地的印度人民却人心惶惶,抱着行李四散而逃。

眼见形势危急,印度总理尼赫鲁接连发了几次电报,求助美国增援。可求助的电报如石沉大海,尼赫鲁绝望之际,知道此次他将成为印度最大的罪人,不料前线却传来撤退的消息。
此时统领中印边境反击战的刘伯承得知消息后速问毛主席:“是否可以少撤退一点?”
刘伯承担心印度贼心不死,会反咬一口。但毛主席却大手一挥,却断然回绝:“撤到麦克马洪线后。”
麦克马洪线是原先中印边境的共识,毛主席认为,面对印度的挑衅和侵略行为,我们只是自卫反击战,为了印度人民的利益、为了亚洲人民的利益、更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我们不能将矛盾和战事扩大。这不仅是国际形势的问题,更是人道主义的精神。

于是在全球瞩目下,解放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中,竟然无条件撤回麦克马洪线,同时我国将缴获的物资和俘虏全部归还给印度。
而毛主席也衷心的希望这些物资可以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印度人民身上,面对毛主席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全球都为此哑然。
同时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共同彰显出我国的风范和气度,我国一直以来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此战役不仅维护了边境的和平,同时也让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更让美国和苏联两国不敢再贸然对中国发动代理国战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热爱和平,但绝不会惧怕战争,同样也希望全球能够和平共处,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荣与富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7:55 , Processed in 0.0082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