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07:2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高34.5 cm 中国嘉德 2013春拍

          带有御制诗的瓷器,是清宫瓷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北京故宫收藏的历代瓷器中,大约有300件带有乾隆御制诗。品味这些瓷器,我们仿佛慢慢走进了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看看这位盛世之君,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有着怎样的爱好和情趣,又有着怎样的心思和喜怒哀乐。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局部

          乾隆皇帝是作诗能手,关于其一生作诗的数量,有学者统计为4.3万余首,也有人统计为4.1万余首,还有学者认为超过5万首。但不管怎样,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总共才收录了4.89万首诗,而这些诗是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才写出来的。且不管乾隆诗作的水平怎样,至少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文,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勤政恤民之作。如《郊外即事》:“郊圻犬吠杂鸡号,策马霜华点素袍。收获才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
          第二,骑射讲武之作。如在《率侍卫等习射殿庭》诗中写道:“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焉?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
          第三,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作。如《山田》:“旧代常愁烽火惊,于今此地有人耕。混同中外皆天泽,倍切乾乾保泰情。”
          第四,说理咏史之作。如《夜静观书》:“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第五,个人生活的写照。如悼亡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永惟王衍言, 言笑忆晏晏……”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乾隆一生的诗作虽多,但其中与宫廷瓷器有关的,就数量较少了。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带有乾隆御制诗的瓷器约有300件, 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代之前的历代名窑瓷器,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另一类是乾隆本朝御制诗瓷器。
          《紫禁城》1998年第3期刊载的吕成龙先生《乾隆御制诗中的瓷器误定举例》一文谈到,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大量的咏瓷诗,新中国成立前,郭宝昌统计为199首,其中咏柴窑4 首、定窑32首、官窑70首、汝窑7首、钧窑9首、哥窑22首、龙泉窑5首、宣德朝瓷器8首、成化瓷器2首、嘉靖瓷器l首、咏陶器15首、咏白瓷l首、咏宋瓷9首。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局部

          从上述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对宋瓷十分热爱。他也曾在自己的诗文中谈到,在自己心目中,只有宋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瓷器,才是真正的人间珍玩。既然对宋瓷如此钟情,那么写下大量咏宋瓷的诗作,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乾隆皇帝做为一代盛世之君,他把玩瓷器的方式绝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不但要写咏宋瓷的诗,而且还要把这些诗镌刻在宫廷收藏的宋代瓷器上面。
          前代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
          据专家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朝之前的历代刻有乾隆御制诗瓷器20件, 御制诗被镌刻在器物内、外底及外壁等各处。例如,宋官窑粉青釉圆洗、宋官窑葵瓣口碗、宋官窑葵瓣口盘、宋汝窑天青釉三足圆洗、宋哥窑双耳炉、宋定窑白釉碗等等。
          这些镌刻在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中,乾隆对瓷器的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了品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收藏和把玩古物的喜悦之情。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乾隆皇帝对这些瓷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绝不是做为帝王的附庸风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哥窑双耳炉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哥窑双耳炉,造型典雅端庄, 釉面开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片纹,深者色呈黑色,浅者色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这种自然天成的美趣,备受历代文人及鉴赏家推崇。此件哥窑双鱼耳炉在传世哥窑器物中称得上是精典之作,器底有六个圆形支钉痕,及镌刻乾隆御诗《咏哥窑炉》一首:“伊谁换夕薰, 香诗至今闻。制自崇鱼耳, 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 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 鼻根何处分。”寥寥数句,即把哥窑釉色之美展示给世人。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汝窑三足圆洗

          对于宫中所藏汝窑瓷器,乾隆皇帝更是珍爱有加,在传世品的许多件汝窑器物底部都刻有乾隆皇帝的诗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汝窑三足圆洗,淡淡的天青釉色细润如堆脂,釉面遍布细碎片纹,韵味无穷。这件三足圆洗极为珍贵,底部镌刻一首乾隆皇帝于戊戌夏时所作的御题:“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乾隆皇帝除了在前朝瓷器上镌刻御制诗文外,本朝瓷器上也多见他的诗文。只不过,这些诗文是以一种装饰手段出现在瓷器上,并成为宫廷御制瓷器特有的装饰手法。
          有关乾隆御窑御制诗瓷器制作或使用的情况,《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最早的记载应是在乾隆七年,乾隆皇帝看到御制诗歌山水青花大罐发出“甚好”的赞叹,旨令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其式样,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
          本朝瓷器上的乾隆御题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瓶

