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领导者如何养人?对所有人动不动叫“兄弟”,难以同甘共苦 2024-06-01 17:14
发布于:四川省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领导者来说,不想关键时刻无人可用,那么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嫡系队伍,这在古代被称为“养士”。那么如何“养人”才是最为有效的操作?笔者研读许多谋略家养人(或养士)的案例,认为以下几方面做好,才是关键所在!
清醒的领导者都明白,其他下属或员工的价值本质上都是自己个人功能的延伸。因此需要养哪些人,储备哪些人力资源,也是根据这样原则,最终构建起组织这样一个“法人”。按照这个原则,可养之人主要分为五类:
1.腿脚之士。“腿脚之士”是基础力量,他们充斥在企业的基层,推动组织日常工作的运转,类似于工厂中的工人,营销公司的业务员,快递公司的快递员等。他们的存在,构成了组织这种“金字塔”的基座。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没有人帮忙“跑腿”,是万万不能的。
2.爪牙之士。“爪牙之士”是领导的保卫力量,他们的存在可以捍卫领导的权威。因此稍微上一点规模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保卫部门,稍微有知名度的明星,也会有自己的保镖。哪怕是基层的领导,也会物色几个合适的人员护卫自己。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沛县时期的刘邦,哪怕只是一个亭长,都不惜血本经常请樊哙和周勃等人吃喝玩乐,实际上将这些人变相“养”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3.耳目之士。“耳目之士”负责信息收集与反馈,让领导者对局势洞若观火。对于这类人员最为重视的,莫过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设立的锦衣卫就是极为典型的代表。现在很多老板之所以会特别优待一些爱打小报告的“小人”,也是因为老板本人也需要在组织里安插自己的“耳目”。
4.心腹之士。领导的心腹,无疑能进入组织的核心决策圈。他们与领导者心意相通、共谋大计。这类人员在组织中的比重很小,往往仅限于领导身旁的一两个亲信。比如刘邦身旁的张良,刘备身旁的诸葛亮等。
5.羽翼之士。“羽翼之士”,是指有特殊才能的奇人异士,有他们的存在可以让组织的发展突飞猛进,当然没有他们也不会影响组织的存活,属于“锦上添花”的存在。
二、养多少人
关于养多少人的问题,领导者绝对不能有丝毫含糊。兵法讲:“兵贵精不贵多。”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变资源,很容易突然从“资源”变成“累赘”。因此,高明的领导者,总是信奉“宁缺毋滥”的原则。过多的人员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还可能导致混乱与内耗。一个精炼而精锐的团队,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与行动力。领导者必须以犀利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挑选出真正能为组织带来价值的人。
三、如何养人
精明的领导搭建团队,会格外注重参考兵法上面的“养兵”原则。将常备人员与临时人员的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策略。常备人员是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熟悉组织规则与领导意图,能长期稳定地执行平时的日常任务。临时人员则可根据特定项目(或市场行情)进行灵活调配,他们带来新鲜的思路与技能,为组织注入活力。这种结合既能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又能在关键时刻借助临时人员的力量扩大“战果”。
除此之外,高明的领导者要注意将“内部培养”与“外部拉拢”相结合。从谋略角度看,内部培养体现了领导者的深谋远虑。通过对内部人员的精心培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资源,培养出忠诚且匹配度高的人才。而外部拉拢则是拓展资源与视野的重要手段,临时借用外部的特殊人才的资源和作用,实现“借鸡生蛋”的效果。
总而言之,养人之道,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把握。领导者要了解每个人的需求、欲望和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引导。比如,对于那些渴望权力的人,可以适当地给予权力的满足;对于那些追求物质利益的人,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但同时,也要防止下属被欲望冲昏头脑,对组织和领导本人造成危害。
|