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过七十才顿悟,这几种福报,会出现在子孙身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02:53: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过七十才顿悟,这几种福报,会出现在子孙身上             2023-11-22 16:48                                            

发布于:湖南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拼尽全力赚钱、买房,供子女读书,还帮忙带孙子,为什么?
想来,就是为了子孙过得更好,而不是单纯为了过好自己的一生。
  《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我们七十多岁了,变得很老了,就像落花一样,慢慢凋零。此刻的我们,还能为子孙做点什么呢?哪怕是变成一堆黄土,也要传承着正能量,保护子孙。
总会顿悟,做好以下几件事,就是子孙后代最好的福报。

01
知识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有一种家庭,叫“耕读世家”。
任何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要子孙受苦的时候,拿起祖先留下的书,开卷有益。
在农村,子孙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耕地,从而可以依靠土地养活自己。
很多木匠、瓦匠,把手艺留给子孙,从而形成了一个技能之家,世世代代都不愁没饭吃,并且比同村的人,过得更好。
唐朝的韩偓,为官多年,还很喜欢写诗。
在他很老的时候,整理自己的诗词,留给了子孙。
四世孙韩奕,在泉州的南安县种地为生。
宋仁宗时期,韩奕结交了沈括等名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过了不久,韩奕把先祖韩偓的手稿,献给了朝廷,表示自己的忠诚。顺理成章,韩奕也做了官,被任命为司士参军。
祖先的知识,到了另一个朝代,仍旧得到了赏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时有发生。
李白的诗句,到现在,也朗朗上口,李白后代,也会沾光;孙子的后代孙膑,学到了祖辈的真传,也变成了军事家。
更有趣的是,有的作品,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
明朝的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但是难以出版,于是找到当时有名的作家王世贞。
王世贞答应写序言,并且推销,但是这事一直被搁浅。
后来,李时珍的儿子再次找到王世贞,这事才办成,也算完成了父辈的夙愿。
父子写一本书,祖祖辈辈都经营一种生意,都在某个行业里奋斗,这就是知识的宝库,在一直保护着家庭。
当我们七八十岁的时候,留下人生的经验,把重要的书籍留下来,传下去,也算是不遗余力。

02
名声财富,是家庭的光环。
在社交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似曾相识的人。然后说起“你就是某某的孙子、我的母亲是某某”,顿时就熟悉起来了。
父母的大名被人知道了,儿女的人脉关系就便于拓展了。
  祖先是某个名人,那么你一开口就能“沾光”。
《寄园寄所寄》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明朝官员范文从,是范仲淹的嫡系后代。
有一次,范文从犯了错误,按罪应该打入大牢,等候问斩。
皇帝朱元璋查看犯罪名单的时候,发现“范”这个姓,很熟悉,就召见了范文从,问:“范仲淹是你什么人?”
范文从回答:“我是他第十二世孙。”
朱元璋转身,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送给你,可以免五次死。”
范文从因此保住了性命,也羞愧得面红耳赤,从此做官清正廉洁,勤劳为民。
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岳飞的后代,今天还在以岳飞为骄傲;姓曾的人,可以大大方方说“我是曾子的后代”;孔子的后代,那就更加有底气了。
做人,名声在外,不见得是炫耀、自吹自擂,也可以是弘扬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格言联璧》里说:“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名气有很多种,只要我们选择正义的一面,就能让子孙受到影响。当子孙被大家贴上“某好人的子孙”的标签之后,自觉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借用祖辈好的名气,还能办成某些大事,汇聚某些人脉资源。老人需要领会,并且修正自己的“大名”。

03
道德财富,是无形的“保护伞”。
苏轼的爷爷苏序,靠种地为生,但是他勤俭节约,家里累积了三四千石的稻谷。
灾祸年,苏序把稻谷拿出来,分给族人,接济穷人,从而留下了道德。苏家,也从此发家致富。
刘伯温的曾祖刘濠,本是南宋末年的官员,南宋灭亡后,隐居在武阳。
有人反元复宋,得罪了元朝,被连累的人很多,并且列了一个名单。刘濠把官吏灌醉,并把名单烧毁。从而救了很多人。
刘家,也因此被人追捧,还出了刘伯温的这样的大人物。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因为祖上有德,后辈人才辈出的事情,数不胜数。因为祖上缺德,子孙受辱的事情,也不少见。
一个家庭,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老人无德。
人老了,回顾自己一生,有多少时候,帮助了别人;若是德行不够,那么现在开始做好事,也是来得及的。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们怎么能背道而驰,在很老的时候,倚老卖老呢?

04
七十岁之后,也许我们活不了几十年了,但是我们要深谋远虑,毕竟子孙后代还要活下去,并且一代更比一代好。
金钱和物质上,我们帮不上忙了,但是在精神、智慧上,是可以持续帮忙的。
老人是一个家庭的“龙首”,修正了自己,就是修正了“龙首”。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缘屋栋。
德兴德,善成善,老人慈悲富子孙。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3 10:42 , Processed in 0.0077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