          北京故宫珍藏的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花卉小瓶,画面为洞石花卉图,画面一隅题五言诗二句:“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并钤印“金成”、“佳丽”、“旭映”胭脂红篆章三枚。瓶身整体装饰不仅诗绝、画精,且印更妙,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开光花卉御制诗文瓶

          北京故宫收藏有一件粉彩开光花卉御制诗文瓶,腹部呈八莲瓣形开光,四面开光内以粉彩绘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四季花卉;另四面开光书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各一首,其中一首咏牡丹的诗句写到:“锦绣堂中开画屏,牡丹红间老松青。日烘始识三春丽,岁暮犹看百尺亭。夭矫孥空欣得地,辉煊散彩正当庭。一般都是生生意,坐对从知笔有灵。”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诗一画,相得益彰。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高 34.5 cm 中国嘉德 2013春拍

          中国嘉德2013春拍中,一件“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lot 3092)以原本估价6倍多的2702.5万元成交,该器亦是乾隆御制诗瓷器的佳器。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局部

          该瓶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正背两面开光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诗作末尾分别钤“乾隆”、“宸翰”朱文、白文印。第一首为咏梅诗:“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纔见一枝开。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该诗是乾隆帝即位前青年时代的作品。主要表现诗人雪中探梅,偶有所得,仙风临身之感。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局部

          第二首是咏菊诗:“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描绘了菊花生长于萧瑟秋风中,即使花瓣凋落仍香气犹存,歌颂了菊花清高的格调。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局部

          两侧面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菊花图以各色不同品种的秋菊为主体,花朵漫生于画面之中,或含苞、或绽放,左上一隅,一只秋虫闻香而至,既巧妙填补了画面空白,又为花朵增添了动感与生气。
          梅花图中,一株梅树于画面下方蜿蜒而出,左右伸展,布满整个画面,梅树枝头不见枯叶,唯有粉、白两色梅花傲雪而生,一株火红山茶与梅树同栖同生,绽放于梅干一侧,不仅为画面增添生机,也预示着春日将近。
          乾隆御题诗除了与画面共同装饰器物外,还常单独作为主体装饰器物。在不少宫廷茶具上面,既有体现。如故宫珍藏的一套白地红花茶具,由长方盘、圆壶及两个盖碗组成,红彩书乾隆御制诗文:“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天劳拥帚收。气辨浮沈原有自,火详文武恰想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向曾经一品不。”其情之高雅,显而易见。

       

          清乾隆 矾红御制诗文茶碗一对

        直径 10.8 cm 中国嘉德 2011春拍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对“清乾隆 矾红御制诗文茶碗”上拍(lot 3962),以345万元成交。这对茶碗碗口微撇。碗壁以矾红御题诗文一首:“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落款: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加盖“乾”朱文圆章,“隆”朱文方章。
          诗中提到的梅花、佛手、松实,是乾隆皇帝自创的一种茶——三清茶,采三者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并在品尝佳茗之时,作诗以和,文雅之至,于御瓷中体现。史料记载,乾隆时期仅重华宫所办的“三清茶宴”就有43次,也称重华宫茶宴。“三清茶宴”于正月初二至初十间择日举行,参加者多为词臣,如大学士、九卿及内廷翰林。每次举行时,须择一宫廷时事为主题,群臣联句吟咏。
          在清宫的各种陈设用瓷器中,壁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从史料看来,乾隆皇帝特别钟情壁瓶,将十四件式样各异的壁瓶装饰于珍藏稀世法帖的养心殿三希堂之东壁墙上。此时清宫对壁瓶的称谓改为“挂瓶”、“轿瓶”。名称的变化,亦反映功能的转变,因为乾隆时期壁瓶多出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中。
          有统计显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时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体例的乾隆御制诗。这些诗文中,大多数是乾隆的《咏挂瓶》。

       

