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12-25
- 最后登录
- 2024-11-1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8503
- 精华
- 0
- 帖子
- 5659
|
本帖最后由 志和 于 2017-5-9 13:55 编辑
2017-04-30 00:25
■齐白石 蛙声如鼓吹
■张大千与毕加索合影
■齐白石为老舍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局部)》
■李世云
青蛙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当它突然一跃,从岸边跳到水里。松鼠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当你从树下看着它,它也会从树上调皮地看着你……如果我们放下身段,就可以感受到很多动物的那种欢快和自由。我们人类的进化,过去很多年跟动物们都能友好相处,而大家彼此友好的相处,也是生态链平衡的一种保证。
我们这个专栏,就是讲述人和动物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都跟艺术或多或少有关。
在中外美术史上,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现过它们的美好画面。在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当时技术还比较稚嫩,很多背景和元素都采用水墨。小蝌蚪惟妙惟肖,音乐、画面和整个节奏,都非常好。我曾经跟动漫界大佬金城先生探讨,他也觉得这部片子很好。为什么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家仍然觉得这部片子好呢?
我查了这部片子的资料,原来在1960年1月,国家一位副总理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试验小组。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渠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想来,这也是文化界的一件趣事。
关于齐白石先生,还有一个故事,在1956年,中国著名画家张仃到法国拜访毕加索,送给他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没有想到,这本画集给毕加索带来极大的震撼。时隔不久,另一位绘画大师张大千也去拜访毕加索。未曾想,毕加索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说着,毕加索从房间抱出五本画册,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而且都是仿齐白石的笔意和画风。
毕加索很认真地对张大千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中国画很神奇,齐先生画中的鱼,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后来,又有画家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率直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还有一个记载,老舍曾经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泼墨一幅,但提出一个要求:画中不能有青蛙形象。面对这个以无声笔墨来表现有声诗情的难题,齐白石先生并没有当场交卷。后来整整思索了几天,最后在“泉”上找到了突破口。他在四尺宣纸上,画出一条峡谷,还有其间的流泉,几只活泼的蝌蚪摇摆着长长的尾巴顺水而下。白石老人巧妙地用这一场景,使人联想到青蛙和它的叫声,真是绝妙。齐白石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好在他的画作留了下来,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自在的鱼,那些蝌蚪,那些青蛙,总让人产生无穷尽的遐想。我们经常说起白石先生,其实也是感念他用画笔书写的那种朴素的乡土情怀。
可惜的是,整个世界层面,人为地过度捕杀、生态系统污染,乡土的那种精神家园再也回不去了。很多的鸟类,很多的走兽,很多的海洋生物,每天每时每分都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所以,我们其实是在讲一个人类与动物的故事。我邀请陈永锵先生题写名称,他斟酌再三,写下“呵护生灵”,说:用这个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