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内心强大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2022-09-04 22:28
那些内心强大、抗挫折力强的孩子, 到底是怎么养出来的? 从苏东坡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作为文坛顶流,苏东坡不仅诗词、文章全都一等一的好。还被后世认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要说他是古代抗挫折能力最强的人,估计没有人不服。苏东坡一生被贬三次,却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心态那是出了名的好。 但其实,被贬黄州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不开心、不甘心的,一开始,他几乎闭门谢客,甚至终日昏睡。 但是,老苏家人心宽的基因影响着他,不知不觉给苏东坡低迷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
我们来看看苏东坡有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首先他的爷爷苏序,就是个活宝。他一点都不鸡娃。 二儿子当时考上了进士,轰动一时,但是老爷子丝毫没有要拉个横幅、摆个酒席,庆祝一下的意思。 照旧每日骑着他的小毛驴,悠哉悠哉在村里晃荡。 小儿子苏洵,也就是苏轼他爹,整天吊儿郎当,游山玩水,结交各路侠客。老爷子也心大,从来都没骂过他。 他了解小儿子只是不爱死读书,读死书。 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学问嘛! 知子莫若父。 听过《凯叔三字经》的孩子都知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说的就是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自学成才。 后来,苏洵虽然屡试不第,但是他心态好呀, 不管考不考得中,都潜心修炼自己。 最终大器晚成,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没有发现, 从爷爷苏序,到父亲苏洵,再到苏东坡, 这老苏家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心态好! 豁达、通透,性格有弹性。 有爷爷和父亲早早打了样在那里, 所以,苏轼早就潜移默化学到了一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本领。 被贬到黄州后,其实已经走到了人生低谷, 但那首旷达闻名的《定风波》,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顺境有顺境的活法, 逆境也有逆境的过法。 被贬到黄州,他凭借一个治瘟疫的方子,救人无数。 被贬到惠州,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把满腹苦水,唱成了赞歌。 被贬到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他又搞起了教育。 在他来之前,儋州仅出过一位进士。但他走之后,那里文风鼎 盛,人才辈出。 无论遇到什么人,苏东坡都不恼不怒,不怨不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把所有的困境,当作人生的历练,这内心是何等之强大! ![]()
可事实上,这样的苏东坡并不是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突然出现的。 那是一个家族几代人潜移默化滋养出来的。 没有爷爷苏序,没有爸爸苏洵, 没有他那个强大的母亲, 就没有后来惊艳世人的苏东坡。 苏东坡晚年, 常常回忆童年生活的点滴, 还有父亲对他的教诲。 足见他内心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眷恋。 人们常说,不幸的童年,要靠一生去治愈。 但苏东坡却依靠幸福的童年, 治愈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6000万个家庭,带给父母美好希望,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