          清乾隆 仿古铜釉御制诗文轿瓶

        高 20.5 cm 中国嘉德 2011春拍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只“清乾隆 仿古铜釉御制诗文轿瓶”上拍,以667万元成交。这只轿瓶隽巧别致,气质华贵,取双夔龙为耳,以仿古铜釉为底色,口沿以下分别装饰如意云头纹和夔蝠纹,瓶腹中间为长形倭角开光,围以模印鎏金夔龙纹,开光内白地墨书篆体《咏挂瓶》诗,篆法古雅清秀。末钤红彩篆书“乾”、“隆”关联章。底部为“乾隆年制”阴文四字篆款,端庄稳健,有别常见的描金篆款,是为乾隆壁瓶少见之款式。底部与背部皆敷设金彩,以模仿铜胎之效果。较之乾隆朝其它壁瓶,本品最为独特之处正是色釉之罕见,为乾隆壁瓶当中仅知的一例。
          乾隆御制诗以它特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为瓷器装饰拓展了一片天地,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乾隆时期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瓷器上所镌刻或书写的诗文多是乾隆皇帝的有感而发,这些“历史价值大大超过艺术价值”的御制诗,不仅记录了当时宫廷中许多的政治活动,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乾隆皇帝的审美取向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资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5 12:00:52 |只看该作者
漂亮!欣赏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9-5 12:42: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6-9-10 14:05 编辑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
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
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
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
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
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
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
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
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
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
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
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
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
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
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
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
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歌(选三十五首)
清·龚鉽

江南雄镇记陶阳, 绝妙花瓷动四方;
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

武德年称假玉瓷, 即今真玉未为奇;
寻常工作经千指, 物力艰难那得知。

方方窨子滤澄泥, 古语儿童莫坏坯;
炼到极稠捶极熟, 一归模范即佳瓷。

几家圆器上车盘, 到手坯成宛转看;
坯堞循环随两指, 都留长柄不雕镘。

出手坯成板上铺, 新坯未削等泥涂;
钧陶自古宗良匠, 怪得呈材要楷模。

坯乾不裂更须车, 刀销圆光不少差;
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阙损光华。

画坯上釉蘸兼吹, 一体匀圆糁絮宜;
只有青花先画料, 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浓淡出好端, 画上磁坯画面宽;
识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釉里同看。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吐分明;
可参造物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看他吹釉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
坯上周遮无渗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如椽大笔用羊豪, 颠旭能书莫漫操;
看他含釉如含墨, 一样临池起雪涛。

官古人家釉果多, 含成胎质镜相磨;
非如饭器酥研甲, 果釉多将灰水和。

浇釉看来似易皱, 一般团转总均匀;
倘留棕眼兼鱼子, 却使微瘢玷美人。

滩过鹅颈是官庄, 沿岸人家不种桑;
手搏砂泥烧匣钵, 笑他盘子满桑郎。

匣钵由来格不同, 一般层叠着砂工;
更多平匣排清器, 遥望馒头正出笼。

匣钵烧皱破不妨, 倩他薄篾尽箍藏;
一经红火同镔铁, 格物谁能理工详。

魏氏家传大结窑, 曾经苦役应前朝;
可知事业辛勤得, 一样儿孙胜珥貂。

满窑昼夜火冲天, 火眼金睛看碧烟;
生熟总将时候审, 此中丹诀要亲传。

窑火如龙水似云, 火头全仗水头分;
羡他妙手频挥拨, 气满红炉萃晓氛。

开封火窨尚炎炎, 抢掇红窑手似钳;
莫笑近前热炙手, 霁威不似相公严。

窑边排橙检茅瓷, 器正声清出匣时,
最喜官商成一片, 未夸出钵与催诗。

白胎烧就彩虹来, 五色成窑画作开;
各样霁花与人物, 龙眠从此向瓶垒。

明炉重为彩红加, 釉料全凭火色华;
我爱鸡缸比鸡子, 珍珠无类玉无瑕。

大器难成比践形, 自非折挫总伶俜。
要知先立功夫在, 不止炉中火候青。

龙缸有供自前朝, 风火名仙为殉窑;
博得一身烟共碧, 至今有气总凌霄。

市上今传釉里红, 唐窑独著百年中;
暗然淡简温而理, 都识先生尚古风。

雕作从来枉作劳, 更嗤桃核刻牛毛;
圣朝器服惟坚朴, 又使矜奇到若曹。

釉如密水亦如浆, 船载人挑上釉行;
记得盖冈元献宅, 十分龙脉九分伤。

年年七月中元节, 几处坯房议事来;
每到停工总生事, 好官调护要重开。

王家洲上多茅器, 买卖偏多倔强人;
比拟携篮走洲客, 只能消假不消真。

昨日曾经试照回, 窑中生熟费疑猜;
凭他一片零坯块, 验得圆融百圾来。

坯工多事问坯头, 首领稽查口类周;
三月有钱称发市, 年终栈满惰工愁。

云门院里读残碑, 静夜闲庭品素瓷;
记得新平行部日, 鲁公诗酒建中时。

坯工并日作营生, 午饭应迟到二更;
三五成群抨肉饭, 怪他夜市禁非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6-9-5 20:28:29 |只看该作者
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纔见一枝开。
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
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
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9-10 14:06:17 |只看该作者
咏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咏宣窑霁红小花觚 清·弘历   

