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官窑瓷器中的“金彩”鉴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6:1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2-5-7 06:16 编辑

历代官窑瓷器中的“金彩”鉴赏!               

2022-05-06 09:46                                       

     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自然也少不了用它来装饰瓷器。
陶瓷上的金彩装饰工艺,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金箔装饰阶段。
第二、本金装饰阶段。
第三、洋金装饰阶段。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器物上的金彩特征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其制作年代范围。

清 康熙 洒蓝釉描金小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01
唐宋元明金箔装饰
唐代已有金彩彩绘陶俑,但数量极少。宋代以后用金彩作装饰的瓷器数量逐渐多了起来。
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
“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
但宋代金彩瓷器总体来说仍数少数。究其原因,很可能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加工工艺的范畴,应当是由当时的金铺负责加工,属于另外一个行当。因为我们在古窑址中很少发现金彩瓷片,倒是在古墓葬、古窖藏、古文化遗存中时有发现。
采用金箔装饰瓷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贴金,一种是戗金。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五彩戗金花卉纹碗,上海博物馆藏

元 蓝釉金彩月影梅花杯
河北省博物院
图片@动脉影微博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叙过金箔的制作过程:“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推〔椎〕打成。”
贴金是用毛笔直接蘸胶液在瓷器表面书写或描绘图案,待胶液半干时将金箔粘贴上并压实,胶液干透后再用硬毛刷将图案之外的金箔刷掉,只留下涂胶处的金彩图案。
戗金是使用坚硬的工具在釉面进行錾刻,然后再在錾刻的沟槽内填胶、贴金,待胶液干透再将沟槽外的金箔去除。

彩漆戗金花卉纹圆盘
故宫博物馆藏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古人都离不开用胶液粘帖金箔,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胶液,众说纷纭,有说用大蒜汁的,亦有说用生漆的,至今还只是一个未解之谜。
贴金箔用的胶,都是有机物质,几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大部分解,加之涂层很薄,留者甚少,非高科技手段无法破解。这时的金彩牢固度较差,保存至今者多数已剥落殆尽,只剩痕迹。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北京故宫藏

明宣德红釉金彩双龙赶珠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因为金箔装饰工艺成本高,实用性差,所以当年采用者就寥寥无几,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均为国宝。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工艺中的彩烧工艺,倒与金漆镶嵌类似,从属于陶瓷制作以外的后期深加工。
02
清代本金装饰
清代康熙时期,御厂开始运用一种新兴金彩工艺,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这便是本金装饰。



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高42.2cm,口径4.2cm,足径12cm,北京故宫藏
康熙五十一年(1712),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给奥日神父信件中曾提到景德镇金彩的调制方法:“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料的方法一样。”
这种使用金粉绘制的金彩经低温烘烤,然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磨擦,能够发出金灿光泽,达到镀金效果。与以往的金箔贴金相比,描金图案更加细致生动,金粉与器物结合越发紧密,不易脱落。

清雍正款绿地金釉刻凤纹双联瓶(连珠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其操作过程是:
(1)擂金粉。将金箔放在瓷质擂金盘内加入适量水,加温到40℃左右,用手在盘内不断研擂,使其变成金粉,再用1200目筛箩过细。
(2)以本金1分加入0.5%西赤置于调色碟内混合,然后加入树胶溶液5-6滴,调至金粉不起泡为宜。把调好颜色的碟子放在热水碗上烫干。
(3)用描金笔沾水调金描绘纹饰。
(4)烧成后用玛瑙笔在金上刮出金色亮光来,或用细沙擦磨。
用本金制作金彩瓷器加工难度很大。首先用金不宜过厚,过厚则呈色灰暗,且易产生“脱衣”(即金色的脱落)现象。其次用金要一笔涂成,不要加填,否则也会影响呈色,引起“脱衣”。另外使用水分要适当,水分过少也会引起“脱衣”现象。
冬季胶水易冰结,则用大蒜汁调匀金粉为宜。最后烧成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金呈色出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黄金的光泽。



清乾隆仿雕漆红釉内金釉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03
晚清民国洋金装饰
1830年,德国人居恩创制出“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的混合物),然后绘画。这种金彩制作方法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传入中国,并应用到景德镇瓷器制作中,被称为洋金工艺,又称:亮金或金水。
其优点是:
(1)金彩发色好,光亮平整。
(2)金彩涂层薄,大大降低了黄金的使用量,。
(3)工艺简单,不需要象本金那样,出窑后需再进行打磨抛光。
(4)金彩附着力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清光绪 蓝地描金团花纹赏瓶,高39.5厘米

民国 蒋中正定制金地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双耳瓶 (一对)
金水的操作较为简便,手工操作方法是根据装饰部位用描金笔蘸取金水描绘花纹,镶边铺金地或结合其他装饰使用。
也有采用戳印来代替手工描绘的,但质量粗糙。使用最多的是给日用瓷镶金边,当代已采用镶金机代替手工操作。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01:58 , Processed in 0.0097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