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知青嫁给陕北放羊娃47年,生3个儿子,父亲希望女儿回北京被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04:4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知青嫁给陕北放羊娃47年,生3个儿子,父亲希望女儿回北京被拒                                                         2023-03-10 20:56                                       

        女知青嫁给陕北放羊娃47年,生3个儿子,父亲希望女儿回北京被拒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等我熬过这悲惨的阶段,
一个人独自喝醉,
自言自语唱尽这苦难的人生,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更不是我想生活,
可,却是我自找的生活,
所有的心事早已烟消云散,
所有的心酸,
怎么可能说给别人听,
发生在我人生中的事故,
在你们眼里却是故事,
多么可悲,多么可笑,
可这就是人生啊!
当我读到唐悦阿姨写给我的这段话,渐渐地从她的人生中能够感受到,这辈子,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坚强。从到陕北插队,再到嫁到陕北,唐悦在陕北生活了55年,半个世纪过去了,从来陕北时只是一名16岁的姑娘,到如今古稀之年,三个儿子,便是她所有的希望,也是她留在陕北的理由。
而故事的开始,则是从1968年。

唐悦出生于1952年,1968年的时候初中毕业,品学兼优的她,在农历十月份的时候收到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她没有犹豫,而是踊跃报名,在报名的时候,她看到了很多同学,作为年纪最大的徐凯峰说想去陕北,几人一致同意,就这样,唐悦和徐凯峰、马海波、张丽香、王银飞、秦才棋一起去了陕北插队。
几人都是初中毕业生,而徐凯峰年纪最大,所以在几人心中是带头大哥,一路上都听许海峰的话。
历时9天时间,最终到了延安的一个小乡村郝家沟,郝家沟的贫瘠,是唐悦无法想象的,老百姓身上穿的衣服没一件是完整的,都打满了补丁,但唐悦发现,老乡们的脸上却流露出最真挚的笑容。

其实来陕北的时候,有差不多70名知青,只不过在徐凯峰的努力下,他们六人一起被分到了郝家沟。郝家沟两百多村民,但却有一个好队长郝树品,和他的名字一样,踏实、思想端正,而且说话很有水平。在对他们这些知青的欢迎仪式上,郝树品的演讲激励人心,而且让人能够洗耳恭听。
作为队长,郝树品的生活当然不会太差,最起码每顿饭都能吃上高粱馒头,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陕北,蔬菜很少,在陕北的第一顿饭吃的是玉米馒头和稀饭,对于从未吃过这些食物的北京知青来说,非常香,就连唐悦都吃了三块玉米面馒头。
一个小时的欢迎会议,不仅介绍了郝家沟的情况,还给知青们分了宿舍,唐悦和张丽香住在郝世军家的新窑洞,而徐凯峰等四人则是在之前的村小学住,因为是农历十一月,此时的陕北已经零下十几度,平时知青们的工作就是给来队里当杂工,初步适应在陕北的生活。

当然,老乡们对知青们很友好,处处照顾着他们,徐凯峰和唐悦喜欢读书,在来陕北的时候就带了几本书,大家轮流阅读,而村子里接受过知识的青年,也投来羡慕的眼光,有时候还会借书阅读一番。
只不过虽然接受过知识,但很多字都不认识,唐悦为人善良,经常教他们识字,而那些年轻后生,也会主动帮唐悦挑水、砍柴。
在陕北过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忙碌的一年,陕北人对待新年充满期待,蒸年糕,炸丸子,即使都是萝卜丸子,但味道很香。陕北人豪爽的性格处处都在体现着,到了正月间,跳秧歌,唱陕北民歌,好不热闹。
正月结束,大家也都开始准备新的一年的春耕时节,唐悦没干过农活,所以很虚心的乡村里的长辈请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和唐悦年纪相仿的郝小梅学习,因为郝小梅没读过书,对于唐悦等人打心眼敬佩,所以也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农耕知识传授给唐悦和张丽香。

和郝小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就没有那么拘束,郝小梅还有一个哥哥郝存有,除了种地,平时还是一个放羊倌长得一表人才,只不过读了四年书,虽然文化不高,但悟性很强,对于徐凯峰等人谈论的话题,一点就通。
郝家沟停办学校好几年了,因为没有老师,所以学生上学需要到外村的杨洼村,可对于陕北人来说,读书不如在家多干点农活,尤其是女孩子,基本上没有读书的意识,到了1972年,郝家沟决定再次开办小学,这也是公社的指示,而唐悦和马海波就成了老师的人选,因为徐凯峰在这一年被掉到县里的机关单位担任秘书,王银飞也去公社当司机,留在郝家沟的只有唐悦、马海波以及亲财琪。
此时的唐悦已经20岁了,对于当老师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但在村里的青年中,有一个人引起了唐悦的注意,便是郝小梅的哥哥郝存有,因为父母托人说媒,他都拒绝,而看唐悦的眼神也和之前不一样。

渐渐地,唐悦心里知道,郝存有喜欢自己,只是不敢说出来。
两个人有意无意的靠近,因为在唐悦心里,这个英俊的陕北后生,是自己喜欢的,他不仅长得英俊,而且很聪慧,干农活更是老把式,两个人在固定的地点,写情书,因为没有多余的纸张和铅笔,只能写在地上,凑巧的是被村里人发现,两个人的感情这才被知晓。
唐悦觉得也没必要隐瞒,两个人光明正大的走到一起,到了1975年,这一批知青迎来返城潮,但唐悦给父母写信,决定留下来,理由是在这里生活的很自在。
唐悦的父母当然不同意,对于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唐悦来说,父母更希望她回到北京,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这才叫圆满的人生。

唐悦也不瞒着,说自己爱上了一个陕北小伙子,两个人要结婚,这也直接惹怒了父亲,要和唐悦断绝父女关系,唐悦有自己的主见,并没有理财父亲信中的警告,在1975年的时候,唐悦和郝存有结婚了,大队长郝树品当的媒人。
结婚那天,村里男女老少都来祝福,甚至周边村子的知青也有代表过来,那个时候,唐悦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自己心爱的陕北后生。
婚后唐悦生了三个儿子,可人生却过的非常艰难,因为学历问题,她没办法到乡里的小学或者县城工作,也错失1979年的高考,因为此时的她不仅要教书,还要照顾孩子,人生哪能那么如意。

白天教书,晚上还要洗衣做饭干家务,周末的时候还要帮助丈夫种地,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
父亲几十年没有和自己联系,到了2006年的时候,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想和唐悦和解,邀请他们一家子到北京生活,可唐悦心里,深爱着陕北这片土地,深爱着丈夫和孩子,她不能走,也舍不得离开。
在被唐悦拒绝后,父亲离世了,几十年来,唐悦第一次回到家里,看着哥哥姐姐,母亲,她没有哭,也没有诉说人生的艰难,只是说“我过的很幸福,三个儿子就是生活的希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4-14 04:11:40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3-5-15 02:44:57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02:26 , Processed in 0.00871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