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

名存实否者多矣,小品宁论觚不觚。
  

咏宣德宝石红釉碗 右霁红 清·弘历   

雨过脚云梦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碗 右霁青 清·弘历

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

成化鸡缸夸五色,椎轮于此溯仪刑。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祐德尤崇。

注:《闻见前录》载:宋仁宗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问: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以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云云,是北宋时已有红瓷器也。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一 清·弘历   

制与商父乙尊颇同,面两端皆坦似橐盘,略如《遵生八笺》所云坐墩花囊者,其中孔无底,则又未尽合,因以韩非语名之,而系以诗。   

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

轮辂拙巧递变更,欲返其初嗟熟能。

是器本拟尊罍瓶,胡为无当水难盛?

抑别具义得试评,堂溪公对昭侯曾。

贱者瓦卮贵玉瑛,注浆漏或不可乘。

则用瓦矣玉在屏,三复絜矩将毋惊。

瓷无款识留标名,中含铜胆生绿青。

底书宣德贻大明,相依表里如弟兄。

阅数百岁犹联并,神物守之语信诚。

可以贮水簪群英,掞辞绎义静六情。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二 清·弘历       

一窑成器必不少,其式相同应亦多。

铜胆置之诗咏彼,瓷尊肖也例从他。

两端皆坦云主簇,中孔惟穿月作窠。

景泰兼资识宣德,韩非诫语义无磨。

注:内府旧有宣窑,俗谓杖鼓尊者颇多,后得一尊,其中铜胆,底镌“宣德年”字,因名之曰“无当”而系以诗。此尊正与同制,而无胆为之置,然铜胆岂可每尊随而有之?

注:宣德铜胆既不可多得,因用景泰珐琅法为胆代之,以慎无当之诮,

咏红釉仿古漆器盘 清·弘历  

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

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

博古品同谢春喻,仙人颜侣晕朱酡。

事宜饰古寍斯谓,拟雅擒吟愧即多。
  

咏成窑鸡缸歌 清·弘历  

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咏玉托子永乐脱胎茗盂 清·弘历   

托子古玉沧桑阅,茗盂永乐传脱胎。

一脆一坚殊不伦,相资合体诚奇绝。

轻于宋定薄于纸,炙手微嫌茶汤热。

置之托子温须臾,适用酌中品芳洁,

试想卢同陆羽辈,安能以此领茶悦?

既笑二子或逢斯,掉头弗顾应罢啜。
  

咏花瓷书灯 清·弘历  

谁将大邑瓷, 相并九华枝。纵书明为用,无尘静与宜。

消闻觅句际,伴影读书时。何必昭阳殿,徒许金玉为。
  

题霁红僧帽壶 清·弘历   

宣德年中冶,太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

润透朱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   

注:壶座镌“雍邸清玩”及“太和斋制”。盖皇考在藩邸时所鉴赏。太和斋今在雍和宫

咏宣德红锦壶 清·弘历   

宋窑惟一色,作绘始朱明。白地缛红锦,陶瓷拟琢琼。

耳穿便系组,口哆称簪英。长吉如逢此,奚囊较定赢。
  

题成窑饕餮温壶 清·弘历   

尊彝夏商制,姬室或称壶。形有方圜别,意标义顺殊。

精陶见成化,大辂始昆吾。文古蔚饕餮,戒存恶旨夫。
  

咏嘉窑娃娃杯 清·弘历   

脱胎始永氏,历代制增佳。秘器见嘉靖,闲庭戏众娃。

传神有独巧,抚手称精揩。五字非玩物,兴予少者怀。

注:世传永乐脱胎器最轻薄,然皆白色,无绘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9-30 10:21:30 |只看该作者
学习!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28 , Processed in 0.0108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