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中央通知去台湾领父亲骨灰,儿子坚定拒绝:他是叛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6:0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8年,中央通知去台湾领父亲骨灰,儿子坚定拒绝:他是叛徒                                                         2022-09-12 20:04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中刚刚成立,全国人民都沉浸在翻身做主的喜悦中。
这时事业有成,又有一个美满幸福家庭的刘光典却离开了家。
刘光典本是解放战争时期隐蔽战线的红色“特工”,新中国成立后他直奔台湾,不久就传来他投靠国民党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家人愤恨不已。妻子抑郁而终,留下年幼的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刘光典去往台湾到底是蓄谋已久的背叛,还是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逮捕了?
在那个通讯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国人相信了前者。
半个世纪后,他的家人几经辗转寻得一本红色小册子,一边翻看,一边喊冤。

01有志青年
1922年,刘光典出生在旅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这个时期的中国,一方面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封建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方面又由于日本的入侵,炮火不断,民不聊生。
刘光典出身贫寒,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在战乱年代一家人平安生活也很知足。
不幸的是他的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家里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
一时间家里的生活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刘光典心疼母亲,便去药铺当了免费的学徒。

刘光典从来不抱怨学徒生活的苦累,反而十分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不论是文学书籍还是医药书籍、又或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学的都很认真。
后来刘光典凭借自己的聪明勤奋考取北平辅仁大学。
考上大学,他并没有洋洋得意,也没有放松学习,而是拒绝校园里的一切无用社交,一门心思读书,将专业知识学得淋漓尽致。
优秀的学习成绩和高效的学习能力也为他日后的情报工作埋下了伏笔。
刘光典不仅外表俊朗,而且有文化,懂日语,毕业后很快到日伪警察所任职。
起初他带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上任这份工作。
但是日本侵华的势头越来越猖狂,在中国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无人区,又疯狂地扫荡村庄,导致50多万中国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行为后,刘光典异常痛恨。
他经常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协助爱国青年们躲避日本人的追捕。
刘光典无法忍受日军的血腥与残忍,更不想沦为日军的走狗,便主动辞职。
回到老家的刘光典做起了熟悉的医药生意,他想在战乱的年代救助更多的老百姓。
刘光典将战争的残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下了救国救民誓言。
正当刘光典投门无路时,一个人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方向,这个人就是老资格的中共情报工作人员洪国式。
洪国式经过一段时间对刘光典的了解与考察,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为我党工作的理想的人选。
但考虑刘光典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组织上也不能确定他为党工作的决心有几分,决定对他来一场实打实的革命考验。
02 妻子的支持
1946年的下半年,经过层层考验,刘光典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最初他在大连担任地下组织的交通员。

妻子王素莲一直站在他的身后,帮他料理家务,照顾店铺,甚至还为丈夫打掩护,克服各种困难,支持着丈夫的革命行动。
随后刘光典被派往上海,建立一个地下党组织。
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组织上没有经费,而从事情报工作又需要钱。
刘光典一心想着救国救民,没有犹豫,甚至都没有跟妻子商量,便拿出了多年积攒的积蓄,相当于40多两黄金,全部用于地下党组织的筹建。
待妻子知晓这件事后,上海地下党组织已经建成。刘光典面带愧色地跟妻子解释。却被妻子温柔地打断:“我懂,我始终相信你!”
妻子的宽容大义,让刘光典为党工作的决心更加坚定。
1948年,当时国共双方正围绕着东北展开激烈争夺,大战一触即发。
三大战役打响之后,刘光典一家来到了沈阳,他在太原街,一个新式的小2楼里,建立了中社部辽沈战役的情报点。

刘光典仍然是以医药商人的身份打着掩护,白天卖药救人,晚上传递情报。
但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官兵对这家药铺起了疑心。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刘光典一家正在熟睡,却被一阵“嘭、嘭、嘭”的砸门声震醒,大门突然被砸开,一群国民党官兵疯狂的冲进来乱喊乱翻。
几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妻子本就有心脏病,这次受到的惊吓,让她难以下地驻足,因此身体也越来越差。
刘光典有着十足的地下工作经验,他知道这帮官兵并没有实质的证据,也不会抓人,只不过是仗势欺人罢了。
他趁机从衣橱中拿出好烟与为首的官兵周旋,见官兵说话有了缓和,立马拿出黄金塞进官兵手里,一边还说着奉承的话。这招果然奏效,国民党官兵使了个颜色就撤退了。
经过这次事件,刘光典坚定祖国解放统一大业必须尽快完成。只有祖国安定,自己的小家才能安宁。

