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长满青苔的瓦房檐下,在10米长、2.5米宽的屋子里,昏暗的光线透过窗户落在一张铺满书本的床上,两个年轻的身影弓在窗前像两棵刚拱出地面的新芽,雨后床脚水滴有节奏地滑落到盆中,偶尔夹着几声蛐蛐的鸣叫。 这是家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旁棚户区的王晓琳家,而这两个埋头苦读的身影就是王家的两个儿子——王涛和弟弟王鹏。 20岁的王涛是家里的骄傲,虽然身居陋室,但王涛的成绩在班级中那是响当当地好。曾在省、市举办的化学、物理竞赛中取得过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而且还有两项国家专利。但在去年的高考中王涛却经历了一次意外的失利,他曾一度想放弃学业,后来在父亲的鼓舞下他重拾勇气,今年以636分的成绩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考上了名牌大学,让王涛成了这近千平方米棚户区中家喻户晓的“大明星”,邻里间都把王涛当作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冬天冷得要命,孩子们的衣服洗完两天都晾不干,每天看着孩子早晨穿着邦邦硬的衣服上学的背影,我心里不好受啊。夏天人家孩子都上网打游戏、看电影、去海洋馆,我家连个收音机都没有,风都是手摇出来的,”父亲王晓琳苦笑着说,“我常对两个孩子说就算金子掉进沙中,它仍然是金子。你们是我家的金子,我错过了读书的机会,但爸爸不会让你们错过这个机会。 ” 不久前,王涛的录取通知书邮到了家中,家人高兴之余,这学费又成了家中最大的困扰。在外靠力气打工赚钱的父亲,前段时间不慎将脚摔伤,光医药费用就花去的家中大部分积蓄,母亲拖着病体在餐馆做服务员,全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为了凑学费,王涛决定在假期去浴池打工,辛苦赚来的钱还是不能凑足学费。这时,王涛在录取通知书上看到了大学开展的卓越计划班,这个班既能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又能省下不少的学费。但进入这个计划班的前提是入学时,再进行一次考试,为此,王涛拾起了课本继续努力。 即将步入大学的王涛,还和读高二的弟弟有一个约定,那就是让弟弟来完成自己的理想——考入天津大学。弟弟王鹏这次期末考试不是很理想,身为兄长的王涛对弟弟的态度也比平时严肃了许多,不甘的王鹏也默默地将一张高考倒计时的卡片夹在了自己的书中,“他这个假期很少出屋,每天起来吃口饭就开始做题,这股劲一定能超过我。 ”提起弟弟,王涛紧紧地握了下拳头。 记者 姜旭 摄影报道 虽然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但王晓琳却高兴不起来,高额的学费成了这位父亲心头最沉的担子。 家中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只有一部平时爸爸联系零活用的手机,从棚户区里闯出来的王涛,心中有一个梦想。 几年来王涛、王鹏兄弟俩没吃过几次好水果,他们把从早市场买来的扒堆儿水果,用刀将腐烂的部分削掉。 爸爸的脚受伤后,平均每次出去打零工只能赚到15元钱,懂事的王涛(前)和王鹏帮着爸爸干活,砸、扛、抬、运。 与高楼大厦相比棚户区矮小且路泥泞,王涛从这样晴天难闻、雨天难行的小路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3:31 , Processed in 0.0089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