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东坡:文坛的“吃货”,“吃货”界的扛把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04:5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东坡:文坛的“吃货”,“吃货”界的扛把子                                                         2024-02-21 07:00                                       

     发布于:山西省
   

                                
01
贬我到黄州,我吃东坡肉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在监狱呆了四个多月后,苏轼被朋友七嘴八舌给救了出来,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官黄州。
苏轼名义上虽是贬官,但除了活动空间大一点外,其实和坐牢并没有什么区别。苏轼到黄州以后,没有官饷和官舍,且不能签署公文,朝廷里那帮小人,就是要他自生自灭。虽然身上有些积蓄,但终是坐吃山空,为了让自己及家人在黄州活下去,苏轼由官员变成了一位农民,再经过一年刀耕火种之后,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
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在现实生活中,对苏轼来说竹不可少,肉更不可少。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吃肉的问题。苏轼作为戴罪之身,当时流行的羊肉肯定是吃不上的。既然鲜美羊肉吃不上,苏轼只好把目光投向猪肉。原因只有一个,便宜!而且便宜到令人发指,不像现在,价格贵得离谱。易先生为了吃一次猪肉,得存好几周的钱。
在当时,猪肉便宜的原因就是没人吃,准确的说是不知道怎么吃。猪肉不像羊肉,随便弄一下就鲜美无比。想要把猪肉作的好吃,需要技巧和天分。苏轼恰好二者都具备。苏轼是怎么做的猪肉呢?苏轼把他做猪肉的方法写成了一首诗。用诗写菜谱的,估计苏轼是第一个。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自从有了这个菜谱,猪肉从无人问津到争相购买,猪肉价格飞涨。苏轼也成了比非洲猪瘟还厉害的人。

02
你想要我死,我使劲吃荔枝‍
宋哲宗八年,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首当其冲,刚回到朝中没两天的苏东坡再一次被贬至惠州。比起黄州,惠州更远,更穷,更野.......
苏轼起初在惠州的处境相当艰难。首先是水土不服,当时惠州“瘴疫横流,僵仆者不可胜计”,苏轼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对蛮风雨很不适应,甚至担心随时毙命。
其次是生活困窘,甚至需要靠人施舍救济,“门生馈薪米,数我函无烟”。同时苏东坡还面临宵小们的监视和逼迫。苏轼当时的正式身份是宁远军节度副史,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除此之外他居处没有自由。行止范围狭窄,行动时间也受严格限制。他应该是历史上,最出名,最狼狈的官员了吧。
苏轼起初在惠州的日子,没有肉,没有自由,简直生不如死。这正是对手们想要看到的,但苏轼再一次让他们失望了。
在惠州安定下来以后,缓过气的苏轼又开始了美食探寻之旅。在惠州,苏轼发现了一种让他欲罢不能的美食,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后来,苏轼因为吃荔枝太多,还因此长了痔疮,但这仍就无法阻挡苏轼继续吃荔枝。

03
吃不了羊肉,我啃羊骨头‍
惠州谪居期间,苏东坡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信,他没有诉说生活艰辛,也未发泄贬谪带来的愤懑,而是分享一道最新发明的美食:烤羊脊。
而这几乎是废物利用。
在宋朝,羊肉是皇家必点,宫廷御食,皇帝都喜欢吃羊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在宋朝羊肉贵得离谱。举个例子,宋朝某年,平江府的羊肉每斤卖到900钱,而冬天的黄河鲤鱼每斤不到100钱,一顿普通有酒菜的饭10钱也够了。因为羊肉太贵,甚至连很多俸禄低的小官也吃不起。价格贵也就算了,关键还限购!
在惠州,鉴于罪官这一身份,苏轼自然不能与其他官员争买羊肉,他也买不起。但嘴馋呀,怎么办呢?这难不倒苏轼。羊肉虽贵,但羊骨头却无人问津,这给了苏轼机会。
苏轼将羊骨头以近乎白送的价格拿回去,做成了一道美食,这个美食就是前面说到的烤羊脊。这是一种比黄焖鸡性价比还高的美食,明明是羊骨头,在经过苏轼烹饪以后,竟然吃出了螃蟹的味道。
苏轼兴喜之余,马上给弟弟苏辙写信。在信中他写明了这道美味的具体做法:将羊脊骨煮熟,过了水,洒上酒,抹上盐,烤至微焦。剔拨一天,往往只有一铢半两些许肉,但是味极美,品尝起来呀有蟹的味道!  
这道菜,就是后来被人们所属熟悉的羊蝎子。

04
海南无所有,我就吃土豆‍
绍圣四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偶买噶,我都有点写不下去了,又贬,还贬!我想要是条件允许,这群混蛋估计会把苏轼贬到外太空!这一次是把苏轼贬到生活条件更加艰苦的儋州。在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贬官,苏轼已经习惯!
苏轼到海南以后,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讲故事,谈笑风生。饮食上也学着入乡随俗,尝试着与当地居民那样吃老鼠、蝙蝠、虾蟆这些重口味食物,
后来在儿子苏过协助下,苏东坡发明一道最新美食,苏轼依旧把菜谱写成了诗,诗题长得会让人读断气,名叫《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要论这道佳肴香味,闻起来,跟龙涎一样香甜白净,品尝之下,好似牛乳,甚至更加清澈。总之,棒棒哒!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为之自得的意味。同时,能把土豆吃成这样,也需要功力。

05
苏轼自称吃货,我们顶多叫饭桶‍
或许是苏轼在美食界的名号过于响亮,大家都要借用一下他的名号。所以除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以外,还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即便不尽属东坡,却也毫无违和。
苏轼曾在诗作《自题金山画像》中为自己做了一个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我觉得他还没有写完,问汝平生所吃,东坡肉烤羊脊和土豆!
我想,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美食化解不了的忧伤,如果有,说明你吃得还不够!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14:04 , Processed in 0.00797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