1949年5月初,刘光典刚刚与家人团聚两个月,就接到去台湾取回重要情报的任务,来不及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生活,他再次“出征”。
此时的妻子拖着重病的身体,家里有三个幼小的孩子,丈夫又要远行,她没有抱怨、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而是把衬衣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一遍又一遍检查丈夫的行李。
她知道丈夫这次执行任务是革命的需要,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远!
03 危机重重
1949年10月25号,金门战役这一天,刘光典第一次跨过台湾海峡,进入台湾。
他顺利取得国民党方面的重要情报,打算用用密写的方式,将情报传递出去。
比如大米代表军舰,小米代表炮车,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张纸。
这样还是会有被发现的可能,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刘光典等这张纸干了之后,买了一份茶叶,包成一个茶叶包,这样在别人看来它就是一个普通的茶叶包,很难发现这里面的秘密。
经过多日的观察和缜密安排,终于在1949年11月27号这一天,刘光典顺利地把这批情报送到香港,转到中央。

这次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没有让刘光典感到放松,反而越发明白自己这份工作的责任。
次年,刘光典再次到台湾取情报,这个时候岛内的形式已经非常严峻了。
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校乾被捕, 此人是中共在台湾地下党的主要负责人,更掌握台湾地下党所有的机密情报。
蔡校乾的叛变引的台湾地下党组织,几乎遭受到了灭顶之灾。洪国式等人先后被捕。

而当时正去基隆准备从香港返回大陆的刘光典,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这时候的他身上还藏着一份极为珍贵的情报资料:台湾驻军点和火炮阵地状况的情报。
中共在台湾的隐蔽战线遭到了严重破坏,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无奈之下,刘光典立即销毁了所有的情报资料。
但此刻的刘光典既无藏身之处,又无法联系上党组织,再这样下去,饿死在荒郊野岭和被国民党逮捕都是迟早的事。
蒋介石为了扫除后患,又在台湾“地毯式”搜捕地下党,不仅封锁了所有交通要道,还安排的双倍兵力严防死守。
刘光典被迫在一处深山密林中藏身。
然而,刘光典还是被叛徒出卖了。

随后从台湾传出刘光典已经“弃暗从明”,投身为国民政府工作的消息。
国民党公开宣布授予刘光典的少校军衔,并给与高官厚禄,更是安排“刘光典”到香港等地发表各种不当言论。
“刘光典”的一系列行为都表明他已经完全中了国民党的糖衣炮弹,他不再是我党的红色特工,取而代之的是贪图享乐的叛徒。
刘光典的妻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思念与不解中,于1955年10月因病去世,年仅32岁。

她死后,只留下3个年幼的子女。三个子女生活很艰苦,风餐露宿,无人关心,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尽了磨难。
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无法原谅父亲的行为,他们不明白,正义又爱国的父亲为什么会叛变。
就连党中央让他们去台湾认领父亲骨灰,三个孩子还愤懑地说:“他是叛徒!”

04 真相大白
某天,不经意间刘光典的儿子在某网站看到一本红色小册子《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觉得书上的人物太像自己的父亲了,几经辗转终于拿到这本小册子,刘玉平小心翼翼的翻看起来,两行热泪不禁落下。

《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印制单位是台湾保安司令部。什么人的故事,需要官方进行印制、发布呢?
原来这本小册子是国民党保安司令部发布的警示材料,用它来警示那些地下党,也让台湾民众看一看匪谍的下场。
而所幸他们这样的行为给刘光典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真相。
刘光典1950年3月1号开始逃亡,从基隆到台北,3月2号沿着西海岸开始南下。
为躲避搜捕,他隐匿于台湾南部海拔1千米原始山林旗山山脉。
这里几乎是与世隔绝, 刘光典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住的地方,他就掘地为穴,没有食物,他就采食野果,硬是把自己活成了原始森林的野人。
蒋介石疯狂地肃清,长达4年之久,而刘光典在山野里也孤独地坚持了4年。
刘光典被捕后,他依然不透露任何情报,又在监狱中不屈斗争长达5年。
国民党的严刑逼供没能让刘光典屈服,就对外宣称他已经归降,制造叛变的假象。
刘光典忍受着孤独与折磨,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战斗。
有人问刘光典:“你干嘛来台湾?”
刘光典回答:“我奉命。”
刘光典带着这份看淡生死的平静,等来了国民党对他死刑的判决。
1959年的春天,本应该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刘光典面无惧色地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刘光典怀抱着祖国和平统一的红色信念,生命永远停留在他37岁。
刘光典烈士的骨灰由他的子女取回了一半,另一半仍然留在台湾。
或许当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天,逝去在那片土地的英雄们才是真正的魂归故里。
七十年过去了,那些为了使命和信仰而牺牲的人,不应该也不会被忘记。

参考资料:
《军事纪实》怀念战友隐蔽战线英烈祭:生命写就忠诚——刘光典
《BTV科教》:记忆——刘光典忠诚潜伏台湾的十年
《澎湃新闻》:缅怀烈士刘光典:“等全国解放,爸爸就回来了”
《红船》杂志:刘光典烈士之子刘玉平:我的母亲,他是个三无女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5 13:48 , Processed in 0.0080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